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3日进度条09:1200:00/09:12
降息潮开始了。
今天央行开展了20亿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由2.0%下降至1.9%,降低了10BP。
从过去的经验看, 逆回购、MLF、LPR的利率几乎都是“同升同降”。今天逆回购利率降低,意味着, 将于15日公布的MLF利率、20日公布的LPR利率,大概率也会降低。
复盘历史可以发现, 大降息期间,股市一般都会“走牛”,例如2015年1月、2019年8月,降息周期开启后,都有一波牛市。
前有促进消费的政策(家电、汽车),现在又有降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双管齐下,股市的好日子快来了。大家抓紧布局,别浪费三季度的行情。
1、银行还能涨吗?
一般在“放水”期间,先涨金融(银行、证券、保险),因为 金融离“水源”最近,最先受益。
今天银行板块仅仅微涨0.24%,倒有些意外,好像“放了个假水”。
银行板块还能涨吗?
我认为, 银行还是能涨的。因为, 降息能提高银行的“净息差”,改善银行的盈利能力。
银行是以“放贷”为主业,净息差越大,银行赚的钱就越多。
可以认为, 净息差=生息率-付息率。其中,生息率可理解为“贷款利率”,这个利率几乎是市场化运作,大小取决于经济情况,“人为”影响因素小; 付息率分为2块,一块是“存款利率”,一块是“银行间、银行向央行”的借钱利率,付息率受政策的影响大。
现在,付息率的2块,利率都降低了。
1)6月8日,六大行正式通知,2年期定存利率下调10个基点,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下调15个基点。6月12日,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行也纷纷跟进。
存款利率下降10BP-15BP,相当于将银行的净息差提高了0.1%-0.15%。截止到今年一季度,银行存款有273.9万亿,这就意味着, 未来银行业一年的净利润将增加2739亿-4108亿。
2)今天逆回购利率下降10BP。不出意外的话,MLF、LPR利率也会下降5-10BP。
MLF是同业存单定价的锚。MLF下降,银行间的借款成本也将下降。今年1-4月,债券市场平均每月发行的同业存单规模约为2.05万亿。这么计算下来,若MLF下降5-10BP的话, 大概每月也能给银行节约10.1亿-20.5亿的成本。利好同样不小。
但是注意,虽然降存款利率、降息对银行板块是利好,但 并不认为银行板块能大涨。
其一是因为,今明两年都有一定的经济压力,根据IMF预测,预计中国今年GDP增长5.2%,明年增长4.5%。
这么看来, 贷款利率下行依旧是大趋势,银行的盈利难以大幅提升。
根据券商一致预测,今年“中证银行”的净利润预计增长5.71%,明后年预计分别增长6.94%、8.59%。 虽然盈利在不断改善,但总的来说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很难支持银行大涨。
其二,4、5月银行板块的一波大涨,其实已经反映了“银行盈利改善”的预期。
从4月1日到5月8日,“中证银行”大涨了13%。虽然当时炒的是“中特估”,但是 “中特估”最后的落脚点不也是“银行板块的盈利提升,给股东提供更好的回报”吗?
所以预计,这轮“中证银行”的反弹,大概率不会超过6397点,即 潜在涨幅不超过9%。
其三,综合来看的话,就算降息,银行的涨幅大概率跑不赢大盘。
复盘2019年至2020年的行情,就算牛市期间,银行板块也跑不赢代表大盘的上证指数和代表成长的中证500。
这是因为,A股的投机性很强,一般行情都是因“炒作”而爆发。银行的市值太大了,一般不会被选为上涨的“火车头”;都是其它热门板块大涨,带动A股整体估值提升,然后银行补涨。而且银行大涨的时候,会大量吸市场的血,吸完了就涨不动了,所以 银行大涨一般是牛市的最后一波。
这就是说, 如果你已经买了银行,可以继续持有,等待降息兑现,预计也能有一波小行情;但是如果你没买银行,最好选择其它“更具成长性”的板块来享受“降息的红利”。
2、利息下调,钱怎么办?
银行存款利率大面积下调,很多小白慌了。本来因为经济不好 ,担心失业,担心未来养老,才想多存点钱;现在存款的利息一降再降,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气归气,问题还是要重视一下。
首先,大家要明白, 降存款利息是有“惯性”的,一旦开启降息周期,可能会反复降。
例如2015年开启了降息的“潘多拉魔盒”后,连降5次,5年期存款利率由4%大幅降低到了2.75%,降了1.5%。
其次,继续把钱放银行是行不通的。
之所以降存款利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把大家的钱“逼”出来,要不消费,要不买房,要不做生意。 如果大家“气不过”,就是放银行不动,银行就会继续降,降到你不存为止……所以大家还是别跟银行杠,既然银行不欢迎大家存钱,就不存了呗。
如果不把钱存银行,有没有代替银行存款的基金呢?
有,而且不少。
1)债基。今年以来,“中证全指”涨了2.67%, 折成年化的的话有6.4%,这收益不比银行存款划算多了。
2)权益型基金。
到今天,沪深300的股债利差已经到了5.79%,也就是说, 现在投权益基金,平均下来,收益大概能比投债基高出5.67%。性价比非常高。
当然,权益型基金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一是波动大;二是买错了的话,可能亏损。
这两个问题可以通过“精心择基”和“构建组合”来解决。
嫌基金波动大?那就通过数据回测,选波动小的基金,比如我们组合里就有一位基金经理,它的基金非常稳,从2015年至今年度回调最大也不超过20%。
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低,买这种低波动的基金就安心了吧。
如果嫌单只基金总有不确定的风险,那么双管齐下,构建一个基金组合,彼此对冲来降低组合的波动,就有备无患了。
具体怎么组合呢?
有一个方法:今明两年,市场的主线大概率就是TMT、中特估、大消费;大家可以将自己的资金分成3份,每个方向配置一份。
然后在各个方向里选择合适的基金,比如TMT是进攻板块,就选择进攻型强的基金,“以攻为守”;比如中特估是价值板块,大家可以选一些老的基金经理,老一代的基金经理相对对国情更了解,能更好地把握中特估行情;比如消费的大行情大概率在明年才出现,大家可以选择“长期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这样才能提前布局明年的消费行情。
如需看大盘及赛道估值,看第三条文章。
如果喜欢文章,希望点个赞,我会根据大家的反馈来优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