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煙再起:班超之後的東漢西域歷史(八)

2023-10-19     冷炮歷史

原標題:烽煙再起:班超之後的東漢西域歷史(八)

烽煙再起:班超之後的東漢西域歷史(八)

從西域地區的歷史進程來看,班超都是極其罕見的、具有很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英雄豪傑。因為從漢朝、唐朝乃至近現代的歷史演變來看,漢唐時中土影響西域的重鎮主要是龜茲,也就是庫車,過了這條線,中原人口和文化在西域的影響力就成了絕對少數。2000多年之後的現代,這一格局依舊適用。過了庫車和阿克蘇一線,漢族人口就成了絕對少數,而本地人口、文化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在這樣的格局下,班超能夠以遠離中原的疏勒、于闐為基地,經略西域數十年而取得成功已相當難得。畢竟于闐和疏勒之地遠離班超的文化圈,在異域文化氛圍濃郁的地區站穩腳跟,尤其是班超是來自東土的軍事人物、還不是像玄奘、法顯那樣的文化人物。他能夠建立如此功業,對比之後的歷史,這一點就更加難能可貴。

作為緩衝區 西域不可避免的受到中亞世界影響

倘若以中亞為世界中心看待這段歷史,我們也能發現,中原和印度、波斯、草原,乃至更遙遠的地中海,只是參與西域角逐的一極。由於遙遠的地理距離、差異極大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還有中原王朝本身的治亂周期,所以對西域的影響力如同潮水般漲漲落落,有漲潮之時,也就註定有退潮之時。

班超在離任西域前,曾告誡頗有軍事經驗,但並不熟悉西域事務、接替他的戊己校尉任尚:

年老失智。君數當大位,豈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願進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順孫,皆以罪過徙補邊屯;而蠻夷懷鳥獸之心,難養易敗。今君性嚴急,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下和,宜盪佚簡易,寬小過,總大綱而已!

漢朝的西域駐軍 主要由被稱為良家子的群體構成

總體來看,兩漢派往塞外的戍邊將士中,有不少都不是良家子。要麼是具有流氓無賴性質的冒險家,要麼就是戴罪的刑徒。而西域綠洲居民和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更是和崇尚嚴刑峻法的秦漢有巨大差異。班超的這番肺腑之言,正是他長期和西域列國人士聯盟、聯姻、交戰之後得出的經驗之談。畢竟西域是一個四通八達的開放世界,而不是中原那種閉塞在東亞大陸上的閉合世界。

既然是開放的世界,那麼萬物都是在永恆變化的。在諸小國的眼裡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任何人希望在這裡建立起穩定的、持久的、萬世一系的效忠體系都要面對極大的困難。這也是為什麼班超必須每過兩到三年,才能發動一次大規模戰役的原因。每次集結聯軍前,都必須協調好各方關係才能發動戰爭。即使取勝,也很少將戰敗者逼地過於窘迫。這就是「盪佚簡易,寬小過,總大綱」的本意。

班超在西域的每次大戰 都要經過漫長準備階段

但是從任尚的經歷和日後的所作所為來看,顯然不能很好地領會班超的本意。他在對羌族和北匈奴作戰中戰功赫赫的將軍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戰績,對待各種外敵,他的手腕都強硬而殘忍,往往以屠殺的方式迫使匈奴人、羌人徹底屈服。毫不奇怪,任尚又以對匈奴、羌人的作風對待西域人,因此他對班超「寬小過,總大綱」的建議不以為然。最終由於舉措失當,西域各國又歷經了了一小段動亂的時期。

果然,在任尚經略一段時間之後,西域反叛諸國紛紛起兵,將他圍困在疏勒國。這段記載有些突兀:西域都護府的駐地,本來在龜茲國境內的它乾城,任尚不明所以地跑到班超的舊營盤疏勒,而且在舊日營盤遭到了反叛軍隊的圍困。這本身就暗示了任尚在龜茲、焉耆行事魯莽,引發了本就不滿漢朝統治的吐火羅人的強力反彈。班超剛走不久,班超的餘威理論上依舊存在於西域,任尚的遭遇已經暗示了他的逆行倒施的破壞性是何等之大。

班超的繼任者們並不稱職 從而引發新一輪動盪

面對西域傳回的求救,漢朝派出西域副校尉梁慬帶領河西的羌人騎兵前去增援,結果西域列國聽聞漢朝大軍已在路上。於是自行解圍、局勢轉危為安,但漢朝還是換掉了任尚,改以段禧為西域都護,趙博為長史。段禧和趙博到西域之後,選擇駐紮龜茲國的它乾城。之前班超的人馬都是精銳小隊,但這次漢朝派來的是大軍,再加上段禧和趙博的軍隊匯聚在一起有8000-9000之多,所以龜茲的王城一瞬間就窄了很多,龜茲的後勤壓力驟然暴增,大批漢朝軍隊和龜茲本地人的生活非常不便。

