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特质看竞争壁垒 | 42 Daily

2019-08-28     42章经

Why Airbnb Is Way More Competitive Than Uber

By Deepak Ravichandran, Jeff Lu, and Roger Lee

本文来自我们的创投社群“创投理想国” 42 Daily。

要衡量一家公司能否活得长久,一条相当重要的评判标准是看它的竞争壁垒有多高。这篇文章从 Airbnb 和 Uber 的产品本质讲起,看似只是比较了他们在竞争壁垒上的差异,其实还讲了一个更普适的方法论:如何通过分析一家公司的产品,来衡量它为自己打造的壁垒有多高。

作者先从 Airbnb 和 Uber 的产品本质讲起,在此之前,你可能还没有深入思考过,Airbnb 和 Uber 到底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在 Airbnb 的模式里,房主与租客想要达成一笔交易,需要包含多个维度的匹配——房屋的地点、价格、装修风格、甚至双方的个性等等。所以如果租客选中一套房子,往往不仅是基于某一个维度的适合,而是同时满足了多个维度的需求。

但是 Uber 模式不一样。车主和乘客想要达成一笔交易,几乎不需要考虑车是否高级、空间是否足够宽敞、车主是否够热情这些次要因素。绝大多数情况下,乘客几乎只会出于一个标准来选择司机——接单够不够快。

所以说,Airbnb 提供的是异质性的产品,而 Uber 提供的是同质化产品。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来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产品导致了公司不同的竞争壁垒。

这可以从产品的供给和匹配两个维度来理解。显然,异质性产品的供给难度更高,而且在相同的规模下,其匹配难度也更大。

所以对于 Airbnb 来说,前期用户增长相对缓慢,但是到了后期,自身的竞争壁垒会逐渐变高,导致难以被其他对手超越;而提供了同质化产品的 Uber,因为供给容易、匹配也相对简单,所以前期增长相对较快,但隐患在于,它在后期为自己构建的竞争壁垒不够高。

来看两张图,你会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差异。

这张图中的蓝线表示 Airbnb 中的供给规模,黄线表示产品流动性。显然,在前期因为规模的限制,产品流动性始终不太高。但是等到了一定阶段,产品流动性陡然上升。对应到用户身上就是,他们会在某个节点发现产品体验在迅速变好。

这张图表示的是 Uber 的供给规模和产品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其中,蓝线依然是供给规模,黄线是产品流动性。在前期,供给规模虽然不太高,但是因为彼此同质,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流动性。所以即便后期供给规模跟上了,产品本身也很难让用户产生惊喜的感觉。

沿着这个逻辑继续想,当 Airbnb 做到一定规模之后,新入局的公司想要赶超它,就必须实现多维度的对标,或者至少在某一个维度特别有吸引力;而 Uber 的壁垒又有多高呢?看看当初滴滴快的的补贴大战就知道了,很多时候竞争对手需要做的,仅仅只是用更多的钱来“教育”市场。反正实现的功能是一样的,最终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往往只是价格。

再来看这两家的现实情况,其实也证明了这个结论。

Airbnb 始终没什么真正有力的竞争对手,最有可能对它造成威胁的美国房屋租赁网站 HomeAway,早在 Airbnb 融 B 轮的时候就已经上市,而且他们的模式一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而 Uber 始终面临激烈竞争,在美国是 Lyft,在中国输给了滴滴,在印度有 Ola Cabs,东南亚有 Grab,而拉美是 Easy Taxi。

这样说来,一家公司在最开始选择怎么样的市场,就可能决定它最终会面对哪种类型的对手;最开始做出了什么样的产品,也几乎注定了它此后可能遭遇多么残酷的竞争。

如果想阅读英文原文,请在浏览器内打开此链接:http://fortune.com/2017/03/14/uber-airbnb/。谢谢。

成为“创投理想国”会员,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国内外科技文章深度解读,并参与线下活动、加入线上创投社群,结识更多创投人群~

关注“42章经服务号”,点击右下角“加入会员”,即刻加入我们~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eaZ2GwBJleJMoPMQq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