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大戰略:張騫的世界觀革新之旅(二)

2023-10-24     冷炮歷史

原標題:漢朝大戰略:張騫的世界觀革新之旅(二)

漢朝大戰略:張騫的世界觀革新之旅(二)

事實上,漢朝君臣還是通過沒有留名的匈奴降人,才知曉曾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月氏人消息。後來,匈奴又聯合烏孫第二次擊敗西遷大月氏,而更西邊還有一個更為廣袤的大世界。因此,漢朝君臣考慮到大月氏復仇無門,將他們視為可夾擊匈奴的潛在盟友,想與這個民族一起在更大的時空範圍進行合縱外交操作。

同時,武帝時代的國力已有相當充足積澱。君主本人也渴望區別於前人,能夠有所作為。巧合的是,武帝喜好儒術,而儒家思想裡面還有鼓勵復仇之語。比如《公羊傳》云: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不要說過了九代人能不能報仇,就是過了一百代也應該報仇血恥。所以,漢武帝以此觀念去揣摩月氏人的心態,默認月氏人也會向匈奴人進行血腥報復。但揣測是否準確,就要由實踐去核驗了。

直到秦漢交替 河西走廊與周圍區域都屬於月氏領地

制定聯合大月氏的宏偉外交計劃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尋找合適的使節人選。在漢朝的郎中令(漢武帝時改名為光祿卿)體系中,郎官是天子優先考慮的候選人。他們大都是因父受寵的青年才俊,或是家財充足的富戶子弟。平時主要執行守衛宮門、騎馬駕車追隨天子,並隨時接受皇帝的召見和諮詢對策。

這意味著郎官們不僅要具備基礎的軍事素養、強健的體魄,還需要有極強的隨機應變能力。特別是在與中原有重大文化隔閡的地區,空有口才但無武勇的遊說之士很容易被匈奴人輕視,而只有智勇兼備的勇士,才能在瞬息萬變的西域世界得到好戰游牧民族的尊敬。

漢朝的郎官 普遍都是具有軍事素養的青年才俊

一番緊鑼密鼓的籌備過程之後,勇士張騫脫穎而出,通過了朝廷的嚴格選拔、被任命為正使之後。他受命在長安城招募勇士作為斥候隨從,並得到了出身匈奴的奴僕堂邑父作為助手和嚮導。此人能騎擅射,還熟悉匈奴等游牧民族的風俗,對張騫了解塞北和西域的情況提供了很多便利。

考慮到當時的匈奴還是塞北和西域霸主,單于的一封書信可以在西域列國之間通行無阻、匈奴使者可以得到列邦的接待。所以,匈奴語很可能是當時西域-塞北的通用語言之一。因此,早期的中原與西域間的語言溝通,相當部分還是以北部的遊牧民的語言來作為中介的,也是匈奴人甘父能夠在《大宛列傳》中青史留名的重要原因。而類似的多民族使團組合,會在日後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使團和軍隊中反覆出現。

張騫與堂邑父的組合 將成為日後許多中原使團的標配

漢武帝即位一年多後,張騫與使團毅然決然地離開漢都長安,踏上了前往未知世界的道路。此時,漢朝完全沒有西域諸國的地圖,所以除向西的大致方位外,哪裡有敵兵、哪裡可以找到補給完全是未知的。張騫等人只能自己去摸索,註定意味著巨大的犧牲。總計100餘人的使節團相當於一支小型軍隊,只要能完成任務,就算犧牲掉使團的大部分人也是值得的。正是抱著這樣的堅定決心,漢朝開始向遙遠的西部世界進發,而這次探險之旅,將極大地改寫中國日後的千載歷史。

在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時候,張騫就遇到了重大挫折:使團在隴西附近離開漢境,進入西部的蒼莽天地。可剛到河西走廊,就被在當地遊牧的匈奴部眾拿下,使團的所有成員都被押送到位於蒙古高原上的單于王庭審問,交給大單于發落。

張騫和他的百人隊 剛離開邊境就遭俘虜

在得知他們準備去尋找月氏人時,軍臣單于出人意料地質問張騫:如果匈奴人派出使者、南下去聯絡漢朝南方的南越國,漢朝會准許嗎?這不僅說明單于能言善辯,還很清楚漢朝周邊有哪些政權。就連被漢朝領土隔開的、遠在今天中國兩廣地區的南越,匈奴人都有所了解。這也再次證明,匈奴人對東亞和中亞的了解是比漢朝要多,兩國間存在著巨大的信息差。

不過,當時漢匈雙方還有姻親關係的約束。而且使團還沒有抵達月氏國,也沒有給匈奴造成實質性的危害。再加上匈奴人也希望從漢朝俘虜那裡了解關於漢朝的情報,所以一番審問後,軍臣單于沒有過度刁難張騫和堂邑父。僅僅下令分開關押使團成員,而且還給張騫安排了一個匈奴妻子。試圖對張騫施以同化政策、讓他在匈奴中安家落戶,放棄他西行聯絡大月氏的出使任務。

與匈奴妻子的婚姻生活 反而讓張騫進一步了解到域外文化

這幢跨族通婚的,成為冷酷歷史中少有的溫馨一瞬,也讓我們窺見了英雄心中的柔軟一面。他們既不是凌煙閣里高不可攀的畫像,也不是萬神殿里毫無聲息的冰冷神像,而是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有情感弱點的普通人。在日後的戰爭中,面對李陵、李廣利還有耿恭等漢朝將領,匈奴人也是以許配女子——有時甚至是公主——為妻的方式,對漢朝將領加以招降。

其實在那個年代,雙方交鋒並不影響兩國人的日常交往。在漢匈兩國浴血廝殺的同時,民間的私下遷徙、通商和通婚一刻都不停。直到漢武帝即位的初年,漢匈兩邦還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而匈奴人又在關市貿易中獲得了大量能改善生活的紡織物、酒、穀物和農具等商品。還有匈奴人喜歡漢人烹調的精細食物,會因為美食、美酒前往漢塞下求購飽餐。

鑲金的匈奴王冠 正是其靠壟斷商路致富的微觀證明

此外,匈奴人還能從漢朝和其他地區的轉手貿易中獲得中間之利。因此,匈奴人只有偶爾的、自發的小規模劫掠,兩國沒有大戰發生。除匈奴單于外,大部分匈奴臣民都很喜歡漢朝。不過,這註定只是兩國大戰前最後一段和平光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71be26fc97b1646831b4e9d0f77f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