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曾舉行過一次世界匈奴人後裔大會,今年12月7日我們曾文章《世界匈奴人後裔大會》,2014年舉辦了第一屆,去年,2018年8月11日,由匈牙利圖蘭基金會主辦的第十屆"世界圖蘭庫里台大會「在匈牙利布高茨市開幕。共有30多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了第十屆世界圖蘭庫里台。
為什麼叫世界圖蘭庫里台大會?
"圖蘭"則是對當今阿爾泰語系和烏拉爾語系諸多與古代匈奴由親緣關係的現代民族的統稱,"庫里台"一詞在突厥語中的含義是"集會",在蒙古語和匈牙利語中也有此詞彙,而且是相同的發音和含義。故世界圖蘭庫里台大會被漢字翻譯為世界匈奴人後裔大會。根據有關報道,明年將舉辦下一屆大會。
現在又很多的國家或民族自稱是匈奴人後裔,被稱為圖蘭。因為歷史上有一部分匈奴人進入中原,現在從網絡上,就可以找到一些地區發現匈奴後裔的報道。但根據報道看,大多已經失去了原民族特色,也就是被稱為」漢化「,並且大多被登記為漢族。
@viracocha 給我們提供了一條信息,他的留言是:
「南溪古寨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匈奴後裔,當地的很多老人都會說匈奴語。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可是國內學術界對南溪古寨的匈奴後裔的研究幾乎為零。
強烈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組織專家到當地進行調查研究,這是搞清匈奴語謎團的重要機會。」
我以為@viracocha 能了解更多的信息,就問是否是當地人?
@viracocha 回復是:
「不是,我以前在網上跟一個當地人聊過天,他告訴我,他們村的人兩千多年以來很少跟外族通婚,還流傳著很多匈奴時代的傳說,還有一首《匈奴歌》祖祖輩輩流傳,還說就是使用匈奴語演唱,可是國內對此缺乏研究,我覺得如果認真研究一番,應該會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如果@viracocha提供的信息屬實,確實是一條很重要的信息。
我用百度搜索安徽南溪匈奴這幾個關鍵詞,確實有很多文章。那些互相傳抄的文章咱們就不說的,都是比較粗淺的描寫。也有旅遊者親自去體驗,我感覺可靠程度還是非常高的。
安徽南溪古寨打出的旗號就是:「大山深處最後的匈奴部落」。該地180多戶、780多人。據說當地百分之七十都姓金,是匈奴屠休王之子———金日殫的後裔,另外百分之三十是娶進的媳婦。
現在當時開放旅遊也,主打的就是匈奴風情,連當地餐館都寫著匈奴風味。
濟史館章華明的博客里寫道:
「為我們講解的是當地的名人金誠志,他甚至還會說幾句匈奴話。當然,我不懂什麼匈奴話,但相信他不會騙人的。他佩戴著和我日常接待時所用的一樣的擴音器。他說,以前我們對自己是匈奴人後裔的身份比較敏感,現在政策好了,我們不僅可以公開說了,還可以演出老祖宗傳下來的戲了,可開展特色旅遊了。」
當地建有金氏宗祠。並保存有族譜,族譜最早修建於明朝萬曆年間。
族譜中還珍貴地保存有他們先祖匈奴屠休王之子———金日殫的畫像。
據說因為休屠王打了敗仗,擔心回匈奴受處罰,就和渾邪王協商共同降漢。降漢途中,休屠王突然反悔,又被渾邪王所殺。休屠王后代沒有依靠,只能跟隨渾邪王投降漢朝,那次總共有4萬餘人降漢。
到了唐代,金氏族人來安徽為官,後來發生著名的黃巢起義,其後裔為避禍亂來到池州南溪深山中築寨定居,並便修建了祠堂,祭祀祖先。
中科院院士,上海復旦大學副校長金力教授曾帶研究團隊對南溪古寨的金禮華、金義明、金岩方三位金氏家族成員進行DNA抽取,希望通過基因檢測來分析他們是匈奴後裔的可能性,但後未看到公開報道的結果。
官方媒體人民日報於2013年03月18日寫有文章《安徽南溪古寨:大山裡的「匈奴部落」》進行報道:
「村裡還保有很多源自草原匈奴部落的習俗,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三和一些重要節日,村民們都會進行祭祀活動,祭祖驅邪祈福、祭地「安苗」,大家圍著篝火載歌載舞。插秧季節,就剩最後一塊田的時候,會把田裡的泥巴往東家身上糊,這叫「糊倉」,寓意稻穀滿倉。」
另外還保留、傳承匈奴舞蹈等文化。也就是說至今保留著匈奴的民俗。
據金長志說:「祖父輩平時說話有2/3是匈奴語,父輩能有1/3,到我這一輩只能說一些常用語,年輕人基本都不會說了。」
看來雖有會匈奴語的,但處於正消失的狀態。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bM7G28BMH2_cNUgu6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