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的四分五裂,因为什么

2022-07-12   后知后觉吴

原标题:同盟会的四分五裂,因为什么

资产阶级革命分两派,革命派和改良派。

革命派以孙中山的同盟会为代表;改良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人物。

同盟会主要由孙中山为主的兴中会;黄兴宋教仁为主的华兴会;蔡元培陶成章为主的光复会,以及其他少部分反清爱国人士组成。

有共同的基础:爱国、反清。

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一部分人,只热衷于排满,只要推翻满清,即可“功成身体”,以示清高。

一部分人,对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不满意,因为他们家里有诸多良田,为什么要分为没有田地的?这岂不是不劳而获,想不通。

对于发动革命的地点,都有分歧:

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在京城这种核心区域革命,直击清政府要害。

一部分人认为应该首先在偏远地区发动革命,然后包围大城市。

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在长江中下游发动起义,因为这里资源丰富。

就连用什么旗帜,孙中山和黄兴,两位同盟会的核心人物也发生了矛盾。

孙中山认为应该使用陆浩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这个旗兴中会一直使用。

陆皓东是为民主革命牺牲第一人,青天白日旗是烈士的鲜血铸就的。

黄兴认为青天白日旗有点日本旗帜的特点——都有个太阳,不能用。

黄兴坚持要用井字棋,井字棋代表了平均地权。

孙中山认为用井字棋,是重复封建社会的老路。

宋教仁是黄兴的小弟,自然帮黄兴讲话,认为孙:

“近乎跋扈!”

两人不欢而散,最终还是黄兴展示了自己的大度,做了让步。

事情的导火索是孙中山被日本“礼送出境”。

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清政府非常生气。

要求日本把孙中山这个“罪魁祸首”引渡回国受审。

毕竟清政府是名正言顺的政府,日本政府不好办啊,既不想被清政府抓住把柄,也不想得罪在日本的孙中山——孙中山代表着革命党,革命党也是有背景、有人脉的。而且日本自诩为独立的“民主国家”,不可能把孙中山抓捕引渡。

只能劝孙中山暂时离开日本——大不了,送点钱给你,你去别的地方闹革命吧。

于是给了孙中山一笔钱。

正是这笔钱,惹起了祸端。

孙中山被迫离开日本的时候,是给同盟会总部留了钱的。

但章炳麟(太炎)、陶成章等人认为孙中山的钱应该是同盟会的钱。

而且账目不对,孙中山就走了!

其实孙中山是留着钱买枪支弹药,回国搞革命的。

章炳麟又抓住孙中山买的秋田枪是旧式枪支,是被日本淘汰了的。

“孙文买这种枪,岂不是拿革命战士的性命开玩笑吗?”

并在报纸上公开表示对孙中山的不满。

孙中山很生气,认为这是暴露了革命党的起义机密。

孙中山是同盟会一把手,于是下命令,要求章炳麟、宋教仁不得干预军事。

章炳麟反过来联合刘奎一、张继、刘师培等人,要求孙中山辞去总理职务。

他们联合宋教仁即原华兴会一派,要选举黄兴为新的同盟会总理。

黄兴是个大气的人,坚决反对,认为:

“孙总理革命多年,德高望重,大家应该拥护!”

章炳麟一直热衷于研究佛学,他认为:“无政府、无聚落、无人类、无政府、五社会”。

此人是个五无主义者。

同盟会东京总部成立时,他还在清朝监狱里。

参加同盟会后,一直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同盟会成立不到两年时间,章炳麟已经掀起两次倒孙中山运动,都没有成功。

现在,既然黄兴又不愿意振臂一呼,当同盟会的首领,干脆自己独立门户吧。

1910年,章炳麟和陶成章等人在东京重建复兴会,虽然没有脱离同盟会,但实际上也只是挂着同盟会的名义而已。

孙中山也很生气,离开东京后,一直想把同盟会改为中华革命党。

宋教仁、谭人凤等人,则在上海成立了同盟会上海总部,自己干。

热热闹闹的同盟会东京总部,就此分崩离析。

辛亥革命胜利后,陶成章被蒋介石暗杀,确实是陈其美指使的。

作为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陈其美也有点为孙中山出气的意思。

欺负我老大很多年,又和我抢浙江督军,那就送你上路吧。

那也是蒋介石第一次执行暗杀行动。

辛亥革命的胜利,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总的来说,和同盟会有关系,但关系不大。

本文由寂寞火炉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光复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