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2020-12-20   后知后觉吴

原标题: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美国的《时代》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新闻周刊之一,其名气之大,不需多说。

《时代》周刊不但涵盖世界各国发生的大事,还针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见解,并对国际大事的发展进行持续的跟踪报道。从创刊至今,《时代》周刊是最与时俱进的权威报刊之一。

无论在什么时期,能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人,一定是影响力非常大之人。

毕竟,全世界的名人太多、太多了。

本文要介绍的这位,不仅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还是中国的第一位。

他是谁呢?

1924年,中国大地正是南北对立、军阀混战之时。

这一年的9月8日,有一位军阀首领的半身照,被《时代》周刊印在了封面,见下图:

此人就是直系大军阀吴佩孚。

1874年,吴佩孚出生在山东蓬莱一个小商人家庭。

22岁,吴佩孚考中秀才,但一个意外阻断了他的仕途之路。

因不满男女同台演戏,吴佩孚大闹蓬莱电报局局长的寿堂。结果,被以“蔑视法纪、寻衅闹事、搅乱治安”为名通缉。吓得吴佩孚连夜逃离家乡奔赴北京,成为一名“北漂”。

靠着老乡的关系,吴佩孚先后考入开平武备学堂、北洋速成武备学堂。

从一个小警察晋升为北洋军营长,从此跟在直系军阀曹锟后面,蛰伏待机。

机会一定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很快,吴佩孚的机会就来了。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分裂为直、奉、皖三大派。为了争夺北京的最高领导权,几方开始打来打去。

张勋在北京搞复辟丑剧时,吴佩孚随直系参加“讨逆军”,并担当西路先锋,从丰台一路杀进北京城中心的天坛,一战成名。

1918年,好战的段祺瑞内阁主张“武力统一”全国。吴佩孚奉曹锟之命挥师南下,过襄樊、克岳州,夺长沙,所向披靡。南北战局的主动权,被吴佩孚牢牢握在手中。

就在段祺瑞希望吴佩孚继续南下,一举攻占两广时,吴佩孚突然罢战,并发表通电大肆抨击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是导致“同种残杀、生灵涂炭”的“亡国政策”。

摇身一变,吴佩孚“和平军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1919年,北洋政府决定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吴佩孚“首先通电,请罢免曹、陆、章,惩办国贼”,又联名谭浩明、冯玉祥等人,一起通电反对签字。吴佩孚又致电当时的代总理龚心湛,要求坚决不能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盖青岛得失,为吾国存亡关头,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

从此,吴佩孚声名鹊起,名望扶摇直上,积累了极高的人气和厚实的政治资本,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

1920年,吴佩孚在直皖战争中,击败皖系,威震全国。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48岁的吴佩孚任直军总司令,在山海关外击败张作霖。

吴佩孚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当时的列强舆论普遍认为,“一嘴短短的红胡子,长脸高额,鼻相很好”的吴佩孚是“中国最强者”,“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

1924年,光着头的吴佩孚肖像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照片下有两行说明:“GENERALWU(吴将军)”和“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那一年,吴佩孚刚好五十岁。当年四月,无数宾客云集吴佩孚的大本营洛阳,为吴佩孚祝寿。

康有为写专门写了一副对联:“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半纪;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1926年6月,张作霖、吴佩孚在北京达成意向,准备联合起来组建北京政府。

直奉两军联合攻下北京后,吴佩孚从南进攻、张作霖从北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双方的意图很明显:先灭冯玉祥,统一北方,然后再南下进攻两广,从此天下可定。

然而,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让吴佩孚措手不及。

北伐军势如破竹,吴佩孚的主力都在北方战线,来不及调兵,因此南方战线一败涂地。

1927年二次北伐时,吴佩孚在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北伐军的夹击下彻底失败。

吴佩孚从此一蹶不振。

1935年,日本搞“华北五省自治”,请吴佩孚上台当傀儡,被吴佩孚坚决拒绝。

1939年,吴佩孚入日本医院治病时,被日本牙医借机杀害。享年65岁。

在吴佩孚的追悼大会上,蒋介石亲临,并送挽联一副:

“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出殡当天,送殡人员延绵数里,北平的老百姓自发地参加葬礼,人潮如海。途中搭有许多席棚进行路祭。出殡队伍边行边停,极为缓慢,早晨出发黄昏才到。

此为民国以来,北平城罕见的盛举。

吴佩孚不贪财、不好色,不屈服于日本人的威逼利诱,颇有气节。

吴佩孚是吴姓名人之一、“南方第一圣人”吴季札的后人,其节气亦如先人。

备注:《时代》创办于1923年,所以。。。吴佩孚的运气也不错。

本文由后知后觉吴原创,欢迎关注和评论。

吴佩孚

吴佩孚

吴佩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