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叫賣聲,您聽過幾種?
我猜您肯定能來上幾嗓子吧~
借著前面兒的視頻,
咱來一起聊聊老北京城的吆喝(叫賣)。
季冬十二月
關東糖、年畫、松柏枝、芝麻秸兒
這說話沒多久就要過年了,
賣年畫的背著藍布包袱,裡面裹著大小樣式的年畫,
吆喝「年畫來買畫,貼對子嘞~有春聯的賣~」
「街門對兒,屋門對兒,買橫批送福字兒!」
還有一種東西,如今是看不到了,
就是賣松柏枝兒和芝麻秸兒的。
老北京過除夕要用松柏枝兒紮起來敬神,
把芝麻秸兒撒在院子裡,
人一踩上去咯吱咯吱響,叫「踩祟」,
吆喝也很簡單「松柏枝兒,芝麻秸兒咧!」
仲冬十一月
半空兒、黃曆、水蘿蔔
半空兒就是不飽滿的花生,
吆喝「半空兒多給哎!」
黃曆也就是月曆牌兒,
他們肩扛著褡褳,
吆喝「賣大本兒黃曆,賣月份牌兒咧~」
水蘿蔔就是心兒里美,
北京新宮產的最好,現在沒有了,
冬天乾燥愛上火,
這青皮紅瓤的水蘿蔔祛痰去火,人見人愛!
吆喝「賽過梨來,辣來管換!
又酥又脆的心兒里美來!蘿蔔!」
孟冬十月
大白菜、蒲帘子、劈柴、炭
冬儲大白菜分白口和青口,
白口是近郊產的,青口是河北玉田產的,
老北京人獨愛青口的,幫多味甜,
小販推著獨輪車吆喝「存大白菜來,
青口白菜,白菜回窖來哎~」
蒲帘子用蒲棒的葉子編成,
掛在門口或窗戶擋風禦寒,
吆喝「買蒲帘子嘞~」
賣炭和劈柴的不吆喝,
因為是駱駝送,
駝鈴一響,誰都知道是賣什麼的!
季秋九月
落花生、柿子、夜壺
花生九月上市,
帶皮炒熟,脆生耐嚼,
小販背個袋子,挎個籃子,
串著胡同兒喊「脆瓤兒的落花生哎,抓落花生咧~」
賣柿子的挑個筐,
吆喝「大柿子咧,喝了蜜,澀了管換!」
夜壺是老北京晚上的必備品,
那時候家裡沒廁所,
夜長天兒冷,尿就多,夜
壺可不能沒有。
近郊農民挑一擔子進城來賣「賣大夜壺呦~」
仲秋八月
棗兒、栗子、螃蟹、山里紅
棗在北京要數郎家園的尜尜棗最有名。
賣棗突出一個脆字,
吆喝起來是「脆棗嘞,郎家園的尜尜棗兒嘞,
買棗兒有鮮嘗!」
賣栗子的只喊
「良鄉的栗子咧~」
八月賣團臍螃蟹,北京主要是河蟹,
吆喝道「哎嗨哎,大活螃蟹哎~」
山里紅就是山楂,
賣的時候,論掛不論斤,
不論有多少,都吆喝只有兩掛
「還有兩掛大山里紅嘞~」
孟秋七月
蓮花燈
七月十五中元節,家家戶戶放河燈。
河燈似蓮花,
吆喝起來也簡單「賣蓮花燈~」
季夏六月
豌豆、西瓜、蜜桃、菱角、
雪花落、梨膏糖、鮮花
那賣豌豆的用鹽水、花椒、
茴香、大料把豌豆煮熟晾乾,
脖子上掛個托盤兒,或者提個籃子,
喊著「牛筋兒來豌豆,多給的豌豆賽過榛子咧~」
賣西瓜的分兩種,
一種是挑擔賣的,一種是乾鮮果品鋪的,
吆喝的還不一樣,
挑擔的是「沙口兒的甜,沙凌凌的瓤兒,
包圓兒的西瓜哎~」
鋪子則是「塊兒大來,沙口兒的甜,
沙凌凌的瓤兒,賽過冰糖!