由於龜茲王是漢朝擁立的,所以他很歡迎漢朝軍隊的進駐。但是龜茲貴族、官員、百姓們對此怨言頗深,聯合龜茲附近的溫宿、姑墨等國發兵圍困龜茲王城。雙方激戰數月後,漢軍斬首數萬級,龜茲的局勢才安定下來。

龜茲由於立場問題 多次遭漢朝圍攻

漢安帝即位之後,派出騎都尉王弘帶領羌人騎兵前往西域助戰。但東漢政府的橫暴引發了羌人的大起義,河西通往西域的道路再次斷絕。漢安帝只能下令暫時取消了西域都護,並停止了對柳中和伊吾的屯田、派出了軍隊將西域的漢軍接回玉門關內。在接下里的十幾年裡,東漢的官吏和士兵再次從西域消失了,而且之前被打得奄奄一息的北匈奴呼衍王等部落,又開始統領西域諸國,匈奴人不僅要求各國補交貢品,還讓各國將拖欠的貢品轉化成金銀限期補交,讓西域列國苦不堪言。然後,匈奴人又開始裹挾西域諸國連續騷擾漢朝的邊疆之地。

終於在元初六年(119年),敦煌太守曹宗派長史索班帶領千餘人前往伊吾屯田,安撫西域諸國。車師前王和鄯善王表示願意歸附。但是數月之後的元初七年三月,索班就被北匈奴帶領車師後王攻殺。面對日益告急的西域局面,曹宗請求再次出兵西域、為索班報仇。可能是因為羌人起義尚未平息,鄧太后對兩人的建議進行了折衷處理。僅僅接受了班超之子班勇的建議設置西域都護府,並領兵三百在敦煌開府處理西域的大小事務。此舉並沒有遏制北匈奴對河西走廊的騷擾。

殘存的北匈奴勢力 一直在西域干擾漢朝統治

到了延光二年,漢安帝採納敦煌太守張璫的建議,拜班勇為西域長史,將兵500前往柳中屯田。一年之後,班勇前往鄯善國,鄯善王、龜茲王以及姑墨、溫宿等國紛紛歸順。於是班勇帶領這些國家的步、騎1萬多人到車師前王庭驅逐北匈奴的伊蠡王。隨後,班勇陸續平定了把守連接蒙古高原和西域之間的數個車師王國,初步隔斷了匈奴和西域的聯繫。

公元126年,班勇帶兵討伐匈奴呼衍王,後者逃走只剩下的部眾全部歸漢。北匈奴單于親自帶領1萬騎兵南下,也被班勇擊敗,由此西域城郭諸國再也看不到匈奴騎兵,西域諸國轉危為安。一年後,班勇擊敗了最後一個不臣服於自己的國家焉耆,這意味著他成功地繼承了父親的遺產,再度安定了西域諸國。公元131年,漢順帝因為伊吾土地肥沃,於是下令重開伊吾屯田,這是東漢歷史上經略西域的另一個小高峰。但是因為東漢對西域的投入和影響力整體降低,大宛等帕米爾以西的西域國家,還有自身影響力和實力衰落的烏孫最終沒有回到漢朝的傘翼之下。

直到班勇徹底擊敗北匈奴 東漢在西域的局勢才稍稍穩定

不過,班超和班勇之後的西域軍政長官,再也沒有如班超、班勇那樣能深入本地的人才。而且,由於班超和班勇有針對性地削弱了龜茲和焉耆的反漢勢力,所以「東方不亮西方亮」,班超父子當年頗費心力扶持的于闐和疏勒因為實力大增而動亂不斷,這又為新一輪的戰亂埋下了伏筆。

疏勒王安國病故後,舅舅臣磐逃到了帕米爾高原以西的貴霜帝國潛心學佛。通過他的請求,貴霜人派兵護送臣磐回到疏勒稱王。看到疏勒王臣磐有強權支持,於是本來被于闐統領的莎車背叛于闐、投靠疏勒。於是,疏勒的實力慢慢變強,變成了可以和于闐、龜茲互相抗衡的大邦。順帝永建二年(127年),疏勒王臣磐遣使奉獻,漢順帝拜臣磐為漢大都尉,兄子臣勛為守國司馬。此後,永建五年(130年),臣磐還派出王子前往東漢朝廷當人質或者進貢。東漢也許是考慮到無力西顧、自顧不暇,於是再次通過扶持和漢朝相對友好的疏勒國作為代理人的方式來管理西域事務。

