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餘波:張騫的世界觀革新之旅(七)

2023-11-02     冷炮歷史

原標題:悠悠餘波:張騫的世界觀革新之旅(七)

悠悠餘波:張騫的世界觀革新之旅(七)

1938年,各地都處在抗日戰爭的硝煙之中。為「表彰我歷史上之民族英雄漢博望侯張騫起見」,西遷的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和地方政府、張騫後裔組織人手,對位於漢中城固縣的張騫墓進行保護性發掘。聯大師生們在博望侯墓道里清理出了馬骨、漢磚、漢五銖錢等文物,最重要的是清理出了一塊「博望造銘」字樣的封泥。從而確證這座漢墓不是出於後人的附會,而確實是博望侯張騫的歸宿。

「堅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開幕第一人」,周遊過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七河流域、費爾干納的世界遊子,最終長眠在家鄉的田園。漢闕巍巍,松柏蒼蒼,四野莽莽,麥浪滾滾,深沉雄渾的石神獸威嚴地伴隨張騫安息。落葉歸根的博望侯依舊默默注視著張氏子孫的繁衍生息,歷朝歷代的碑文仍在在歌頌英雄的傳奇。

今天的陝西漢中張騫墓入口

今天的陝西漢中張騫墓外景

祭拜並整修了張騫墓之後,聯大師生為張騫立起了《增修漢博望侯張公墓道碑記》。天馬,蒲桃,美酒,城郭,張騫的世界在人們的眼前鋪展開來。兩千多年前的熱血,與哀鴻遍野、國運衰弱的至暗時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騫的經歷如同一束金燦燦的暖光穿透時代的陰霾,給人以巨大的鼓舞。無論是烽火連天的危亡歲月,還是面對新挑戰的今天,張騫故事裡的真誠、堅韌還有開闊的視野,都能為人們提供無窮的力量。

張騫在歸途中被匈奴人和羌人拘捕的經歷,也讓漢朝朝廷產生了警覺。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二地的游牧民族可能聯合起來,共同威脅中原。由於這種地緣態勢影響深遠,日後的中原王朝,只要尚有餘力便要駐兵當地,就是要構築兩個高原之間的安全屏障。相似的國防思路,為後來的東漢、西晉、北魏、隋朝、唐朝乃至清朝所繼承。對於這些王朝而言,河西走廊是向西揮出的手臂、是國家向西延伸的國防屏障。只有控制了河西走廊,才能防止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西域的游牧民族連成一片。

張騫也第一次讓漢朝重視起身邊的羌人

因此,歷史上強盛的中原王朝只要有餘力,就會大力經營張騫當年走過的河西走廊和西域大地。而且之後的歷史也證明,羌亂會數次影響漢朝對西域的經略。乃至漢朝自身的安定,羌亂將數次出現在漢朝經略西域的戰史當中。

對西域而言,張騫的出使和隨後漢朝對新疆地區的經營,意味著東方的中原王朝開始對此地展開了持續了上千年的影響。崑崙山和天山勾勒的地理輪廓,將塔里木盆地環抱起來,要在盆地的西面和北面出入盆地,都需要翻越連綿的山脈和高原。但是塔里木盆地的東部沒有山地封鎖,通過河西走廊就可與中原交通往來。

封閉的塔里木盆地 恰恰向著東面有較大缺口

這樣的地理格局無疑更有利於與中原建立聯繫。不僅僅是交通、地理上的便利,在人種和文化上。在張騫通西域之前,這裡的土著居民,無論是屬於原始印歐人種的吐火羅人,還是屬於印歐語系東伊朗語族的斯基泰人,他們的體貌特徵基本上都是膚白、體長、金髮或紅髮、綠眼或藍眼,屬於典型的歐羅巴人種。其文化主要受到波斯、印度和希臘的影響。

隨著張騫到來,以及漢朝對西域的經營,漢人,羌人等蒙古利亞人種開始向西推進。漢文化也開始向西傳入西域,當地的文化面貌也變得更加多元、更加豐富,在血統上也出現了更多黃白混血的族群。

張騫之行促成西域在人種 文化和經濟層面的諸多變遷

總體來看,和同時代的希臘、羅馬還有匈奴相比,漢朝的地理知識依舊很有局限性。張騫的個人成就,僅僅是循著前人已經在使用的商道,將中原大規模地接入與其他文明的互動中。但橫跨亞歐大陸的龐大交流網絡,不是在一朝一夕間由單一民族開闢的。初衷是為漢朝夾擊匈奴而展開的外交之旅,顯然不能說是為絲綢之路上各民族共同利益而初創。

所以,絲綢之路給中國、中亞、西亞還有歐洲帶來的深刻影響,無法完全歸功於漢武帝的政治野心和張騫服務於漢朝戰略的外交活動。

更多精彩內容

盡在

《到西域去-古代絲路的歷史畫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8f2a9e2644fee0a2b82e53fb20806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