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燕然之戰:東漢時代的西域戰記(五)

2023-10-14     冷炮歷史

原標題:石勒燕然之戰:東漢時代的西域戰記(五)

石勒燕然之戰:東漢時代的西域戰記(五)

由於天災打擊,北匈奴內亂連年。公元83年6月,北匈奴貴族稽留斯等率30000人至五原降漢。公元85年春,又有北匈奴大人車利涿兵等逃亡入塞。北匈奴內部經過多次叛逃,實力已大大削弱。

在這樣的背景下,北匈奴單于甚至主動提出再次和親。出於招撫外族的目的,漢和帝同意了這一請求,於是北單于派出且渠伊莫訾王來與漢朝貿易。而南單于此時已經有了不小的野心,希望統一南北兩部。為了防止北匈奴的實力恢復,南匈奴還多次出手襲擊北匈奴使團和商隊,並且深入涿邪山搜尋北匈奴部眾,擄掠牲畜和人口。為了制衡南匈奴,度遼將軍一面按照漢軍的首虜率給南匈奴記功,一面加倍償還北匈奴的損失。結果這反而加強了南匈奴北上的積極性。對於當時的北匈奴來說,南有匈奴同胞攻其前,北丁零人攻其後,東有鮮卑人攻其左,西有城邦國家攻其右,可謂是四面楚歌。

連續的氣候惡化 匈奴的生產力造成很大打擊

公元87年9月,北匈奴再次大亂,多達58部的20萬北匈奴人紛紛南下至雲中、五原、朔方、北地等郡降漢。此時南匈奴單于也上書道:建議趁著北匈奴的大規模內部動盪,希望漢朝能允許南匈奴軍隊北上討伐北匈奴,讓兩部合併為一國。南匈奴單于上言的目的,是想借東漢的實力以統一匈奴,其野心昭然若揭。雖然朝中多數大臣都持反對意見,但竇太后卻認為此舉可行。此前,都鄉侯劉暢風流倜儻,與竇太后發生了曖昧關係。結果,睚眥必報的竇憲因擔心會分享權力,於是買兇刺殺,因此被投入監獄。為了蓋過外戚世家的醜聞,也為了讓兄長將功贖罪,竇憲就成為了北征大軍的統帥。這個細節也暗示了東漢的政治特色,外戚在朝廷中的影響力強大。

公元89年6月,竇憲和耿秉等人離開洛陽北上,開始調集各方勢力。這是一場實力極不對等的戰鬥,漢朝方面調動了所有能夠集結起來的精銳力量,而北匈奴則是強弩之末。

早已歸附的南匈奴 成為慫恿漢軍北伐的最主要推手

漢軍選擇在夏季的6月開始動員,到7-8月出戰,這個日期選擇也與西漢時代的傳統有別。這是由於此時的北匈奴實力已大不如前,所以趁著敵軍戰馬比較健壯的時候出戰,就不是那麼令人畏懼了。此外,這次漢軍中有大量的南匈奴士卒,他們剛剛進行了祭拜祖宗天地的龍城大會,各個部落的首領和兵馬都齊聚一堂,有利於就地徵調軍力。漢軍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出戰,也是為了趁機將已經長期遷徙的北匈奴都一網打盡。

這些人中,最先動員起來的就是南匈奴部落軍。他們在每年5月的龍城大會後,就開始在黃河沿線聚集。作為北匈奴的同族,他們很清楚北方同胞再惡劣氣候的折磨下勢力衰敗、內亂連年,並且渴望著藉助強大漢王朝的勢力統一匈奴全族。在整個東漢王朝中期,西北和北方邊境上存在著20個左右的外族屬國,這些屬國武裝成為了漢朝軍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東漢朝廷的豢養,南匈奴成為了東漢朝廷邊郡的耳目和前哨部隊。這些人在夏季時會遷往緯度或者海拔較高的牧場放牧,在秋季時進行會獵等傳統軍事演習,在脆弱的冬季則會接受漢庭提供的兵馬保護和錢穀支援,與此同時,南匈奴地上層人士逐步開始讀漢書、用漢姓,在文化上逐步區別於北方同胞。

南匈奴一直是東漢非常倚重的騎兵力量

進入8-9月,漢地的農事活動已經大致完成,此時的中原也進入了傳統的整炳備戰期。漢朝開始調動駐紮在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的邊郡騎士。他們是東漢軍隊中的精銳部隊,體現了東漢朝廷對於此戰的重視。也是因為東漢的普通防衛部隊,素質比過去低下很多。

