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分管一个省或几个省(一般是两个省)。
总督还有漕运总督、河道总督等专职的总督,本文就不专门介绍了。
总督是妥妥的二品以上大员,封疆大吏,实权在握。
比如八国联军进京城时,东南几大总督弄个“东南互保”,慈禧也无可奈何。
总督,自明朝始,清朝沿用。
康熙收复台湾后,清政府逐步完善了八大总督制,一直延续到清末。
清末,乱世,为保卫龙兴之地——东北。
第九大总督——东三省总督诞生了。
就从东三省总督说起。
九、东三省总督。
1906年即光绪三十二年,清朝设东三省总督,辖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
赵尔巽是汉军正蓝旗,“东北名城”铁岭人,祖先从龙入关,世居北京城。
赵尔巽的祖父、父亲、哥哥、自己、弟弟,加上叔叔均为进士出身,号称“一门六进士”,可谓根正苗红,书香门第。
赵尔巽担任过山西巡抚、湖南巡抚、盛京将军。
1906年清政府设置东三省总督后,袁世凯的亲信徐世昌担任东三省总督。
盛京将军岗位没了,赵尔巽改任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等职务。
1911年初,赵尔巽绕了一圈,又成了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
赵尔巽“世受皇恩”,对待本职工作还算尽职,为官清廉。
但辛亥革命很快爆发了,赵尔巽以“保境安民”为名镇压东三省起义军。
在中华民国成立后,赵尔巽被去职(赶下台)。
赵尔巽从此隐居青岛,他投资房地产行业,竟成了一方富豪。
袁世凯掌权后,力邀赵尔巽出山为官,赵尔巽坚持“不事二主”,倒是挺有气节。
赵尔巽一直反对共和,对清朝一直有着深深的感情。
晚年致力于编纂清史,于1927年编成《清史稿》后去世,享年83岁。
八、四川总督。
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地理位置特殊,加上四川盆地人杰地丰,1674年即康熙十三年,四川单独设立总督——这也是一份属于四川的荣耀。
1911年即宣统三年初,四川总督赵尔巽调任东三省总督。
赵尔巽的亲弟弟赵尔丰署理四川总督,成为最悲催的一任四川总督。
赵尔丰的运气不好,当时四川正在开战“保路运动”,赵尔丰同情保路运动。
但清廷要求赵尔丰镇压保路运动。
赵尔丰无奈之下,只能执行命令。
镇压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很大,即“成都血案”。
各地纷纷支持四川的保路运动,赵尔丰四面楚歌。
清朝派端方署理四川总督,带领湖北部分新军主力入川,赵尔丰被免。
因为湖北新军部分主力入川,给了湖北革命党人机会,乘机发动了辛亥革命。
四川保路运动成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辛亥革命爆发后,署理四川总督端方被下辖的湖北新军所杀。
前四川总督、已调任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以四川总督的名义,试图稳定四川局面。
被新军将领误认为是清朝的幕后黑手,秘密逮捕。
赵尔丰被公审后处决,时年六十七岁。
七、陕甘总督
1645年即顺治二年,清朝设立陕西三边总督,兼辖甘肃。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朝,经常在西北用兵。
陕甘总督一度管辖山西、四川等地,也是为了在西北用兵方便。
1760年即乾隆二十五年,陕甘总督才成为定制。
1909年即宣统元年,陕甘总督升允反对立宪被免,伊犁将军、根正苗红的正黄旗人长庚调任陕甘总督。
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北革命党人在西安发动起义,并夺取了西安全城。
前陕甘总督、赋闲在西安的升允赶赴兰州,联合陕甘总督长庚,聚集清军反攻西安。
然而,正当两军对阵激烈之时,清帝宣布退位。
长庚只能离开陕甘总督岗,返回北京,于1915年在北京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升允则奔走各地,积极谋划复辟,1931在天津年去世时,七十四岁。
六、云贵总督。
1659年即顺治十六年,清朝设云贵总督,辖区为云南、贵州两省。
第一任云贵总督是名人洪承畴。
1909年即宣统元年,前广西巡抚、安徽铁路矿务总理李经羲成为最后一任云贵总督。
李经羲名不见经传,但其叔叔大名鼎鼎——李鸿章。
李鸿章洋务运动搞了三十年,李经羲多少受了一些叔叔的影响。
李经羲在云南兴办实业、创立讲武堂,和叔叔一样,主张宪政。
辛亥革命爆发后,蔡锷等云南革命党人在昆明发动起义,成立云南军政府。
李经羲被软禁。
但李经羲为人还不错,甚至曾经有恩于蔡锷等人。
所以蔡锷没有难为他,将其全家礼送出境。
清帝退位后,李经羲定居青岛。
袁世凯掌权后,鉴于袁世凯和李鸿章的关系,李经羲一度担任过袁世凯的政治会议议长、参政院参政,审计院院长等职。
1917年,黎元洪以总统名义任命李经羲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
不过一周后,因为张勋发动复辟,李经羲逃离北京,从此脱离政界。
李经羲一度被戏称为“短命总理、五日京兆”。
1925年,李经羲在上海病逝,时年六十五岁。
五、闽浙总督
1645年即顺治二年,清朝设福建总督,兼管浙江。
1738南即乾隆三年,福建总督、浙江总督合并为闽浙总督。
1906年,即光绪三十二年,察哈尔都统、正白旗人松寿成为最后一任闽浙总督。辛亥革命爆发后,福州革命党人联合福州新军协统许崇智,准备起义。
松寿为人比较正直,为官也比较清廉。
福州革命党人一开始挺客气,向松寿提出:“顺应时势、交出政权、体面下台”。松寿却抱着忠君思想,准备与革命军对抗到底。
然大势所趋,革命党的势力,岂是松寿所能敌。
松寿的旗兵很快战败,但松寿坚决不投降,最后吞金自尽,为清朝尽忠了。
四、两广总督。
1644年即顺治元年,清朝先设置了广东总督。
1734年即雍正十二年,清朝设置了两广总督,辖广东、广西两省。
在清朝前期,两广总督不算什么重要职位。
到清朝后期,随着列强入侵、清朝被迫开埠,香港澳门被霸占,广东的区位优势大大增加,两广总督的职务变得重要了起来。
