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與鄂圖曼帝國比較,看看有什麼差距?

2020-08-17     滿族文化網

原標題:大清帝國與鄂圖曼帝國比較,看看有什麼差距?

7月17日,滿族文化網發文章《大清帝國與鄂圖曼帝國之間有過什麼交集?》,對大清帝國與鄂圖曼帝國做了初步比較,但只停留在初步,仔細研究一下,大清帝國只是在疆域上超鄂圖曼帝國,鄂圖曼帝國昌盛的時候橫跨亞洲、歐洲、非洲三大洲,國土面積達到550萬平方公里(1683年),而大清帝國則經過一百多年的擴張,以滿洲為本土,先後將蒙古、中原、台灣、新疆、西藏等整合為一大帝國,面積達到1316萬平方公里(1820年)。但在其他很多方面,大清帝國做的真不如鄂圖曼帝國。

在當時大清帝國、莫臥兒帝國、鄂圖曼帝國、俄羅斯帝國都屬於封建性質的國際帝國,他們都有很大共性,但因為應對西方先進文明發展態度不同,而表現的有強有弱。莫臥兒帝國算是最弱的,比較早的就被興趣英國占領,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當然英國殖民地和俄羅斯式殖民地和日本式殖民地是不同的,因為英國從沒打算把殖民地併入自己領土,公開承認這些殖民地是後來歸順英國,明確自己就是殖民者,與當地原有封建君主簽訂條約,英國只按條約攫取很大經濟利益,但原有的封建君主還保留原有部分權利。

(鄂圖曼帝國國旗)

(大清帝國國旗)

俄羅斯帝國臨西方比較近,自彼得大帝開始進行西化改革。所以俄羅斯帝國屬於這幾個封建性質帝國最強者。鄂圖曼帝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但自認和俄羅斯一樣,認為自己是歐洲國家,所以他們也接近西方文化比較早。要說西化改革,是從1876年8月31日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繼位開始,12月23日頒布帝國憲法,組建內閣。而大清帝國同期的只是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只是片面引入西方先進技術,但本質還用腐朽的儒家思想那一套。只是1900年鬧義和團以後,大清才開始進入新政改革,也就是最後的十年,發生了較大變化。

大清帝國、莫臥兒帝國、鄂圖曼帝國、俄羅斯帝國這四個帝國雖然面對西方文化,應對速度不同,但最後無一例外,全部走向滅亡。要說從東方封建制度順利轉型為西方制度,唯一成功只有日本,日本在歷史上雖從未發展過大型帝國,但在最後抓住機遇,達到了遠超上述的封建帝國,而進入西方列強。

但就說保留疆域,莫臥兒帝國都轉給了英國殖民者。鄂圖曼帝國持續的時間則是很長的,鄂圖曼帝國1299年成立,1923年鄂圖曼帝國解體。建立的時間比大清帝國早幾百年,而解體還要晚了十幾年。關鍵是第一世界大戰,鄂圖曼帝國站錯了隊,跟奧匈帝國一樣被瓦解,原來鄂圖曼帝國被劃分了四十多個國家,但土耳其本部卻得以保留。並轉身為現代土耳其。

而大清帝國的大部分土地雖保留,轉交給袁世凱組建中華民國。

但大清帝國面對南方十幾個省獨立,令很多人驚訝地自主放棄政權,也沒保留本土,而只要一個《清室優待條件》。但這條件就是在鄂圖曼帝國解體後的次年,就被馮玉祥撕毀了。

革命黨是引入西方的民族主義,把推翻清朝統治就定性為民族革命,提出口號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而滿洲人的民族主義則相對遲鈍,直到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欺騙隆裕太后退位,滿蒙貴族才組建宗社黨,打出了民族牌。

相比鄂圖曼帝國,身處歐洲,很早就接觸西方的各種思想,包括民族主義思想。鄂圖曼的民族主義比較早就發展起來,而且有泛突厥主義,主動染指其他的突厥語族的民族。如上次文章,晚清新疆的分裂政權阿古柏政權就有鄂圖曼帝國的支持。

當時阿古柏還特意派出他侄子賽義德·阿古柏·汗遠赴鄂圖曼帝國尋求支持。因為鄂圖曼帝國一直以突厥語系民族的老大自居,自然表示支持。鄂圖曼蘇丹授予阿古柏「埃米爾」稱號,把蘇丹的名字鑄在自己發行的錢幣上,並懸掛土耳其國旗,表示自己是鄂圖曼的藩屬國。

鄂圖曼帝國給阿古柏提供了大量武器設備,還派了四名土耳其軍官,幫助阿古柏訓練現代化軍隊。

所以,大清派左宗棠去收復新疆,就是打著黃龍旗的清軍與打著鄂圖曼土耳其旗幟的阿古柏政權進行戰爭,某種形式上,也算是大清帝國和鄂圖曼帝國進行碰撞。只不過,鄂圖曼帝國只是派軍事顧問和武器進行支持,因為當時實力還不如西方列強,沒有直接出兵。

恩維爾帕夏圖片

鄂圖曼不僅染指新疆,而且還染指俄羅斯境內額突厥語族。5月29日,滿族文化網曾發文章《一位夢想恢復大清帝國,繼而學成吉思汗西征的德國人》,介紹德裔的白俄男爵瘋男爵恩琴,他幫助外蒙古獨立,而打算恢復大清帝國。鄂圖曼帝國就有一位恩維爾帕夏,就有點像瘋男爵恩琴。他曾積極參加中亞突厥語民族對抗蘇聯。

恩維爾帕夏(Enver Passha1881-1922),他名字後邊的帕夏,相當是一種爵位,早在古埃及就設有帕夏官職,鄂圖曼帝國的帕夏,就是一種高級官吏,相當伊斯蘭教國家的埃米爾。也相當大清帝國的總督、將軍這樣的封疆大吏一樣。當時鄂圖曼帝國的貴族在名字後面就掛著帕夏,是一種地位和榮耀的象徵。

他早期人生經歷也有點像瘋男爵恩琴,也是在現代軍事院校學習出身。但後面經歷要比瘋男爵恩琴要光榮很多,恩維爾帕夏成為鄂圖曼土耳其陸軍的主要領導人,他是當時鄂圖曼土耳其掌握軍政大權的三巨頭之一。

他為土耳其,參加了多次戰爭,而且還用武力促使實現君主立憲制,贏得土耳其民族英雄的名譽。在歐洲民族主義盛行,雖然他也提出各民族都成為統一的土耳其民族,但各民族離心離德,要求獨立,於是他成為土耳其的民族主義者,主張要由本民族把握政權,把多民族的帝國轉變為泛突厥的帝國,就是放棄多民族的地區,而要求俄羅斯占據的那些中亞突厥語族的土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鄂圖曼帝國是戰敗國,恩維爾帕夏開始流亡到國外生活。1921年他到達中亞,開始參加當地中亞突厥語民族對抗蘇聯的戰爭。次年8月,他在中國新疆與中亞交界的帕米爾高原與蘇聯軍隊作戰中陣亡,終年40歲。

他的屍體被塔吉克人掩埋。因為恩維爾帕夏在土耳其有很高的聲譽,蘇聯解體,塔吉克獨立後,土耳其一直運作要回恩維爾帕夏的遺骸。1996年,土耳其共和國政府把他的遺骸從塔吉克運回土耳其。1996年8月4日在他陣亡74周年之日舉行國葬,安葬在伊斯坦堡的烈士陵園。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DEXD3QBLq-Ct6CZAo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