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蔡元培,第一印象是什么?
教育家、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党监察院院长、北大校长、写民族比较论文的学者、被鲁迅骂但从不介意还给鲁迅提供工作岗位的老好人。
然而,他还有个身份——民国有名的暗杀组织光复会的创始人和老大!
当年,蔡元培的光复会在上海横行霸道、到处暗杀时,黄金荣还是个小巡捕,杜月笙还在水果摊削苹果。
日本是个神奇的国度,近代不仅屡屡侵犯我,也为我提供了一方革命的小热土。
1904年,几位留学日本的热血青年在东京成立了一个秘密组织:
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
创办者只有六人,这六人在此后的历史潮流中默默无闻,就不列其名讳了。
暗杀团在日本训练如何制造炸弹、如何刺杀等。
主要目标是清廷的政要,首要之人当然是慈禧。
暗杀团认为,暗杀有利于推翻清朝的黑暗统治。
军国民教育会的第一次暗杀活动安排在了京城。
目标就是慈禧——要玩就玩大的!
暗杀是需要经费的,这群年轻人都是到日本留学的,生活费都要家里邮寄。
他们想到了慈禧的仇人——梁启超。
梁启超随恩师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后,躲在日本。
当时的梁启超还是保皇派,整日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如何报答光绪皇帝的知遇之恩。
仇人的仇人就是朋友,康有为梁启超最大的仇人就是慈禧。
听说暗杀团要回北京城暗杀慈禧,梁启超支援了一笔经费。
暗杀团把炸弹、武器运到北京城后,开始策划暗杀的事宜。
谋划了一个多月,没找到任何机会——慈禧如果这样容易被杀,早死了几万次了。
暗杀计划毫无头绪,没有经费了。
这就尴尬了,是梁启超给的钱太少,还是几位公子哥花钱大手大脚惯了。
第一次暗杀计划,就这样破产了。
第二次暗杀计划,发生在上海。准备暗杀身在上海、反动的广西巡抚。
执行暗杀计划的安徽人万福华,已经用手枪指着广西巡抚了,一激动,忘了打开保险栓,子弹打不出去!结果被当场抓捕了。
第二次暗杀计划又失败了。
靠一群毛头小伙子加一腔热血,看来难成大事。
暗杀团创始六个人之一的何海樵,认识蔡炎培,热情邀请蔡炎培加入暗杀团。
蔡炎培时年35岁,既不年轻,也不老迈的正当年。
蔡元培是大清的进士出身,留过洋(欧洲),有学问,有思想。
在上海组织过爱国组织反抗清政府,但失败了,正在郁闷中。
蔡炎培与何海樵一拍即合——两人都同意用暗杀和暴力的手段进行革命。
但暗杀团的名字太血腥,不好。要改名字,才更容易团结更多的同志嘛。
蔡炎培于1904年底,创办了光复会,又名复古会。
一大群牛人,加入了光复会,比如徐锡麟、陶成章、秋瑾、黄炎培、柳亚子等人。
蔡元培当时认为:“革命只有两个途径:一是暴动,二是暗杀。”
光复会的誓言: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光复会成立后,暗杀活动持续不断,但最有名的还是“五大臣出洋爆炸案”。
1905年,清廷迫于压力,弄了个预备立宪,并准备派五名赫赫有名的大臣出洋,为预备立宪做考察的意思。
这五位大臣是: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
《民报》谈五大臣出洋考察:“五大臣者满人居其三,其二亦完全之满奴也,假考察政治之名,以掩天下之耳目,于其归也,粉饰一二新政,以愚弄我汉人。”
光复会认为,慈禧久居深宫,不出来,不好杀。五大臣出洋,总要出来吧?
这是个绝佳的刺杀机会。
刺杀的重任由安徽人吴樾担任。
吴樾曾言:“排满之道有二:一曰暗杀,一曰革命。暗杀为因,革命为果。暗杀虽个人而可为,革命非群力即不效。今日之时代,非革命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
在京城正阳门车站,吴樾身负炸弹,装扮成奴役,骗了进去。
可惜,出了点意外,炸弹提前爆炸了。
吴樾当场身亡,五大臣的载泽、绍英受伤严重,端方、徐世昌、戴鸿慈侥幸逃过一劫。
五大臣被刺一案,轰动全国。光复会的名声达到顶峰。
不久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同盟会成立了。
孙中山的华中会、黄兴宋教仁的华兴会、蔡元培的光复会,成为同盟会的三大基石。
后期光复会的部分人,和孙中山不和,退出了同盟会。
但蔡元培从此和孙中山成了一个战壕的同志,也告别了自己的暗杀生涯。
本文由寂寞火炉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光复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