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勒罕——清代齊齊哈爾的貿易盛會

2020-01-28     滿族文化網

楚勒罕


楚勒罕——清代齊齊哈爾的貿易盛會楚勒罕,或出爾罕、楚爾罕,為滿語。漢語的意思是「會」、「盟會」、「兵車之會」,是清代齊齊哈爾的大型邊境貿易盛會。

楚勒罕:二百多年前的邊境貿易盛會

楚勒罕的貿易盛會始於清初的康熙年間(距今大約250年前),地點在齊齊哈爾城北40里嫩江西岸的因沁屯,因沁屯原名克伊勒屯。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改在城北十里的嫩江東岸,因參加盛會的各部楚勒罕時於城北安營紮寨,所以俗稱「北關集」。

楚勒罕納貢(資料片)關於楚勒罕的盛況,清代的《龍沙紀略》、《黑龍江外記》,民國的《龍城舊聞節刊》均有記載。

楚勒罕盛會是集踏青、較獵、納貢、互市貿易為一體,官民、商家廣泛參與的盛大聚會。

楚勒罕每年一次,定在每年五月草青時,布特哈總管、協領、官兵和布特哈人(打牲部,現莫力達瓦旗和訥河市),自北向南進發,黑龍江將軍率官兵渡江北上,各蒙古部和打牲部齊會於因沁屯。艾渾、墨爾根(今嫩江縣)沿途夾道集市,各地商家齊聚因沁屯。車輪聲、馬蹄聲絡繹不絕。各種貨物和土產堆積如山,牛、馬和牲畜滿山遍野。

楚勒罕時在因沁屯的漫崗上劃沙為界,北面為各部落的駐地,官兵、商人和遊人駐紮在南面,中間由官兵警衛,東邊為買賣人設市場稱買賣街。當時的盛況稱城西北穹廬遍野,買賣都搭成了席棚,以布特哈駐紮的最多。來自呼倫貝爾和蒙古各部的營帳,通稱為「營子」,《黑龍江外紀》記載楚勒罕當初最盛時要比嘉慶十五年(1810年)時的「營子」多出十幾倍之盛。

楚勒罕的20餘天裡,男女老少攜家帶口逛市,人群十分擁擠,羊群散放遍布原野。馬市在中午擠擠攘攘的進行交易。楚勒罕的集貿十分殷富,是當時官稅的主要來源。

楚勒罕盛會的射獵遺風和納貂

楚勒罕為「兵車之會」,所以還保留著北方民族的「較獵」遺風。楚勒罕時據資料記載「布特哈人將至因沁屯,將軍率官兵逆之,先與獵較,舊例也。」看來雖然是貿易盛會,但一年一度的射獵比賽仍在繼續。布特哈人善射,每年皇帝駕駐木蘭圍獵,呼倫貝爾派10人、布特哈派20人隨駕射牲,謂之「固申默爾根」即30名好射手,另有兩名布特哈人會鹿哨引來狍鹿圍獵。有表現突出的好射手,皇帝獎勵翎頂、黃馬褂。自楚勒罕改在省城十里北關集較獵遺風時興時廢,舊制時有改變。

楚勒罕盛會納貢、交納貂皮是頭等大事。黑龍江盛產貂皮,為朝廷貢品禁止私自交易。貂皮分為一等、二等、好三等、尋常三等之分。

貢貂的數量也十分繁重,布特哈無論官兵還是散戶,身高足五尺每年固定交納貂皮一張。

嘉慶十五年(1810年),選定一等42張、二等140張、好三等280張、尋常三等4943張,數額相當巨大每年得交納5500多張貂皮。

選貂之制十分嚴格。將軍副都統坐堂上,協領與布特哈總管分列東西兩側席地而坐。中間擺放準備交納的貂皮,詳細選擇定等級,在皮背上鈐印、封存貢給朝廷。選剩下的可由布特哈自售,稱為「瑪克塔哈色克」、「色克」即是貂,「碼克塔哈色克」即「擲還之貂」剪去一爪,僅餘三爪。如皮背無印,四爪齊全視為私貨禁止交易。交納貂皮可由布特哈初選自定等級,尋常三等以外用綾簽標記,索倫達呼爾為紅簽,摩凌阿俄倫春為綠簽,雅發罕俄倫春等為黃簽。將軍選貂納貢結束之後,才可以交通往來,互市貿易正式開始,二十餘日才罷市年年如此。

齊齊哈爾的「北關集」和俄羅斯互市

楚勒罕初在因沁屯後改在城北十里稱「北關集」。這一改變事出有因,就是當時的「奇三案」,奇三為布特哈副總管。當時楚勒罕在因沁屯,將軍副都統率屬下駐紮因沁屯的帳篷,馬匹、羊、酒及楚勒罕的操辦費用皆由布特哈承擔,官兵征斂無度,貢貂舞弊,布特哈人不堪重負。奇三為救一部出湯火,越級潛往木蘭圍場上書。乾隆皇帝派重臣來黑龍江問案,查證屬實,將軍副都統以下皆論罪。奇三因越分上書,調離布特哈改為新疆伊犁戍邊。於是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楚勒罕改在城北十里北關集,距今也有200多年的歷史。齊齊哈爾的「北關」名聲大振由來於此。

楚勒罕是黑龍江最早的互市貿易,同時還有小型的「麒麟營子」和俄羅斯的互市貿易。商販與鄂倫春(鄂倫春大部分在俄羅斯境內)互市地在齊凌,音轉為麒麟所以稱為麒麟營子(現龍江縣麒麟)。後來因將軍傅玉多次在此擒獲逃犯,麒麟營子互市被禁止。

俄羅斯互市,每年秋末草黃時節,俄羅斯由一名官方人士帶領,百人或六七十人駐江西因沁一帶,住帳篷門插二旗,攜馬、牛、皮毛、玻璃、佩刀之類,交易細絹布、煙草、椒,糖之類物品而去。互市的方法是我方兵卒一手持酒與之飲,一手攬其手中物,酒喝光了物也到手了。或拿馬鞭抽打,不然酒被騙去物沒得到。這些俄羅斯人多是因罪戍邊的,互市時由我方官兵監督以防竊。

楚勒罕曾為齊齊哈爾帶來了經濟的繁盛

黑龍江雖然地處邊地,但在200多年前就有每年一度的貿易盛會,蒙古各部,各打牲部,俄羅斯齊聚齊齊哈爾互市。200多年前齊齊哈爾就形成了黑龍江廣大地區、蒙古各部和中俄邊境交通、貿易的中心城市。

楚勒罕,北關集定製於草青時齊聚齊齊哈爾,為齊齊哈爾帶來了經濟的繁盛。同時我們也了解到,嫩江草原畜牧經濟的發展,為這一地區創造了財富。每年草青時正是畜牧經濟的「黃金時節」,楚勒罕順應了大自然的恩賜,用互市貿易盛會促進了黑龍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關於楚勒罕的記載,文字材料雖然是只紙片字,但是已經以足夠的筆墨描繪出了200多年間,嫩江草原上牛羊滿山遍野,穹廬彼此相連,貿易集市人群涌動,天藍、草青、生活殷富的齊齊哈爾的歷史畫卷。

楚勒罕,北關集,是黑龍江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碩果,200多年楚勒罕富庶的盛況,不只是留給現代人一個美好的歷史記憶,同時我們更希望現代的楚勒罕能雄風再起。


作者傅惟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1r77W8BjYh_GJGVHT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