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罗萨中的苏军坦克逆袭,给德军带来震撼的苏联KV系列重型坦克

2019-12-31   历史皇太后

如果要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巴巴罗萨行动,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德国装甲洪流对苏军展开凶猛的进攻。在德军强大的坦克攻势下,苏军节节败退,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坦克战中,如果没有德国空军的支援,那么德军往往不占优势。其中最让德军感到恐怖的,莫过于那些来自苏联的KV-1重型坦克。

一、KV重型坦克

苏联重型坦克的开发源于在西班牙战争中的经验,当时苏联装甲部队击溃了德国和意大利的装甲部队,但他们却在乌拉冲锋的过程中,一头撞死在了德国秃鹰军团上的阵地上,因为当时阵地上摆满了37毫米反坦克炮。这种反坦克炮虽然在后来的战争里效果不好,但是在当时却可以打穿任何一款坦克,苏联的T-26坦克就被打死了。甚至有一门隐藏在教堂里的反坦克炮接连击毁了12辆T-26坦克。

当苏联知道这个消息时,苏联坦克工程师们一片哀嚎,纷纷认为在反坦克炮阵地面前,坦克不会比向机枪冲锋的步兵好哪去。于是早期T-35重型坦克就是他们的依仗,但随着诸如三号、四号、B1重型坦克等新锐坦克的出现,苏联意识到旧有坦克不堪重用。故此苏联军方立刻开始下令生产新的重型坦克,其中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女婿科京所制造的KV-1重型坦克 ,就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

KV-1重型坦克使用许多SMK坦克的设计,如传动、悬挂装置等。原设计采用 76.2毫米坦克炮和 45毫米坦克炮,但最后却只采用了76.2毫米坦克炮。这样的好处在于,因为少掉了前面的45毫米坦克炮,所以坦克的防护能力大幅度提升,能够更好地防御反坦克炮的攻击。

这一设计就让它拥有了炮塔前90毫米、侧面75毫米、车身90毫米的厚重装甲。这就意味着有KV-1的战场生存能力超过早期所有的坦克,是当时苏联最具生存性的坦克。

同时KV-1重型坦克配有12个独立负重轮和扭杆连接的悬挂装置,而其采用宽履带的KV-1分散了重量。这种设计能够让KV-1坦克能开过许多原本会被压坏的木桥,这对于苏联恶劣的交通环境十分有帮助。但KV-1的缺点是早期的离合器和传动器的协调性十分差劲,不仅换挡时需要先停车,而且操作杆等也有迟缓和卡住的情况,不得不用很大力气才能正常运作。

同时乘员舱的视野非常狭小,影响了车组的观察效率,而坦克因为苏联当时无线电产量较低,所以很多坦克没有配备无线电,这就导致了其战斗效率的下降。

二、实战中的KV-1坦克

在苏德战争中,KV-1重型坦克第一次遇到了德国坦克。在6月22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第四装甲团军向拉塞尼艾方向推进,但是此地也是苏军的费奥多尔·库兹涅佐夫上将为了次日的装甲反击,而集结部队的地点。

接近傍晚时,苏联军队已经撤退至杜比萨河。与此同时在考那斯的西北方,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所领导的第56装甲军的前导部队已经抵达杜比萨河,并经由阿廖加拉公路高架桥横渡了该河。

但此时库兹涅佐夫上将的第3和第12机械化军已经做好了反击准备,尽管他们遭到了德军空中力量的蹂躏,但是大多数部队依旧集结在此。不过在次日,他们遭到了较大规模的伤亡,第12机械化军的第24装甲师因为没有空中掩护,而遭到了来自德军第一航空军的袭击。JU-88轰炸机直飞他们头顶投弹,超过40辆坦克和卡车被毁。

但是德军在拉塞尼艾遭遇到的KV-1坦克并不是那么好对付,虽然此时苏军坦克整备率很差,很多坦克缺乏弹药和维护,但是第3机械化军仍旧拥有52辆各型KV坦克,其中相当数量都是KV-1型重型坦克。6月23日,苏联第3摩托化军旗下由叶格·索连京将军指挥的第2装甲师在斯考德维莱附近遭遇了德军第6装甲师的部分部队。

此时德军第6装甲师装备的多是LT-35坦克和少量的四号坦克(短75火炮),而这些坦克面对KV-1重型坦克时几乎毫无效果。其步兵所装备的反坦克武器,无论是反坦克枪还是37毫米反坦克炮和50反坦克炮均对苏联的KV-1重型坦克毫无作用。

