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許多人這樣吃降壓藥,血壓波動大,心腦血管腎臟都受不了

2020-04-25   大醫本草堂

許多高血壓患者不能堅持用藥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對降壓藥認識存在誤區,認為藥物有副作用,就不願意吃降壓藥,或者吃一頓,停一頓,斷斷續續,殊不知,血壓控制不好或者血壓波動較大帶來的副作用遠比藥物帶來的副作用要大得多。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終身服藥,只要用藥後血壓控制理想,沒有明顯的不適感,就可以堅持使用該藥物。

除了這個認識誤區外,其實高血壓患者還應該從以下4方面注意,做好降壓:

1、對有併發症時應將血壓降得更低認識不足

按現代高血壓控制標準,凡合併糖尿病、高血脂、並發糖尿病、腎病時,目標血壓水平應降得過低,應在130/80mmHg以下,這樣有助於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但目前許多人對此認識不足,未能採取積極措施達到目標水平,因而心腦血管事件仍居高不下。

2、對非藥物療法重視不夠

高血壓的防治應是以非藥物療法,如調整生活方式、低鹽、低脂、戒煙限酒及運動鍛鍊等作為防治基礎,並在此基礎上服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在理想或目標水平。

但現實中許多患者過多依賴於藥物而對非藥物療法不夠重視,如邊吸煙邊降壓者大有人在,既影響降壓藥療效又使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存在,所以,高血壓患者必須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習慣和增強運動鍛鍊。

3、治病心切,喜歡作用快的降壓藥

高血壓病為慢性疾病,治療強調規律性和個體化,且不主張一下子將血壓降得過快、過低,應當是逐漸降至理想或目標水平。但許多患者由於治療心切,總想在一兩天內就把血壓降下來,如果用藥幾天後血壓未能降至正常水平就更換藥物。

結果是藥物頻繁更換,一種藥尚未起效前就已換用了另一種藥物,造成血壓波動和不穩定。

4、有些患者喜歡作用較快的短效降壓藥,而對長效降壓藥持懷疑態度,即便使用長效降壓藥,也要在先搭配短效藥,降血壓降下來再說,其實對於非高危的高血壓,無須立即降至正常,應該緩慢、平穩地降壓

我們知道,市面上常見的降壓藥有5大類,它們的療效各有側重。但必須強調的是,各類降壓藥之間沒有絕對的誰優誰劣,需要針對不同的人進行綜合考慮,比如年齡、家族遺傳史、腎功能情況、有無糖尿病、經濟情況等等。

有鑒於此,我們既不能盲目地跟著身邊號稱「吃了有效」的人吃一樣的藥。也不能被「是藥三分毒」的思維困住,拒絕接受任何藥物治療,事實上,副作用在合理的藥物選擇下,是可以控制到最小,遠遠小於臨床獲益的。

此外,也不可自己隨意加藥、減藥,否則血液中降壓藥的濃度不穩定,在該降壓的峰值時候沒有降,在不該降的時候卻降得太低,容易造成血壓波動幅度大,加劇血管破裂等靶器官的損害。

更不可在治療過程中,看到血壓已經穩定一段時間了,然後不遵醫囑,突然停藥!因為很多時候血壓正常是藥物控制的結果,並不是高血壓被治好了。一旦停藥,血壓很可能出現反彈,有些藥物還會出現嚴重的停藥反應。

總之,想要使血壓達標平穩,並能長期保持,選對降壓藥是關鍵!只有對症的,適合你的藥物才是最好的!

如果你擔心正在服用的藥物不適合現階段的自己,或長期服藥降壓效果仍然不理想,或只是單純地想了解更多對抗高血壓的用藥新知識?

那麼,我錄製的這個音頻課《像醫生一樣懂降壓藥》,正好可以應你所需:

點擊下方專欄連結,立即免費試聽

為什麼說高血壓是一大類心血管綜合徵?造成血壓升高的因素有哪些?常見降壓藥到底有幾類,代表藥物有哪些?具體療效是什麼、如何發揮降壓作用,又分別有哪些副作用?臨床應用時,適宜人群、禁忌人群有哪些?合併不同疾病時,降壓藥應該怎麼選?有什麼注意事項?……

諸如此類問題,我都會進行系統、深入地解讀,毫無保留地對你說個明白!

對於最讓人頭痛的「難治性高血壓」或「頑固性高血壓」,僅靠服用一種降壓藥物,還難以將血壓穩定在正常範圍內。

而採用多種藥物聯合,就能突破單一藥物的降壓劣勢,收到安全、有效、經濟的降壓效果!課程里,我會推薦7種降壓藥物的最佳聯用搭配方案,拓寬你的思路。

通過這個課程,你會對高血壓的主流用藥有更透徹、全面的了解,在降壓路上也能「茅塞頓開」,懂得醫生的診療思路,知道如何高效地配合醫生積極服藥,主動提高依從性,讓治療更容易達標!

並且還能對自己的用藥情況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斷,明白自己的降壓藥有沒有選對,究竟適不適合自己,及時與醫生溝通。

同時,還能學習到自我健康管理干預方法,重建獲益一生的穩壓生活方式,從而儘可能實現降壓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