李鸿章一度短期担任过两广总督。
1910年即宣统二年,原广西巡抚张鸣岐成为最后一任两广总督。
这个职务,是张通过贿赂魁阁之首、总理王大臣、庆亲王奕劻而得来的。
辛亥革命爆发前夕,革命党在广州策划了黄花岗起义,黄兴等人差点活捉张鸣岐。
辛亥革命爆发后,作为革命党大本营的广东,岂甘人后。
张鸣岐被逼无奈,宣布广东参与共和,被选举为广东都督。
这是典型的赶鸭子上架。
张鸣岐表面同意,却暗地里取走督署公款,携全家潜逃到日本避难。
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张鸣岐从日本回国,就像当年行贿奕劻一样,成为袁世凯的一只马屁精。
张鸣岐摇身一变,成为大总统的高级顾问。
1915年,袁世凯任命张鸣岐为广东巡按使。
袁世凯称帝后,张鸣岐被封为一等伯爵。
袁世凯称帝失败,很快死去。
张鸣岐失去了靠山,鉴于其人品,几乎已无立身之地。
先后隐居在上海、天津的租界内,不敢参与政事。
九一八事变后,张鸣岐又投靠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汉奸组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无耻之极。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不到一个月,张鸣岐终于在群众的唾骂中死去。
三、两江总督。
1647年即顺治四年,清朝设立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
1682年即康熙二十一年,改名为两江总督。
1856年即同治五年,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成为天下第二总督。
备注:天下第一总督当然是直隶总督。
1909年即宣统元年,张人骏被清朝任命为两江总督。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人骏有靠山——江南提督、大名鼎鼎的北洋辫子军统帅张勋的巡防营正在南京。
张人骏准备依靠张勋,顽抗到底。然而,革命的浪潮,张人骏和张勋都无法抵抗。
眼见局势不可挽回,张人骏谎称投降,然后逃往上海租界,最后避居青岛,从此消失在茫茫历史中,不见踪迹。
但此事还没完,革命联军攻破南京城后,张勋率残兵退居徐州,继续对抗革命军。
清廷随即将江南提督张勋改授为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南洋大臣。
张勋才是最后一位两江总督。
宣统帝退位,忠诚于清廷的张勋非常失落,只好投奔到旧主子袁世凯的旗下。
张勋虽然出身于北洋军阀,但一直忠诚于清王朝,一直是复辟派。
所以,张勋并不是袁世凯的心腹,但袁世凯活着,张勋不敢提清朝复辟的事。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张勋打着调停府院之争的名义率“辫子军”北上。
上演了一出“复辟闹剧”。复辟失败后,张勋躲到天津,和赵尔巽一样,张勋颇具商业头脑,他投资实业,收获颇丰。
1923年,张勋在天津去世,时年七十岁。
二、湖广总督。
1644年即顺治元年,清朝设立湖广总督。
1910年即宣统二年,江苏巡抚、蒙古贵族、正黄旗人瑞澂粉墨登场,成为最后一任湖广总督。
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清政府无奈之下,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试图镇压四川保路运动,给了湖北新军起义的机会。
瑞澂听到起义的消息后,立即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
革命党人决定立即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
仅仅经过半夜的激战,湖广总督署即被革命党攻破。
瑞澂乘着夜色翻墙逃至长江边,乘军舰从水上逃走。
狼狈逃离武昌后,瑞澂完全置清廷的命令于不顾,躲藏在上海的租界内。
清廷罢免了瑞澂所有职务,并要求将其缉拿归案。
清廷随后启用袁世凯为新任湖广总督,试图镇压武昌起义。
但志在天下的袁世凯,拒不受命。
包括后来陆续被任命为湖广总督的魏光焘、王士珍、段芝贵、段祺瑞等人,都没有就任,瑞澂就成了最后一任湖广总督。
害怕被清朝问罪,瑞澂又从上海潜逃至日本。
清帝退位,清朝灭亡后,瑞澂才从日本返回上海。
1915年,瑞澂在上海穷无声息的死去,时年五十三岁。
一、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为九大总督之首,设立的时间为1661年。
历代直隶总督共七十四人,最有名的是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达25年之久。
1911年即宣统三年,直隶总督陈夔龙反对宣统帝退位。
这就得罪了掌控朝政、正在想法迫使清帝退位的内阁总理袁世凯。
袁世凯设法挤走了陈夔龙,将张镇芳提拔为直隶总督。
张镇芳是河南项城人,袁世凯的老乡。
两人不仅是老乡,还沾亲带故。
张镇芳只当了十天的直隶总督——因为清帝退位了。
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后,又提拔张镇芳为河南都督,成为河南的最高长官。
张镇芳不仅是最后一任直隶总督,还是任期最短的直隶总督。
张镇芳一直追随着袁世凯,袁世凯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张镇芳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是袁党的“七凶”之一。
1916年袁世凯死后,张镇芳又和张勋等复辟势力,一起谋划宣统帝复辟。
复辟失败后,张勋出逃,张镇芳却被抓,被判了个无期徒刑。
有钱能使磨推鬼,张镇芳有钱有关系,所以三个月后被释放。
从此定居天津,不再过问政事。
1933年,张镇芳在天津去世,时年七十一岁。
本文由寂寞火炉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李鸿章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