貴霜勢力的二度東進 意味著漢朝影響力下降

絲路南道上的另一個大國於闐,經歷了自己的擴張和班超的扶持,也更加桀驁不馴。漢順帝永建四年(公元130年),于闐王放前殺死了拘彌王興,並立於闐王子為新的拘彌王,並且向漢朝派出使節請求獲得外交上的認可。新的拘彌王也向漢朝派出了使者申訴,雖然敦煌太守請求朝廷發兵討伐于闐。但是漢順帝還是赦免了放前,僅僅命令于闐王放前重新擁立拘彌王。為了限制于闐國的勢力,漢順帝陽嘉元年(公元132年),敦煌郡太守徐由派遣疏勒王臣磐出兵兩萬進攻于闐,斬殺數百人。疏勒王放縱士兵搶掠,並且重新立拘彌王興的族人成國為新的拘彌王后撤軍。

到了漢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西域長史趙評在於闐國患癰瘡病死,趙評的兒子前去迎接父親的靈柩,途經拘彌國。拘彌王成國與于闐王建素來有矛盾,對趙評的兒子講:「于闐王讓外族巫醫用毒藥治療癰瘡,導致了趙大人的死亡。」趙評的兒子信以為真,於是入塞後,將此事告訴敦煌郡太守馬達。

伊吾的屯田成果 維繫著東漢對西域的最後干涉能力

第二年,朝廷任命王敬為西域長史,敦煌太守馬達委託王敬調查趙評的死亡事件。王敬先到拘彌國,和于闐王有殺父之仇的拘彌王成國立刻教唆漢使道:于闐國人慾擁戴我為于闐王,如今,可以藉此事誅殺于闐王建,于闐國一定會臣服於漢朝。

拘彌國和于闐相比非常弱小,這一說辭顯然不可行。但王敬貪圖功名,在沒有查清真相的情況下利慾薰心,還是前往于闐國行事。王敬擺下了鴻門宴,邀請于闐王建赴宴、準備在酒宴上逮捕于闐王。然而這次計謀卻沒有做好保密工作、提前走漏了風聲,有人將王敬的計謀告訴于闐王建,于闐王建還不相信:我無罪,王長史為何要殺我?

由於力量薄弱 拘彌國也常常為後世讀者所忽略

次日清晨,放鬆警惕的于闐王建帶領官員和隨從數十人來拜謁王敬。王敬突然喝令左右拿下於闐王。但也許是本就知道行動的荒謬和王敬的失察,軍士們都無意殺害於闐王,只是將于闐王帶來的官屬嚇得四散逃走。當時,拘彌王成國的主簿秦牧跟隨王敬出席酒宴,秦牧拔出刀來,說:「大事已定,還猶疑什麼?」秦牧上前,一刀殺死了于闐王建。但因為行刺計劃提前走漏了風聲,更重要的是,此時的于闐和班超的時代不一樣,當時于闐王有心背叛匈奴,而班超只是堅定了他的決心而已;現在於闐王本就無心和漢朝對抗,漢使毫無理由的殺王只會引發本地人的反感,更何況于闐國力今非昔比,不是一兩個使者的亡命行動所能撼動的。

所以,于闐將軍輸僰集結軍隊攻打王敬。眼看性命不保,王敬提著于闐王建的頭顱,站在樓台上宣告:「大漢天子詔令我誅殺于闐王建。」這幾乎是班超當年在於闐用過的刺殺之術,但此時的西域列國大致都知道了漢朝常見的外交套路,所以沒有嚇到于闐人,于闐將軍輸僰反而囂張地焚燒軍營,燒死了全部漢軍士卒,最後登上樓台,殺了王敬,將王敬的頭顱懸掛在集市裡。輸僰欲自立為于闐王,于闐人不服又將輸僰殺害,擁立於闐王建的兒子安國繼位。

由於地位緊要 于闐也屢屢成為西域的權力交鋒中心

聽聞使者遇害、于闐人擅自廢立君王,敦煌郡太守馬達聞報,奏請朝廷希望率領敦煌郡駐守漢軍出塞進攻。桓帝沒有批准,而是任命宋亮接替馬達擔任敦煌郡太守。宋亮到任,向于闐國人懸賞斬殺輸僰。當時,輸僰已經被殺一個月,于闐國人順勢割下輸僰的人頭賣給了宋亮一個人情,但沒有向宋亮說明事情的經過。後來,宋亮知道事情原委,終究沒有再出兵問罪,從此之後,于闐國人愈發驕橫,更不聽漢朝的指揮。這一細節證明,如果西域的經營者不能與時俱進,還是用過去的那一套處理西域事務,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漢靈帝建寧元年(168年),疏勒王漢大都尉臣磐在狩獵中遭遇政變,被他的季父和得所射殺,然後和得自立為王。建寧三年,涼州刺史孟佗派從事任涉將敦煌兵500人,與焉耆、龜茲等國的兵馬三萬人圍攻疏勒,經過了40天的圍城之後,和得請和,但是此戰之後,疏勒國看到漢朝無力干預西域事務,所以更加肆無忌憚地發動內亂、蔑視朝綱。

