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互联网泡沫亲历者的自白 | 42 Daily

2019-10-29     42章经

本文来自我们的创投社群“创投理想国” 42 Daily。

你好,欢迎打开创投理想国会员通讯。今天我们来聊聊互联网泡沫。

我们之前聊过很多次互联网泡沫,包括泡沫的形成和破灭原理、泡沫破裂的信号 PP 比率和上市潮、两次泡沫间的 VC 行业、泡沫的应对攻略。(点击文字可以跳转到对应通讯)

当问及什么是泡沫破裂的信号时,很多经济学家都会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回答。

但是今天的这篇文章以泡沫亲历者的角度出发,只给了几个简单的判断指标,这些观点不一定对,但是能很好地警示我们。

这篇文章的作者 Scott Galloway 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借着互联网大潮在商界扬名,32 岁时以互联网企业家的身份受邀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举办的达沃斯会议,这个会议现在马云也会去,而 Scott 参加那年是 1997 年。

两年后,互联网泡沫破灭,Scott 也随之跌落,这篇文章就是他跌落之后的反思。

我们保留了他的第一人称视角,想把作者的情绪也传递给大家,结合美国的大环境和国际环境,也许我们对他的反思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1999 年,我和一群旧金山的其他互联网创业者一起去机场看私人飞机,当时我 34 岁,想着自己应该在大气层里有一间一居室,毕竟,那时候我可是个很有钱的天才,这些钱比我妈打一千年工赚的钱还多。

我们这群 30 多岁的小混蛋看着这些飞机,仿佛我们拥有它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就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金丝雀正在死去,我们这些嫩得很的“大师”马上就要遭到社会的毒打。

摩根大通的 CEO Jamie Dimon 说,危机每 5~7 年就会发生一次。

当你年龄足够大的时候,就能辨认出自己所在的周期,你所在的时间点是周期曲线上的一个点。

但是,这条曲线的变化方向和速度都是你难以预知的。

所谓资产泡沫实际上就是一股乐观情绪,虚抬了价格,最后抬不起了只能砸下来。


判断泡沫是否马上要破灭,其实你并不非得找一个诺贝尔问,我总结了一些柔性信号。

估值、P/E 比率、信贷膨胀相关的指标是最常见的,大家公认这些可以预示泡沫。

最厉害的对冲基金经历 Seth Klarman 最近就说,经济上的刺激相当于高糖,保护主义相当于高胆固醇,这样组合结果可能不太好。

国家和公司都开始造大型建筑。

公司内部最典型的信号是 CEO 的膨胀

假如你看到 CEO 都跑去好莱坞做广告,或者他们觉得别人会因为自己不出现在时尚杂志封面上难受,泡沫很可能已经非常膨胀了。

比如去年 9 月,Marissa Mayer(曾是 Google 的第 20 号员工,现在自己创业)花了股东的 300 万美元赞助 Vogue,最后在 9 月期的 Vogue 上能有 3000 字的个人介绍,这其实就是 CEO 低判断力,高膨胀的表现。

CEO 的着装也可以用来判断泡沫。

当一个 CEO 开始穿黑色高领绒衣,暗示着“我是下一个乔布斯”,那大概率并不是真的出现了下一个乔布斯,而是要么这家公司要翻车,股票马上要跌,比如 Jack Dorsey(Twitter 联合创始人);或者是 FDA 要下禁令,比如 Elizabeth Holmes(血液检测公司 Theranos 创始人)。

庸才 + 两年科技工作经验 = 数十万美元年薪

当你发现,一个刚出学校两年的程序员,尽管资质一般,只可算个庸才,还能拿数十万美元的年薪,泡沫就在膨胀。

假如你还发现这个年轻普通的程序员觉得自己真的值这个价,那么泡沫膨胀得可能比较厉害。

意识不到自己的身价虚高的直接结果是,你不会未雨绸缪。泡沫一旦破裂,你可能只能住进爸妈家的地下室。

商业地产招标战

泡沫的另一个信号是,那些投资人认为会成为下一个 Google 的公司和一帮无足轻重的资本方,在纽约和旧金山街头到处抢购商业地产。


我 32 岁去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度会议的时候,有一大堆 CEO 跑过来跟我讨论怎么做生意,觉得我是互联网宇宙新主人,但我其实也没啥见解。

一个聪明的 32 岁的年轻人在任何时候,其实都只能勉强维持体面生活(make only a decent living)。然而,我却成为了商界的尤达大师,指导各种聪明的商人怎么经营公司。

当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候,我 34 岁,重返达沃斯却无人问津。

当时代不好的时候,领袖往往是那些白头发的人;而当时代好的时候,年轻人会成为领袖。

所以 Evan Spiegel 和 Jack Dorsey 这样超级聪明的年轻人确实创造了一些值数十亿美元的好公司,Snap, Wework, Uber, Twitter 加起来的价值比波音公司还高,这都是年轻人的公司。

但是,作为一个曾经也当过年轻 CEO 的人,我要告诉你们,新经济公司二十几岁的年轻 CEO 唯一拥有的资产就是愚蠢,蠢到意识不到自己会失败。

年轻 CEO 总是用一些很疯狂的方法做事情,当然,有些最后还成了“疯狂的天才”。

但是大部分人都太缺乏经验了,以至于没办法扛起一家涉及到成百上千家庭生计的公司。

假如科技热潮继续沸腾,那么我们很可能在未来十年还是可以看到年轻 CEO 创造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但是同时,我们也逼近灾难的悬崖。

成为“创投理想国”会员,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国内外科技文章深度解读,并参与线下活动、加入线上创投社群,结识更多创投人群~

关注“42章经服务号”,点击右下角“加入会员”,即刻加入我们~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hiwFm4BMH2_cNUgYxX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