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對準噶爾汗國的征服

2020-06-13     滿族文化網

原標題:大清帝國對準噶爾汗國的征服

《大清帝國對準噶爾汗國的征服》

李曉偉

準噶爾蒙古是漠西蒙古即厄魯特蒙古的一支,一直遊牧在伊犁河流域的肥沃草原上,且和中原、西藏及中亞的貿易十分頻繁,所以準噶爾部的力量在不斷壯大,軍事力量也在不斷增強。自首領巴圖爾琿台吉起,準噶爾部已經一躍成為厄魯特蒙古四部的共同領袖。

一六五三年,巴圖爾琿台吉去世,他的兒子僧格繼位。不久,準噶爾內部發生內訌,僧格被殺。僧格的弟弟噶爾丹,本來在西藏當喇嘛,聽說僧格死了,便馬上從西藏趕回伊犁,經過幾次較量,最終擊敗了自己的政敵,當上了準噶爾蒙古部的可汗。

1676年,噶爾丹征服了青海和碩特蒙古。

1678年,噶爾丹建立準噶爾汗國。噶爾丹自稱為博碩克圖汗。

1680年,噶爾丹滅掉了察合台後裔葉爾羌汗國。

噶爾丹深知,僅憑準噶爾汗國一己之力,是很難與大清帝國抗衡的。且不說大清朝了,就是喀爾喀蒙古的軍事實力也決不在準噶爾汗國之下。所以,如果要實現恢復蒙古帝國的願望,就必須要找一個強大的靠山,並借勢營殖。對於噶爾丹而言,最理想的對象就是沙皇俄國。目的是借俄羅斯之手,將大清帝國和喀爾喀蒙古吞併,然後再幹掉俄羅斯,恢復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帝國。

噶爾丹多次派使者出使俄國,俄羅斯也出於自己的侵略目的,為噶爾丹提供大量的武器裝備。這也是噶爾丹為什麼能在較短的時間裡就吞併了天山南北及青海的一個重要原因。

1687年,喀爾喀蒙古發生了內訌,土謝圖汗進攻札薩克圖汗部,殺死札薩克圖汗沙喇,引起了兩部的激烈仇殺,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乘機東侵,迫使喀爾喀蒙古三汗南遷至漠南地區。清朝的康熙帝巧借噶爾丹東侵威逼喀爾喀蒙古之機,遂打起了收編喀爾喀蒙古的主意,藉此機會,將喀爾喀蒙古完全控制在清朝的手中。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康熙帝御駕親征塞外,並任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率大軍征討已經侵入漠南地區的噶爾丹。誰知出師不利,康熙帝剛到塞外,由於水土不服,便生了一場大病,而且清軍的前鋒遇挫,致使噶爾丹率軍渡過遼河支流的西喇木倫河,直逼赤峰境內的烏蘭布通地方,距京師已經只有七百里了。於是,清准雙方在烏蘭布通隔河對陣。

噶爾丹的布陣空前絕後,他用上萬的駱駝,縛住四足,臥在地上,駝峰上加木箱。蒙上澆濕了的氈毯,名為「駝城」。他的士兵就在木箱之間的空隙中,向隔河的清軍開火。無奈,噶爾丹軍隊的火銃,不及清軍的大炮,從中午轟起,聲震天地,日月無光,轟到黃昏,噶爾丹的駝城,已經斷成兩截。

於是,福全下令渡河攻擊,騎兵步兵,踴躍爭先,噶爾丹的軍隊大敗,幸得時已入夜,夜空沒有月亮,才能遁走。噶爾丹雖然成功的逃回了漠北科布多,但數萬準噶爾精兵已剩下十分之一了。

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親赴塞外,主持多倫諾爾會盟。(多倫諾爾,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會盟開始,蒙古各部首領在清朝理藩院大臣及鴻臚寺官員的引領下,逐次被引進康熙帝的御帳。土謝圖汗、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札薩克圖汗沙喇之弟策妄扎布、車臣汗坐在第一排,其餘按次序入座。康熙帝對土謝圖汗擅殺札薩克圖汗沙喇,引起喀爾喀蒙古內部糾紛,給準噶爾部可乘之機的過失加以申斥,讓他領罪。

然後康熙帝說,如此盛大而隆重的盟會,要是對土謝圖汗處以重罪,朕實在於心不忍!康熙帝遂當眾宣布赦免土謝圖汗之罪。喀爾喀貴族700餘名,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轄下喇嘛600餘名,一齊向康熙大帝行三跪九叩之大禮。

康熙帝在大蒙古包正式接受全體喀爾喀蒙古貴族的臣服,並將喀爾喀蒙古編制為34旗,然後鄭重宣布,保留蒙古各部原有的汗號,取消蒙古貴族原有的濟農、諾顏等名號,按照滿洲貴族的封號,各賜以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台吉等爵位。

之後,康熙大帝又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典禮,列陣10里,吹角鳴炮,眾呼前進,聲動草原。康熙帝騎馬彎射,技藝精湛、令蒙古部眾心悅誠服。康熙帝通過召見、訓諭、赦免、封爵、檢閱、較射、會盟、宴賞和修廟等舉措,使喀爾喀蒙古出現冰釋前仇、化解分歧、輯睦安居、氣氛和諧的局面,實現了喀爾喀蒙古內部的重新統一。

