現代生活里,人的生活工作壓力增大,生活飲食習慣也隨之改變,尤其是上班族,飢一頓飽一頓,三餐不定時,又喜歡吃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
據醫學統計數字顯示,中國腸胃病患者有1.2億,每年新增40萬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發病人數的42%。
然而,胃癌不是由正常細胞迅速轉變成癌細胞,從最開始的胃炎演變到最後的胃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當胃炎發作時,會很疼,滿頭大汗,甚至會因為疼痛而暈倒。相反,胃癌在早期基本上是無症狀的,直到胃癌晚期,才會出現腹痛、腹脹、惡性腫瘤、嘔吐等症狀。而急慢性胃炎患者,往往出現胃脹、惡性、嘔吐、胃酸反流、胃痛等不適。
我們邀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李聞教授,給你分享老胃病養胃、治胃、防癌變的全程管理。
1、胃炎為什麼會疼
胃炎是一種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作用於胃黏膜,導致局部或整個胃黏膜損傷。當身體受傷時,身體會產生一系列的消炎作用。炎症的特點是發紅、腫脹、發熱、疼痛,更不用說胃炎了。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牙齦發炎,每個人都知道牙齦發炎會有多痛。原因是當炎症發生時,身體會釋放很多炎症因子,刺激機體免疫系統清除有害微生物,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疼痛。
所以當炎症發生時,可以服用消炎止痛藥來防止疼痛。但對於急性胃炎,不要亂吃止痛藥,因為會加重胃炎的症狀,甚至會導致胃穿孔。
2、胃癌為什麼不疼
這是癌症可怕的地方,早期患癌患者通常無症狀,一般是由正常細胞變化而來的,所以癌症是可以發生的,這說明癌細胞可以逃脫流行病的影響而發生在人體內。由於免疫系統不會攻擊癌症,身體不會有任何不適、疼痛或瘙癢。當腫瘤繼續生長發展到一定階段,由於癌細胞的快速生長,造成部分癌細胞缺血缺氧,就會脫落壞死,形成局部潰瘍,就會發生腹痛。
但此時,基本上屬於癌症的中晚期。隨著腫瘤的不斷生長和浸潤,癌細胞也會侵襲胃壁周圍的神經,造成嚴重的疼痛;或者癌症會導致胃穿孔,急性腹膜炎和疼痛;腫瘤可造成胃梗阻、腹痛、噁心嘔吐;癌症轉移到遙遠的地方,如腹膜,肝臟,骨骼,並破壞周圍的組織。疼痛可能發生在相應的部位。因此,當胃癌發生腹痛時,往往是晚期的。
3、胃炎可以轉化為胃癌
許多人不把胃炎當回事,事實上,胃炎可能會演變成胃癌,因為,不良飲食習慣和其他原因的胃粘膜損傷,導致炎症,身體將會使用各種方法修復胃粘膜損傷,在修復的過程中,可能會有錯誤,導致基因突變,這些突變細胞可能逐步發展成癌症。
從胃炎到胃癌有4步演變過程:
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第一步:慢性淺表性胃炎
所謂淺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組織學上有炎症細胞浸潤、組織水腫等。
第二步:慢性萎縮性胃炎
一般年輕患者以淺表性胃炎為主,年長患者則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為主。
人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幽門螺桿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淺表性胃炎很難徹底恢復,時間長了,會慢慢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第三步: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胃炎反覆發生,胃粘膜反覆受損又修復,結果胃裡長出了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出現了「腸上皮化生」。
「腸上皮化生」往往被認為是癌前病變,發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第四步:胃癌
經過前三步的逐漸發展累積,慢慢就胃癌就來了。
作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症狀與體徵,因而經常導致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因此,長期胃炎患者是胃癌高危人群,需要定期體檢,及早發現胃癌前期病變,及早治療,預防癌變。
飲食不節是慢性胃炎的直接誘因,因此慢性胃炎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的調理。
1. 少吃辛辣生冷、煎炸腌制類的食物,儘量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
2. 吃飯的時候細嚼慢咽,只吃七分飽,切忌暴飲暴食。
3. 戒煙戒酒,煙酒中的有害物質,會導致胃黏膜腫脹、出血,從而引發胃癌。戒煙戒酒是預防疾病的關鍵,也是最多人難以做到的一步。
另外,有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患者需要遵醫囑服藥,可以在發展階段進行阻斷,不讓胃癌「有機可乘」。
對於高危人群來說,一定要定期做胃鏡檢查。胃鏡檢查的目的,是通過胃鏡直視胃部疾病,以確定病變的部位及性質。
胃鏡檢查的作用,不僅在發現胃癌,還在於「斬草除根」。早期的胃癌患者可以通過做胃鏡,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有些老胃病的患者,因為已經有十幾年的老胃病,犯病了自己吃點藥,好了就不管了,下次胃痛再吃點藥,最後發生明顯的便血或體重減輕,才去看醫生,這時已經是晚期胃癌了。太多人因為缺乏醫療常識,導致悲劇的發生。
推薦大家好好看看這門課程,北京301醫院的權威專家專門錄製,整整12節課,讓你不用專門跑到北京301醫院排隊挂號,就能學習到權威專家的老胃病監測干預知識。
跟隨我們一輩子的胃,需要你來好好養護
看完這些課,不僅能明胃癌的早期症狀、老胃病患者的最佳飲食方案以及老胃病患者的治療等諸多問題,讓你擺脫焦慮。
還能明白胃鏡檢查、胃潰瘍引起的其他併發症、胃癌分別有哪些表現,並且針對不同的人群,給出了對應的詳細可操作的防治技巧(吃、睡、補、按),以及對應的藥物。
當然,上面談的只是一般性鑑別,進一步檢查須作胃液分析、脫落細胞、大便潛血等試驗室檢查,以及X線鋇餐、胃鏡等特殊檢查。這些檢查與病人的病史、症狀和體徵相互對照,醫生才能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就要求病人不僅作為一名被檢者,而且要作為一名合作者。無數事實證明,醫生和病人配合得好,是提高疾病確診率的重要一環。
防治胃癌也像其他癌症一樣,關鍵在於「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據觀察研究發現,從胃組織某部位的細胞開始發生癌變,到臨床上出現一定的症狀體徵,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由量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醫學上稱之為「癌前期「。而這一時期,也是治療效果最佳的階段。因此,如能注意胃癌的早期表現。則有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