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限购,边新发,新基金“乱”了

2022-07-01   钱耳朵

原标题:边限购,边新发,新基金“乱”了

眼看近期市场回暖,一大波新基金蓄势待发,是机会还是镰刀?能买吗?

01公募基金持续“上新”

近期,公募基金纷纷趁热打铁,发行了一大波新基金。截至6月29日,全市场排上了发行档期和正在发行的新基金超过130只,其中90多只正在发行中,41只已经排上了发行档期

从类型上看, 权益类基金偏多,从名称上看, 科技成长类居多。比如由成长风格基金经理施成管理的国投瑞银产业转型一年持有,由新能源资深基金经理闫思倩管理的鹏华新能源汽车主题基金等。

扫一眼基金经理,我们发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有南方高质量优选的拟任基金经理 茅炜,易方达品质动能三年持有的拟任基金经理 陈皓,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的拟任基金经理 郑澄然,安信恒鑫增强的拟任基金经理 张翼飞等。

02新基金来袭,原因为何?

新发基金数量在今年上半年跌到了低谷,这与当时的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而6月份新基金突然增多,当然也离不开市场情绪的回暖。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在反弹行情提振下,基金发行自然会随之升温。从目前新发基金的情况来看, 新能源、光伏、半导体、医药生物等高景气赛道,依然是新基金布局的重点。

其实基金的发行热度,一直是观察市场行情变化的重要窗口之一。方正证券相关研报指出,2011年以来,权益类基金发行一共在12个区间内出现过降温,平均持续时间是3个月,并且期间基金发行份额平均降幅为82%。统计结果显示,在权益类基金发行持续降温期间,市场整体行情表现不佳,但在基金发行降至冰点之后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之后,行情表现往往有所好转。

03

新发基金能买吗?

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还是这些新发基金到底能不能买?毕竟很多都属于成长赛道,而成长赛道又是最近两个月反弹最大的,万一像去年年底一样,高位接盘怎么办?

新发基金目前只有基金经理是已知线索,我们不妨从这里入手,评估一下新基金的投资价值。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以上述四位我们熟知的基金经理为例。南方高质量优选的拟任基金经理茅炜,从业6年,在管基金6只,管理规模160.96亿,年化回报率15.84%, 最大回撤46.22%。从他管理的基金来看,茅炜属于 大盘价值风业绩表现在四人中算是比较中庸的,按理说基金净值波动应该比较小,但观察后发现他的 最大回撤并不小。

易方达品质动能三年持有的拟任基金经理陈皓,从业近10年,管理规模322.95亿,年化回报率17.78%。同样偏好 大盘价值股,但 最大回撤甚至比上一位更严重,达到了53.01%。

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的拟任基金经理郑澄然,是四人中 从业时间最短的,只有两年,但管理规模却突破了300亿。观察他的持仓不难发现,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在光伏、锂电池,看来是正好 赶上了2021年的新能源行情,规模直接指数增长。但这种快速的规模扩张对于经验尚浅的成长型基金经理来说无疑弊大于利,他管理的基金在今年年初的暴跌中创下了 37.64%的最大回撤。比较而言,这位基金经理的能力还有待观察。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从6月29日起,郑澄然在管的广发鑫享开始暂停大额申购,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申购上限为1000万元。 一边限购,一边新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管理思路。

同样一边限购,一边新发的,还有安信恒鑫增强的拟任基金经理张翼飞。他在管的安信目标收益,自6月16日起,已将单日单账户的购买额度限制在6万元以下。

更值得在意的是,2020年以来, 张翼飞保持着每年新发3只基金的频率,这也使得他在管的基金有9只之多。这种情况在基金界并不少见,通常基金公司重视一位基金经理,或者他的名气足够大, 就会让他挂帅发行新基金,以此募集资金。之后基金经理为了控制规模和数量,也会采取卸任的方式,就像 张翼飞在今年3月卸任安信新趋势混合的基金经理。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

说到此处,又引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点。新发的这只安信恒鑫增强将成张翼飞管理的第10只产品。而2020年4月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基金经理兼任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经理工作指引(试行)》中规定,公募基金经理可以兼任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经理,但 总计管理数量不得超过10只,被动指数型除外,但他管理的基金里显然没有被动指数型。

难怪3月份赶紧卸任呢,原来是等着发新基金。但你不担心吗? 这次集齐10只产品后,下次要想再“上新”,又得卸任一只老基金,那些当初因为张翼飞慕名而来的基民,又该何去何从呢?

再看管理规模, 张翼飞的管理规模是四人中最高的,超过了500亿,重仓股基本都是大白马。这剧本眼熟吗?大家都知道规模是业绩的敌人, 一方面是盘子大不好管理,另一方面是因为规模越大收益越容易和指数趋同,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因为基金相关监管里有 双十原则,一只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过基金资产的10%;一个基金公司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所有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过该股票市值的10%。举个例子,假设股票型基金A有100亿的规模,其中80%的资金投资到股票,那么A基金持有B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就不能超过8亿。假设基金经理C管理了5只基金,规模有500亿,那么这5只基金总共持有B上市公司的股票不能超过这个股票市值的10%。假设B上市公司总市值有50亿,那么5只基金加起来的持仓比例不能超过5亿。

这样的结果就是 规模越大的基金分仓越多,既然注定要分仓,那还不如配置白马股,业绩稳定盘子大,至少不会出现太严重的波动,但业绩也会因此日渐平庸,变得跟沪深300相差无几,因为沪深300配置的也是市场上排名前300的大盘股。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看看这四人的管理规模,都是 某个时间段突然暴增,连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没有,实在令人忧心。

如此看来,这些新发基金到底值不值得买,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我觉得不必太过心急, 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

你有哪些看好的新发基金,欢迎留言交流~

扩展阅读:

·【宏观】美若对华降关税,利好哪些领域?

·【行业】猪肉板块的机会来了?

·【基金】纯债基一日跌超10%,固收都不靠谱了?

点个在看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