在東漢建立後,出於休養生息和加強中央權力的需要,漢光武帝劉秀廢除了一年一度的更戍制度。所以邊疆有著戰事,就要中央軍四處出擊,或者是臨時徵調邊境民眾和外族部隊。徵調主力這源自劍客遊俠、商賈子弟、減刑囚犯和市井無賴。當時的賢良士人和農夫子弟,很少有人以從軍為榮,這也是班超為投筆從戎時頗受同僚恥笑的原因。這類臨時武裝要麼缺乏軍事素質,要麼不願意拚死賣命,戰鬥力不宜高估。所以徵調邊郡的騎士體現了東漢朝廷對這次戰役的重視。

由於制度差異 東漢軍隊平均戰力已不如西漢

第三類軍隊是各種出自少數民族的義從兵。竇憲的西路義從兵,主要是湟水谷地的羌族和小月氏,而東路軍中的義從兵主要是來自漢朝東北方邊境的烏桓人和鮮卑人。

漢軍中還有第四類最精銳的部隊,那就是遼將軍的度遼營,以及衛戍洛陽的北軍五校。度遼營屬於中央在地方的常駐屯兵,主要職責是防止南北匈奴的勾結和北匈奴對南部的襲擾。他們武器和軍餉有中央保證,所以戰鬥力較強。由於防區與南匈奴的駐紮地大體重合,所以對匈奴人比較熟悉。北軍五校屬於戍衛京城的戍衛部隊,其中的長水校尉主要負責指揮烏桓和鮮卑騎兵,而越騎校尉指揮遷居河內與關中地區的越人騎兵。所以這些最精銳的部隊要麼是久在邊境、漸染胡俗,要麼本身就有數目不小的外族部隊。

精銳騎兵 始終是漢朝對抗匈奴的決定性力量

根據南匈奴單于的提議,不同成分的力量集結好後,大致在8-9月正式從集結地開拔。南匈奴各個部落也集中在邊防線上,很容易徵發集結。匈奴人並不是無規律地在草原上遊蕩,而是在夏牧場和冬牧場之間有規律地轉場。所以根據對匈奴習俗的了解和北匈奴叛逃者提供的情報,當時的北匈奴單于應當聚集在涿邪山南北。類似西漢時的漠北大戰,將領們深知將所有人集中在一路出擊,勢必會給所過之地造成後勤補給方面的巨大壓力,而且單憑一路軍隊難以對敵人形成合圍態勢。所以全軍兵分三路,在默認有一路會迷路或者延遲的情況下,至少得有一到二路兵馬能投入戰鬥。

所以,主帥竇憲、副帥耿秉和南匈奴的左谷蠡王從朔方郡狼山開口上的雞鹿塞出發,這一路兵馬的位置最為靠西;南匈奴單于屯屠何位於三路人馬的中路,是從滿夷谷關口出發的;在東路,度遼將軍鄧鴻帶領度遼營以及義從羌胡八千騎從五原郡稒陽縣出發。由外戚將軍和中央軍走左右兩路,將匈奴兵馬夾在中間,而且左右兩路兵馬都是以漢軍精銳監督羌胡士兵和南匈奴士兵。這一部署說明了漢軍的原始計劃,其實是讓南匈奴與北匈奴軍隊正面捉對廝殺,而漢軍精銳從兩翼包抄對手。也是為了防止南匈奴單于和北方同胞暗中勾連、防止戰局生變,和西漢元帝時代對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的分化政策有異曲同工之處。

竇憲北伐前的漢匈邊境態勢

在行軍的過程中,漢軍按照前軍-左軍-中軍-右軍-後軍的次序前進,組成了一個個嚴謹有序的陣列,隊形有條不紊。一旦變成戰鬥陣型,就是騎兵集結於左右兩翼,中路安排步兵。一旦敵軍騎兵過多,便依託車營構建臨時的防禦陣地。其中,最右邊的鄧鴻要通過翁金河谷去穿越大漠,所以比其他兩路略晚到達集結的地點。在穿越大漠的過程中,尋找敵人決戰的漢軍位於明處,而匈奴人位於暗處,很有可能是匈奴人的斥候偵察到了漢軍的行蹤。因此,針對漢軍的軍事部署,匈奴人有意識地將戰場轉移到了涿邪山東側的稽落山地帶防禦。

面對北匈奴的後退,漢軍各路來到了涿邪山前,發現對方已經提前轉移到稽落山。於是竇憲下令自己的直屬部隊快速行軍,向著目標奔襲。這種快速先行不僅是急於戴罪立功,更要避免南匈奴單于屠屯何與北匈奴單于發生計劃之外的接觸、以防戰局生變。在一番調遣部署之後,竇憲從全軍中選派出胡漢精銳騎兵萬餘人,向北單于的核心部族大舉發動進攻。