經過7天的多倫諾爾會盟,喀爾喀蒙古完全臣服大清帝國,大大加強了清朝中央政府對喀爾喀蒙古的統一管轄。康熙帝曾說道:「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喀爾喀蒙古遂成為清朝北部堅固的長城。同時,康熙帝將喀爾喀蒙古軍命為平定噶爾丹的先鋒部隊,與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及漢軍八旗一起作戰。

自此,喀爾喀蒙古軍完全成為大清帝國服務的軍隊。雖然不在八旗軍的編制之內,但喀爾喀蒙古軍的作戰能力,決不遜色於大清八旗軍。公元1696年,康熙帝第二次親征噶爾丹。這時大清帝國的武力又非昔比,因為烏蘭布通一戰,證明大炮確為制勝的利器,所以康熙帝專門設立一個火器營,擁有好幾尊大炮。噶爾丹最忌憚這個火器營,得到了康熙帝親征的警報,惟有向沙俄乞援,不料,沙俄政府認為噶爾丹大勢已去,遂拒絕了噶爾丹的乞援。

清准雙方在漠北昭莫多地區展開了決戰,噶爾丹的準噶爾軍隊再次慘敗,噶爾丹所率領的主力軍基本上被清軍消滅殆盡。康熙帝派使者向噶爾丹勸降,噶爾丹寧死不降。率領殘部堅持抗清!於是康熙帝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二月,復又御駕親征。清軍從一個俘虜的口中得知,噶爾丹已經處於掘草為食的困境,想西歸伊犁,為胞侄策妄阿拉布坦所不容。南投西藏,投奔達賴喇嘛,可是清軍扼守甚嚴,這也成了泡影。

公元1697年閏三月十九,噶爾丹在阿密阿穆塔台地方,飲毒藥自盡,結束了自己失敗的一生。他的屍首,他的女兒鍾齊海,還有三百戶人口,已經被押解至京師。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大清帝國遭遇重大的挫折,清准雙方在科布多地區的和通泊進行會戰,結果,清軍全軍覆沒。準噶爾部乘勝追擊,再次進入漠北地區,漠北喀爾喀蒙古各部在額駙策棱的率領下,擊敗了準噶爾部的進攻,替雍正帝解了圍。因此,策棱被雍正冊封為賽音諾顏大札薩克,與札薩克圖汗部、土謝圖汗部、車臣汗部並稱為「喀爾喀蒙古四汗部」。

乾隆十年,準噶爾汗國的汗王噶爾丹策零逝世之後,諸子因爭奪汗位之位而發生嚴重的內訌,從此,準噶爾汗國內部開始分裂和瓦解。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杜爾伯特部在首領車凌的帶領下,脫離準噶爾汗國,東歸大清帝國。次年五月,乾隆帝在避暑山莊接見車凌,車凌向乾隆帝講述了準噶爾汗國內亂的詳情。

一個月後,準噶爾貴族阿睦爾撒納也東歸大清。七月,乾隆帝再次赴避暑山莊接見了阿睦爾撒納,阿睦爾撒納遂將準噶爾汗國的全部機密都告訴給了乾隆帝。

乾隆帝大喜,於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派出清軍五萬,分兵兩路征討準噶爾汗國。果然如車凌和阿睦爾撒納等人所言,準噶爾汗國內鬥多年,早已無力抵擋清軍的進攻。一場摧枯拉朽的戰爭結束之後,大清帝國的旗帳已經牢牢插入天山之巔。

準噶爾汗王達瓦齊投降清朝。1756年,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乾隆帝果斷的派兵鎮壓。1757年,阿睦爾撒納逃往俄羅斯境內,不久病死他國。從此,準噶爾汗國(1678一一一一1757年)徹底滅亡!

乾隆帝在關鍵歷史時刻的重大決策,完成了大清帝國七十多年的未了之局,最終實現了康熙、雍正二朝的歷史夙願!同時也完成了大清帝國的統一。

1759年,清朝又平定了回部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鞏固了在天山以南的回疆的統治。完成了自清太祖努爾哈赤以來六代清帝的統一中國的夙願。清朝是繼元朝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朝代!元朝是在1279年統一了中國,而清朝是在1759年統一了中國。按公元紀年法來看,這兩個朝代統一中國的時間都帶了一個「9」字。也許歷史的巧合吧!

乾隆帝平定天山南北之後,以天山南北為大清帝國新開拓的疆土,遂命名為「新疆」。1762年,乾隆帝設置伊犁將軍,統治和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大清帝國既是中原王朝的繼承者,也是蒙古帝國的繼承者,也是女真完顏氏大金國的繼承者。融合了女真族、漢族和蒙古族的三種文化。

作者簡介:

李曉偉,男,漢族。1982年6月22日生,黑龍江省佳木斯富錦市人,出生地,建三江管局。1998年,因理科成績不好,遂輟學。僅為初中學歷。於是開始自學之路。苦於受學歷限制,現在尚未找到理想的工作。愛好有兩個,一是美術(寫意人物),二是歷史(以研究帝王的政治、軍事為主。不做任何考古之類!)。暫為成吉思汗平台特約作者,曾發表了許多文章。

其中有四篇文章、《成吉思汗西征與回族的形成》、《元史中的黃金家族女人》、《蒙古帝國的火炮軍隊有多厲害》、《喀爾喀蒙古與清廷的權力歸屬過程》登上了百度。還有《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宗教信仰變遷》也登上了搜狐網和今日頭條。這些文章同時也被網易新聞、一點資訊、今日十大新聞紛紛轉載。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出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_z0rHIBnkjnB-0zipz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