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会党”为何物?

2022-06-09   后知后觉吴

原标题:清末民初的“会党”为何物?

孙中山说:

“余持革命主义,能相喻者,不过亲友数人而已。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禄,唯所称下流社会,反有三合会之组织,寓反清复明之思想于其中,虽时代湮远,几于数典忘祖,然苟与之言,犹较缙绅为易入,故余先从联络会党入手。”

从孙中山的话可以看出:

一、闹革命不容易的,只靠身边的人太少,读过书的又都去当官了。

二、会党出身于下流社会。

三、会党有一定组织形式。

四、会党只知道反清复明,其他的就什么都不懂了。

五、会党的基本民族意识,可以为革命所用(好骗)。

世上本无“会党”二字,孙中山等人为了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这一词语。

词语是创造的,组织确实真真实实存在的。

一般意义上,鸦片战争后,凡是反清复明的民间秘密团体,统称为会党。

比如耳熟能详的洪门(即天地会)、三合会、哥老会等。

会党组织形式非常简单:除了反清复明的信仰外,听从老大的命令行事。

内涵:为了生活啊,养家糊口,讨口饭吃。不然谁愿意造反啊,搞不好要杀头的,封建朝廷还喜欢千刀万剐、诛三族、诛九族、平祖坟等。

会党的成员特点也很鲜明:失去土地的农民、落寞的手工业者、无业游民等人。

内涵:但凡有个活路的,谁愿意加入黑社会啊。

会党出现的比较早:

洪门,据说是陈近南在明末清初所创。

明被清灭亡后,仅存郑氏成功的宝岛。

郑氏成功的父亲投降清廷,然后被杀。

郑氏成功誓为明臣,誓与清廷血战到底,不惜一切手段。

其近臣、亲信陈近南,在郑氏的支持下,根据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洪武”,给新建立的秘密组织起名“洪门”。

陈近南是大气的人,没有起名“陈门”

洪门的宗旨就是反清复明!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起义,最早也打着洪门的旗号,巧了,洪秀全也姓洪。

历史的机遇,洪秀全抓住了。这是题外话了。

洪门的创立者陈近南,在清朝初年和清兵血战,英雄献身。

但他一手创立的洪门却发扬光大了。

洪门在广东的分会,创立了三合会。

珠江有三大支流:北江、东江、西江,在珠三角汇聚入海,所以这个新组织又叫三合会。主要在广东和南方地区活动。

到了清朝末年,广东地区经济越来越发达,百姓遭受的压迫,由原来的一个清廷,又加上了一个帝国主义,所以受不了啊。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三合会也就越来越壮大了。

洪门在近代,又演变出了“青帮”

哥老会,起源于四川、两湖地区。古时候交通不方便,水路成为最便宜、最方便的交通线,比如京杭大运河。再比如长江,从内陆省份可以直达上海的吴淞口。很多人靠长江讨饭吃,底层的群众,为了生存只能秘密结社,从而团结起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盐帮也好、漕帮也好,都是靠长江和长江的之流吃饭的。

有共同的利益,就有共同的组织,哥老会因此应运而生。

最初的哥老会,并未鲜明旗帜的反清复明,只是为了有口饭吃。

到了清末,清朝的压迫越来越重,哥老会也举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

哥老会到清末,最大的特点是融入了军队,比如湘军中有很多哥老会员。

发展到长江中下游,为了和“青帮”有所区分,哥老会称自己为“红帮”

清末明初,两帮逐渐融合,成了众所周知的“青红帮”

孙中山早期领导的广州起义、惠州起义等,人手不足,就依靠了会党的力量——会党的人多。但会党的思想意识远未达到为革命而牺牲自己性命的境界,甚至不知革命为何物。

那就给钱!有钱能使磨推鬼,更何况还打着革命的伟大旗号。

早期的孙中山在国内外到处募捐,除了买枪炮,就是付钱给会党,让他们为革命去拼命。

广州起义、惠州起义都失败了,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辛亥革命胜利了,证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最终还是要靠思想的觉醒,尤其是新军中的部分军人的意识觉醒。

本文由寂寞火炉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陈近南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