只要貿易不中斷 西域城市就能在重創後迅速恢復

看到漢朝對疏勒的動亂無能為力,西域列國的自主性越來越大。到了公元175年,于闐王為了報復之前拘彌王借刀殺人的計謀,於是大動兵戈,「于闐王安國攻拘彌,大破之,殺其王,死者甚眾。戊已校尉西域長史各發兵輔立拘彌侍子定興為王」。經此一番鬥爭,原來 7000多口的拘彌國更加人丁稀少,僅剩下了1000多人口。敦煌太守馬達聞訊,上書要率郡兵西征于闐,但被漢桓帝制止,並且以宋亮代為敦煌太守。宋亮到任後也沒有懲罰于闐,最終王敬被殺之事不了了之。于闐國因此對漢朝更加無所顧忌。其他的西域諸國「朝威稍損,諸國驕放,轉相陵伐」。

隨著漢朝處理西域事務官吏的言而無信、出爾反爾、貪婪短視,包括疏勒和于闐在內的西域列國日益不聽從漢朝的節制。西域的諸王又陷入了篡位和反篡位的循環之中,從整個兩漢時代的經略歷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兩漢都護府對西域的控制力整體相對有限,漢朝對西域的經營過程,本身也出現了多次中斷,漢朝經營西域的時斷時續,既和西域遼闊的地理面積、多變的地理地形有關,也和西域多種多樣的民族文化成分有關,巨大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上的阻礙,再加上漢朝廷內部實時變化的西域政策,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漢朝、匈奴在西域地區的角力,這樣就導致了漢朝經略西域「三通三絕」情形的出現。漢朝經營西域的種種戰事也證明了一點,那就是不論在何時何地展開戰爭,戰爭的機器一旦開啟,就會按照它自己的邏輯、西域大地的自然地理規律去隆隆運作,而不以人本身的意志為轉移。

殘存的北匈奴勢力 逐漸失去大動干戈能力

在東漢王朝最後的歲月里,北匈奴在西域的殘部雖然偶有得手,但雙方的交戰已是有氣無力,毫無西漢、東漢前期壯烈卓絕的史詩氣息。順帝永建元年,班勇率領車師後王農奇的兒子加特奴及八滑等人,調動精兵進攻北匈奴呼衍王並且擊敗之。班勇奏請朝廷,立加特奴為車師後王,拜八滑為車師後部親漢侯。順帝陽嘉三年夏天,車師後部司馬率領加特奴等一千五百人,在閶吾陸谷掩殺北匈奴,毀壞匈奴居住的帳篷,斬殺數百人,擒獲北單于的母親、叔母和婦女數百人,繳獲牛羊十萬餘頭,車輛一千餘輛,還有很多其他的兵器。

順帝陽嘉四年春天,北匈奴呼衍王率領部眾進攻車師後部。順帝認為車師六國接近北匈奴,是西域屏蔽漢朝的屏障。於是,漢順帝詔令敦煌郡太守徵調西域諸國軍隊,還有玉門關候、伊吾司馬,共計6300名騎兵,救援車師後部,在勒山掩殺北匈奴,漢軍戰事不利。當年秋天,北匈奴呼衍王率領二千人,攻打車師後部,大敗車師軍隊。

三國時代 曹魏對西域的統領已流於表面

桓帝元嘉元年,北匈奴呼衍王率領三千餘騎兵寇掠伊吾國。伊吾國司馬毛愷派遣官兵五百人,在蒲類海東邊與呼衍王大戰,幾乎全軍覆沒,此後,呼衍王攻打伊吾屯田城。當年夏天,桓帝派遣敦煌郡太守司馬達,率領敦煌郡、酒泉郡、張掖郡屬國軍隊四千餘人前往救援,出塞抵達蒲類海,呼衍王聞訊遂引軍撤退,漢軍無功而返,漢朝和北匈奴在西域的最後一次有記載的交鋒有氣無力,無果而終。

到了三國時代,由於曹魏長期忙於和蜀漢、東吳爭霸,再加上東漢末年的羌亂以及涼州地區豪族的阻隔,所以和西域的聯繫非常有限。僅在西域東部的高昌設置了西域長史府,雖名義上依舊領有全境,但控制力和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bf57e4f2baa7fcc538d919564a4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