儘管沿途條件惡劣 但環境因素並沒有擋住漢軍前路

北匈奴單于的營帳和大軍分布在山地平緩而開擴的南坡上,前方有簡單的土質與木質的防禦工事。由於剛剛遷徙到此地,匈奴人還沒有來得及建立起更加複雜的工事,所以可以推測整個大營搭建得比較倉促。單于的核心部族和僕從部隊亂作一團,不利於有序的防禦。而遊牧民大營中的精壯男子和老弱婦孺又大量地混雜在一起,非常不利於在短期內大量集結精壯男子投入戰鬥。

面對倉促集結在山前的北匈奴騎兵,大隊漢軍的騎兵分成3個長方形的進攻方陣,以兩翼執行強力包抄的任務,向著匆匆列陣的北匈奴發起衝擊。在兩漢之交的混戰中,騎兵已越來越具備了衝擊敵陣職能。比如來自幽州的突騎,就為各方勢力所青睞。他們能手持長戟或者騎矛,正面衝擊敵陣。隨著東漢政權的穩固,原本由燕人組成的幽州騎兵已經在東漢初年的混戰中名揚天下;很多鮮卑人和烏桓,也成為了突騎的另一重要來源。在他們的衝殺下,北匈奴單于和剩存部眾潰敗而去、四散奔逃。

相較於西漢 東漢的騎兵水平已有顯著提升

戰後,漢軍乘勝追擊逃竄的匈奴人。在涿邪山北側的邦察干湖,漢軍斬殺名王以下13000級,俘獲牲畜百萬頭,基本消滅了北匈奴的有生力量。但是胡漢兩軍的力量對比來看,這已經是一場實力完全不對等的戰鬥。相比西漢北伐,此時的匈奴已經非常衰敗。

除此之外,漢軍在南下歸國的途中,掃蕩了之前老上單于的龍庭和冒頓單于時代的匈奴北方城址。這裡不僅是匈奴的政治重心,也是漠北自然環境比較良好的地區。漢軍在這裡的焚燒破壞有掃塵滅跡、犁庭掃穴的用意。此外還防止匈奴的殘餘勢力或則其他的游牧民族填補北匈奴的生態位、占據漠北故地和漢朝為仇。

今日的匈奴北方城市遺址

最後,竇憲順著翁金河谷一路南歸,由鄧鴻和南匈奴單于屯屠何的出發地五原郡回到塞內。途中,大軍經過漠北地區的燕然山。面對山上的岩石,無比膨脹的竇憲開始封天禪地。他指令班固撰寫一篇銘文,鑿刻于山崖之上: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寅亮聖明,登翼王室,納於大麓,維清緝熙。乃與執金吾耿秉,述職巡御。理兵於朔方。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暨南單于、東胡烏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長之群,驍騎三萬。元戎輕武,長轂四分,雲輜蔽路,萬有三千餘乘。勒以八陣,蒞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絳天。遂陵高闕,下雞鹿,經磧鹵,絕大漠,斬溫禺以釁鼓,血屍逐以染鍔。然後四校橫徂,星流彗掃,蕭條萬里,野無遺寇。於是域滅區殫,反旆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躡冒頓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上以攄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下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盛德。其辭曰:

2017年被發現的 封燕然山銘石刻

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

1000多年之後的2017年,這份銘文《封燕然山銘》被中蒙聯合考古隊發現。竇憲由於立此大功,由車騎將軍提升為大將軍,位在三公上,權勢更盛。他派人繼續招降北匈奴的餘眾,並在西海追上了北匈奴單于本人。雖然北單于承諾會效仿呼韓邪單于的例子南下歸順,但是他僅僅派出弟弟右溫禺諟王南下做為侍弟。此後,北匈奴單于的影響力越來越弱,對西域的威脅也是大不如前。

正是因為這場勝利,極大減弱了班超面對的來自北匈奴和龜茲的壓力。既然北匈奴單于都成了喪家之犬,活動在東天山的匈奴人自然也就無甚可懼。公元90年,漢朝軍隊回到了伊吾,漢朝軍隊可以就近監視龜茲等國,極大的減少了班超在西域的壓力。在助攻的加持之下,當班超準備對龜茲和焉耆等國大動干戈、為戰死的西域都護報仇雪恨的時候,仿佛是從天而降一般,一場來自西方的外患正在襲來,威脅東漢在西域的脆弱統治。這次來襲的,是和漢朝頗有淵源的西域大國--大月氏......

更多精彩內容

盡在

《到西域去-古代絲路的歷史畫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7c7efa8707ceef23ebf66331e68fb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