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公元7-12世紀的拜占庭騎兵是什麼水平?

2024-01-02     冷炮歷史

原標題:問答:公元7-12世紀的拜占庭騎兵是什麼水平?

問答:公元7-12世紀的拜占庭騎兵是什麼水平?

問:公元7-12世紀的拜占庭騎兵處於什麼水平?能否躋身第一流行列?

答:拜占庭騎兵在黑暗時代堪稱世界一流水平,但在中世紀就只能屈居於二流。其中既有自己缺乏變化原因,也是周遭挑戰者不斷升級進步的必然結果。

公元7-13世紀的拜占庭版圖變化

拜占庭軍隊的許多規制,早在5-6世紀已基本成型。此後經曆數百年歲月洗滌,仍大體維持著相似模式。不僅涉及騎兵本身的地位問題,也對他們的招募、訓練和裝備有很大影響。因而表面上看似走馬觀花、相當複雜,實則都是在按照相當固定的幾條邏輯運轉:

1 技術進步推動騎兵普及,大幅度取代先前出產重裝步兵的社會生態位,從而在每支軍隊里都擁有更高比重。

2 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有集權危機,必須時刻保持一支強大的快速反應部隊,促使近衛軍騎兵的異軍突起。

3 地方上的軍政長官效仿中央做法,儘可能為自己構建私家軍班底,應付各類內外危機。

4 傳統城邦結構衰退,造成大量城鄉居民的趨同貧困化,不再是符合標準的兵源人口。只能以稅金供養更少的業人員,替自己戍邊或快速馳援。於是,軍隊里的騎兵需求日益擴大。

截止5-6世紀 拜占庭軍隊已經完全依賴騎兵充當主心骨

因此,公元7-12世紀的各類拜占庭武裝,順利從步兵為主-騎兵為輔的古典軍團,蛻變成騎兵為主-步兵為輔的大雜燴。儘管有不少單位保留古樸的編制名稱,實際作用和真實能力卻早已大相逕庭。根據不同等級,他們又可以被籠統的歸為三類:

A 武裝供養程度最高的近衛軍分支,通常是人馬皆全身披甲的具裝騎兵。其靈感源頭來自東部勁敵波斯人,是帕提亞和薩珊時代的絕對精英力量,幾乎可以應付同時代的所有騎兵對手。但由於維護價格過於昂貴,數量始終相當有限,甚至會在財政吃緊時短暫裁撤。所以能作為外界判斷帝國財力、武德近況的參照物。

B 武裝供養程度相對較低的地方軍分支,實力如何完全取決於出資方的給予能力。其中的佼佼者靠長官支付花銷,武裝成類似近衛軍的具裝單位,也與波斯對手的地方諸侯精銳相當。但同樣有財政吃緊的區域,只能用提供耕地模式豢養一些中裝單位。他們更樂於首先用弓箭進行遠程打擊,再持騎槍、刀劍衝殺陷入混亂的敵方。由於便宜而數量較多,還一度被後世認為是拜占庭騎兵的標準作戰方式。

C 武裝供養程度極其不穩定的附庸/僱傭分支,戰鬥力全看本民族傳統或母邦實力。無論是早期的哥特人、匈人,還是後來的亞美尼亞人、拉丁人,都屬於此類範疇。他們經常能擁有超過普通地方軍騎兵的能力,也容易被當做炮灰犧牲,卻無法被帝國將領給拒之門外。而且相比於年代更晚的突厥人來說,自主性往往較低,不容易出現臨陣倒戈、為敵不前或肆意劫掠等難題。

此圖很好反映出拜占庭近衛軍與地方軍騎兵差別

正因如此,公元7-12世紀的拜占庭騎兵大體上與最先進水平把持趨同。

尤其是在黑暗時代,經常能依靠正規化訓練、合理調用外兵援助等手段,遙遙領先於巴爾幹、北非、西班牙與義大利的同行。面對東方波斯和北部草原的勁敵也經常不落下風,至少能在場面上做到有來有回。

黑暗時代的拜占庭騎兵 對許多周遭鄰居有領先優勢

然而,當皇帝為鞏固集權而不斷拆分地方軍區,能獲得良好供應的騎兵階層便日趨凋零。加之西歐、西亞兩地的騎兵戰力提升,就讓中世紀的拜占庭人失去領先身位。很多時候,他們將不得不依靠十字軍一類的受僱傭者作戰。雖然能追趕純粹的技術層面,卻無法做到過去那種有效節制。故而退居二流水準,且無力再供養頂級的具裝單位。

中世紀的拜占庭騎兵 更依賴僱傭兵輸入最新技術

隨著13-15世紀的突厥人來臨,拜占庭帝國進一步碎裂成星星點點的無數小型領地。殘存的騎兵單位不得不被動突厥化,直至成為新來者的附庸,徹底融入鄂圖曼帝國的軍事體系當中......

(全文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c6371d4cfd8f53741bf526517227c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