給個子兒,就來一大塊兒嘞!」
賣桃的吆喝:
「一兜兒水的大蜜桃,深州的蜜桃!」
賣菱角的
「鮮菱角哎嗨哎,鮮菱角嘞~」
秋梨膏是用糖加芝麻熬後凝固而成,
每塊差不多指甲蓋兒大小,
用線串起來,
吆喝「大梨膏哎,蘸帖兒嘞大梨膏~」
(圖不對文)
賣鮮花主要是玉蘭和晚香玉,
吆喝「賣玉蘭花咧,茉莉花呦,晚香玉哎~」
不過要數最招人待見的,
還得是雪花落(酪),
其實就是最早的冰激凌。
推車上有個大木桶,裡面套個小鐵桶,
加上白糖玫瑰水,周圍放碎冰,撒上鹽。
小鐵桶中間有個軸,軸上纏繩,
來回一拉,鐵桶就轉,
鐵桶里的糖水就會降溫,
慢慢就在鐵桶壁上掛了凌,
再用竹板兒刮下來,
賣的時候用鐵笊籬撈出來,盛在小碗里,
吆喝是「冰攪凌嘞雪花落,又去暑來又解渴,
冰鎮的凌嘞雪花落,熟水白糖桂花多!」
仲夏五月
粽子、菖蒲、艾草、桑葚、櫻桃、
神符、葫蘆、江米藕、酸梅湯
五月節吃粽子誰都知道,
北京賣粽子的一般挑個木桶,
帶上小碟兒,小鋼叉子,白糖罐兒,
粽子用葦子葉包江米和黃米兩種,
吆喝「江米的、小棗兒的、涼涼的~大粽子嘞哎」。
菖蒲和艾草是辟邪招福用的,
老北京人等端午節要把這倆東西掛在屋檐兒下,
小販賣的時候這樣喊「好蒲子嘞,好艾子~」
桑葚和櫻桃用來供佛,
吆喝道「黑白桑葚~供佛的嘞,桑葚嘞大櫻桃~」
複雜點兒就得說「哎櫻桃,那大個兒的是櫻桃,
那小個兒的都賽過李子,賽李子嘞~」
神符和葫蘆是去五毒辟邪氣的,
吆喝是「賣神符嘞,去五毒哇~」
「葫蘆兒呀,辟五毒的葫蘆。」
江米藕就是把藕兩頭兒切去,
中間塞進江米蒸熟,賣的時候切成薄片兒,
放在碟子裡,撒上白糖,澆上桂花汁,
吆喝「江米藕嘞~」
酸梅湯可是老北京的消暑利器,
夏日街頭設攤,
大青花瓷缸內盛烏梅桂花白糖沏成之酸梅湯,以冰鎮之,
冰箱旁豎一黃銅月牙兒戟,以此為識。
販者一手持兩小銅碗,徑可三寸許,名曰冰盞兒。
以手指顛撥,兩盞擊撞錚錚作響,其聲清脆悅耳。
「又解渴,又帶涼,又加玫瑰又加糖,
不信您就鬧碗兒嘗,酸梅的湯兒勒另一個味兒勒!」
再加上這樣的唱詞兒,
路人大有望梅已自解渴,聞聲已自清涼之感。
孟夏四月
杏兒、芍藥花、黃花魚
四月初,果農們為了提高產量,
就要「打果兒」,
把一些歪瓜裂棗成熟較慢的杏摘下來,
甭提多酸了,
還得吆喝「水杏兒來,不酸不要錢咧~」
等到四月底,杏兒都熟了,
有金杏兒,白杏兒,紅杏兒,酸甜口兒,
吆喝「杏兒嘞,甜的嘞,酸了還要管還的嘞~」
賣芍藥花的多是豐臺黃土崗的花農,
把芍藥花剪枝挑擔,
用藍布蓋在花上以保新鮮,
喊聲是「楊妃的芍藥~」
黃花魚小販多是打天津來的,
將魚裝在木桶里,加上冰塊,
到永定門外,或揀上好的送到大戶人家或者飯莊,
差一點兒的就吆喝起來了「哎嗨~黃花魚來賣~」
季春三月
香椿芽兒、苣蕒菜
賣香椿芽兒的用馬蓮捆成小捆兒,
和新下來的花椒芽兒一起叫賣
「鮮花椒嘞,嫩了芽兒的香椿。」
苣蕒菜今天北京沒什麼人吃了,
過去這可是時令菜,它又稱苦菜。
開春正是青黃不接,
冬儲的白菜土豆正趕上吃得差不多了,
北京人把苣蕒菜洗凈,用鹽和醋這麼一拌,
味道甘爽,清熱解毒。
挖完苣蕒菜進城的小販這麼吆喝
「約苣蕒菜哎,苣蕒菜芽兒嘞,苣蕒菜哎~」
因為便宜,甭提多招人待見了~
仲春二月
太陽糕、小盆兒、和菜
二月初一是太陽節,
太陽糕使用和好的米粉一層一層疊起來,
中間兒用黑糖分隔,再加上青絲紅絲,
再插上一枝用江米麵捏成的五彩公雞,
上鍋蒸熟。
吆喝「供佛的太陽糕,太陽糕嘞,
小雞兒的太陽糕!」
賣小盆兒的喊:
「賣小盆兒咧,賣小罐兒咧,
喂貓的淺兒咧,
舀水的罐兒咧,大小夜壺兒咧~」
賣和菜的挑擔,
一頭兒是鐵鍋,另一頭是水桶,
鍋里裝滿素鹵,桶里裝和菜,
吃的時候將和菜放入碗中,
澆上素鹵,點綴咸蘿蔔絲兒,
俗稱「旋粉兒」,
還得吆喝「和菜嘞,涼啊涼涼的旋粉兒咧~」
孟春一月
活鯉魚、金魚兒、燙麵餃、元宵
正月初一要祭財神,
老北京人講究用活鯉魚和鮮羊肉來做祭品。
鯉魚跳龍門嘛,圖個吉利,才能發財。
賣活鯉魚的魚販子扁擔挑個木盆,
嘴裡還得吆喝著「活鯉魚哎~」。
而賣小金魚兒的販子也是扁擔前面挑個木盆,
裡面用格子隔開大小不同的金魚兒供人挑選,
扁擔後面挑了個筐,裡面有大小不同的玻璃缸子,
邊走邊吆喝「賣大小金子魚兒嘞~哎嘿~」
燙麵餃又稱「蒸而炸」,
和好的素餡兒,用燙過的面來包,
上鍋蒸好了,再用餅鐺煎,
記住,一定要用大油,也就是豬油。
喊出來是這樣兒的詞兒「燙麵的餃兒熱的呀!」
元宵就不多說了,
只是有一種賣熟元宵的則要喊:
「筋道嘞滑透嘞,桂花兒味兒的什錦餡兒的元宵嘞~」
如今,
這些叫賣聲音,再也聽不到嘍~
只剩下「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感謝360個人圖書館@LuXin4164,
提供的珍貴資料。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北京四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