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维新变法运动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清朝军机处的那帮老臣们,被光绪帝剥夺了大权,扔在了一旁。
维新派的新政像一把锋利的斩刀,要把这些大地主阶级代表们的切身利益一刀一刀的砍下来。
顽固派老臣们被刀割的疼啊,眼见有生命之危险。
于是乎,一窝蜂的涌向了颐和园,对着慈禧太后抱头痛哭,力陈维新变法之害。
当年支持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搞洋务运动。
这次支持光绪帝的维新变法。
慈禧的目的只有一个:迫于面临的形势,为了巩固统治,不得已而为之。
慈禧本就是大地主阶级的最高领导者,和顽固派大臣们的利益完全一致。
眼看着维新变法,要掀翻慈禧为首的大地主阶层根本利益了。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不能再忍了。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慈禧的第一步棋,也只需要的一步棋,就是命令亲信、掌握大清军权的荣禄,调兵,调兵包围北京城!
光绪帝本就没有实权,收到风声后,一身冷汗。
但身边可用的,无非是文人出身、有才无权的康有为、梁启超、六君子等人。
一场你死我活的宫斗大戏即将上演,但手中却无一兵一卒,光绪帝急呀。
康有为想起了一个人——袁世凯啊。
袁世凯是个不满足于现状、志向远大之人。
看到维新变法深得光绪皇帝支持,即使慈禧太后也是默认的。
他准备钻营钻营维新运动,试图找到一条继续往上爬的捷径。
早在维新派成立强学会时,袁世凯就没少捐钱支持,还被列为发起人之一。
他还经常和维新派人士严复等一起谈论新政,他的亲信徐世昌,经常到北京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系,以示支持。
维新派错误的认为,袁世凯是自己人,挺靠谱的。
在维新派的支持和推荐下,光绪帝也意识到拉拢袁世凯的重要性。
光绪帝连续两次召见袁世凯,特地封赏其为侍郎,升其官至二品。
能升官,袁世凯还是挺高兴的,一时间认为自己走对了路。
眼见慈禧和顽固派要反扑维新派,值此生死存亡之秋,维新派认为,只有袁世凯值得信任和依靠。主要是袁世凯手中有新军。
而此时,袁世凯的新军、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同时被荣禄调到北京城布防,目的恰恰是剿灭维新派。
当时袁世凯的新军羽翼未丰,尚未上规模,人数不足万人。
而“甘军”和“武毅军”的规模,数倍于袁世凯,且忠诚于荣禄。
谭嗣同自告奋勇,前去说服袁世凯举兵勤王。
劝说袁世凯杀荣禄,围颐和园,成非常之功。
1898年,农历八月初三的深夜。
谭嗣同孤身一人造访了袁世凯的住地。
袁世凯知道谭嗣同不仅是维新派的“熟人”,也是光绪帝的红人,不能不见。
谭嗣同开门见山:“当今皇上如何?”
袁世凯:“圣主也。”
谭嗣同:“皇上目前的境况,可知?”
袁世凯:“听说了。”
谭嗣同拿出密诏给袁世凯:“能救皇上的,只有你一人。”
谭嗣同又补充:“如果你不愿意,可以到颐和园禀告太后,你会升官发财。”
袁世凯厉声说:“我受皇上知遇大恩,必当舍命相救!”
谭嗣同大喜道:“保护圣主,恢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不世之业。”
谭嗣同不放心:“荣禄对你一向有恩,你下得了手?”
袁世凯直言道:“荣对项城并非真心诚意。荣曾说:‘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然后怒目道:“诛荣禄,如杀一狗尔!”
谭嗣同放心了,又和袁世凯讨论了具体的计划。
谭嗣同走后,袁世凯彻夜未眠,一直在思考下一步怎么做。
一步不慎,满盘皆输的道理,他岂能不知。
八月初四,也就是第二天,袁世凯做了两件事。
第一,袁世凯以被光绪帝提拔二品为由,至颐和园向慈禧谢恩。
天还没亮,袁世凯已到颐和园。
慈禧太后的回答,却很平淡:“皇上做事太急,今后有事,先到这里知会一声。”
言辞平淡,但内容很多啊,袁世凯一身冷汗的退了出来。
第二,袁世凯给张之洞拍了一封电报,称向光绪保荐张之洞赴京主持变法事宜,主要目的,是想试探试探这位重臣的态度。
张之洞回电很快,也很简洁:
“才举不胜,性情不宜,精神不支,万万不可!”
这两件事办完,袁世凯彻底明白了:这次入京就是一个大坑啊。
宫斗的陷阱近在眼前,明哲保身已无机会。
在毫无实权的光绪帝和握有实权的慈禧太后之间,选择哪个,还用想吗。
睡了个囫囵觉之后,八月初五,袁世凯紧急返回天津。
向荣禄如实告发了维新派,实实在在的出卖了光绪帝。
光绪帝唯一的希望破灭了。
维新派等来的只有失败,面临的选择只有死亡或逃亡。
1989年,农历八月初六。
慈禧太后召集庆王、端王、军机等大臣开会。
大臣们跪在右边,光绪皇帝跪在左边。
慈禧太后先骂光绪帝:“天下乃祖宗的天下。维新之法,能胜过祖宗之法?臣下变乱祖法,可知该当何罪?背悖祖宗而行康有为之法,你何以昏聩至此?”
慈禧太后再骂众大臣:“皇帝无知,就听由他亡国败家吗?他是我立的皇帝,他要亡国,其罪在我,我岂能不问?你们不力谏,就是你们的罪过!”
顽固派大臣心中大喜,但表面上如捣蒜般地叩头,连称有罪。
光绪皇帝早已吓得魂飞魄散,战栗不止。
说是戊戌政变,其实只是慈禧太后收回了光绪帝独立处理政务的权力。
说到流血,也仅仅是下令捉拿康有为、梁启超和六君子等少部分人士。
其他维新人士皆不再追究,也没有立即宣布停止新政。
有点为了维持稳定的朝局,慈禧无奈做出的让步之举。
也有人记载如下。
慈禧太后知道光绪帝的密谋后,极为伤心,厉声问光绪:
“我抚养你二十余年,立你为皇帝。今日,你竟听信小人之言,来害我? ”
光绪帝战栗半天,不敢言语。
慈禧又说:“你可知,今日如无我,明日会有汝乎?”
只有袁世凯平,背上了出卖维新派的罪名和骂名。
袁世凯是否告密,是袁世凯的态度问题,不影响维新派的最终失败。
即使袁世凯振臂一呼,为光绪帝征战杀伐,也会是一个失败的结局。
当然,按照袁世凯的性格,他不会做那样的“蠢事”。
袁世凯从此之后,获得了荣禄包括慈禧更多的信任。
也算是“背骂名、得实惠”了。
(未完待续)
戊戌六君子
本文由寂寞火炉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