尽管这些KV-1重型坦克有一部分根本没有弹药,但这些KV-1重型坦克仍旧会通过碾压,来摧毁德军的战防炮。无奈之下德军只能选择摧毁KV-1重型坦克的方式是先透过射击其履带来瘫痪它,接着用战防炮或高射炮等各式炮火来将之击毁,有时也会派遣敢死队使用高爆炸药来摧毁它们。

然而更为惊悚的是在6月24日,一辆KV-2重型坦克横在了通往拉塞尼艾的一处交叉路口上。这种KV-2重型坦克是KV-1重型坦克的改版,配备了更为厚重的炮塔和强大的152毫米榴弹炮。此时这俩KV-2重型坦克阻挡了已在杜比萨河沿岸建立桥头堡的第6装甲师,让他们无法有效的推进。这辆KV-2单独阻止了第6装甲师的进攻,并挡下了各式反坦克武器的炮火,直到最终耗尽弹药为止。

三、KV重型坦克在战争中的得与失

事实上,在当时苏联的大背景环境下,KV-1重型坦克和KV-2重型坦克是少有的亮点。在当时苏联遭到攻击的情况下,苏军其实没有做好任何战斗准备,许多部队不仅没有及时动员,作战物资都没能取出,各部队仓促的投入作战,所以被德军一一击败。少数地段上取得的战术胜利,也依旧在大的战场环境下显得苍白无力。

但是KV-1重型坦克则是当时苏军众多坦克中的明星,因为在当时苏军坦克部队是一支仓促建立的装甲部队,其作战操典和模式都在摸索期,而坦克部队则突出一个数量优势。但这些坦克大多缺乏维护,维修备件也不足。而新生产的KV-1重型坦克和KV-2重型坦克以及更多的T-34坦克则是当时苏联装甲部队中,少数保证了足够战斗力的坦克。

前文所述的拉塞尼艾战役,仅仅是当时苏德战争初期,诸多坦克战的一个缩影,也是德国第一次遭遇苏联重型坦克。虽然相比于更为可靠的T-34中型坦克而言,其可靠性存疑,维修备件和弹药也十分不足。但是其强大的战力,在对德军的迟滞作战和战术反击中,仍旧能起到关键作用。

因为它们可以有效的为装甲部队提供突破力量,依仗自身的装甲突破对方的防御,从而保证了更多的BT快速坦克和T26中型坦克能够与德军展开近距离战斗。而更为强大的KV-2重型坦克,虽然数量稀少,但是对德军的压制效果和阻击效率则更为优秀。

但是也需要指出的是,尽管KV重型坦克在实战中的表现较为优异。但不可避免的它也存在苏联早期坦克的问题,首先来说,它的维修十分困难,故障率极高,这一方面是来自其不太成熟的结构设计。

因为作为一款早期的重型坦克,它的许多设计都是摸索出来的,因此它的结构设计较为原始和粗糙。这就造成了它在实战中很容易因为恶劣的路况,或是激烈的战斗而出现故障。

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苏联坦克部队的体制问题,考虑苏联装甲部队是仓促的建立,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坦克却大多为旧型坦克,这就导致了在鱼龙混杂的坦克中,要对坦克进行有效的补给分类十分困难。而苏军自身也轻视对坦克的维护,这是因为在和平时期,苏军更愿意将坦克放在仓库里,而不是开出来投入实战。

同时,它自身的一些问题也导致了它的作战效率大幅度降低。比如说,它缺乏有效的无线电装置,这就让各车组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配合。因为除去指挥坦克,其余坦克也要看长车的旗语来进行作战,战斗效率大大降低。

其次,苏联坦克兵素质也不甚优秀,未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就大量的投入实战。这就让他们无法有效的对战场局势做出判断,往往贻误战机导致自身被击毁。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缺乏弹药,所以他们在战场上的战斗效率进一步打了折扣。

结语

尽管KV系列重型坦克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来自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兵工厂所生产的KV系列重型坦克依旧是战争初期,苏联最为重要的坦克力量。甚至到了1943年,IS-1坦克投入生产时,KV系列重型坦克仍旧为苏军在战场上抵抗着德军。

毫不客气的说,KV系列重型坦克的设计和生产经验以及实战经验,都为后来的IS系列重型坦克铺平了道路。同时它也在苏联最为黑暗的时期,抵挡住了德军坦克的攻击,为苏联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并最终促成了苏军的胜利。

参考文献:《回忆与思考》

《东进·苏德战争》

《苏联重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