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兩句話給學習定了「苦」的基調。很多歷史典故也證實了這一點,頭懸樑的孫敬,錐刺股的蘇秦,為了讀書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
正襟危坐在書桌前埋頭苦讀,還是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玩遊戲?如果可以自由選擇,大部分孩子會選擇玩。跟玩比起來,這樣的學習確實有點苦。但學習,並不是只有這一種方式。
舉個例子,作業是背古詩。讓孩子坐在書桌前捧著書一遍遍讀,一遍遍背,是一種方式,看起來略顯枯燥。
換個方式,在家裡舉辦「背誦比賽」。跟孩子一起,用5分鐘的時間準備,通過動作演繹、編故事等方法,再配合抑揚頓挫的聲音,背誦一首古詩。
5分鐘過後,用比賽數數或石頭剪刀布的方式決定誰先背誦。背誦準確的人取得勝利,贏得背誦比賽的獎品,比如遊戲時間、美味大餐等。
在遊戲中讓孩子學習,提高孩子的學習力,學習就不用「苦做舟」了。
哈佛大學教授托尼·華格納在《創新者的培養》中指出,童年時創造性的玩耍,可以演變成深度的內在興趣,進而在青春期和成年時綻放為指引事業和生活目標的深層覺悟。
柏拉圖也說過,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在有趣的活動中玩耍。所以,換個方式學習,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樂在其中,而不是苦不堪言。
怎樣通過有趣的活動教育孩子呢?剛剛的「背誦比賽」遊戲,就是兒童學習力專家魏華老師在《不急不躁:用遊戲提升兒童學習力》中提到的。在這本書里有65個親子遊戲,以喚醒孩子學習興趣為前提,重在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自控力、記憶力、想像力和表達力,系統性提高孩子的學習力。
01 從「要孩子學」到「孩子要學」,興趣是最大的助推力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兒童的行為都是以興趣為驅動力的,興趣會促使學習進步,學習上的進步又會提升學習興趣,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這也是為什麼在《不急不躁》中,魏華老師把「激發興趣」作為了提升學習力的前提。
魏華老師說,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比上任何補習班都重要。
前不久,一個男孩在車窗上寫下SOS,路過群眾以為他有危險,就報了警。民警到場後發現這是一場「學習」引發的家庭戰爭。
男孩的成績下滑到10名開外,爸爸給他報了補習班,他不想去。爸爸就開車拉著他去奶奶墓地請罪,就有了故事開頭的這一幕。
對這個男孩來說,就算他屈從於爸爸的權威,去上補習班了。但他不想學,即使他人在教室里,心也不在,學習效果也不會好。
怎樣才能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實現「要孩子學」到「孩子要學」的轉變呢?
在《不急不躁》中,魏華老師給出了11個親子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興趣。當孩子不想做什麼事情時,我們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改變學習氛圍,比如可以用「聖旨到」的遊戲。
(1)準備一張A4紙,寫上孩子和媽媽各自需要完成的任務;
(2)用石頭剪刀布的方式決定順序,一個人扮演宣旨人,一個人扮演接旨人;
(3)宣旨人模仿朝廷大臣宣讀聖旨,接旨人按照旨意完成任務。一輪結束後,互換身份。
我們可以對遊戲進行適當調整,從孩子喜歡的影視角色入手。我家孩子對聖旨沒啥興趣,他喜歡孫悟空,我就設計了「念緊箍咒」的遊戲。輸的人是孫悟空,贏的人是唐僧,就算他是被念緊箍咒的人,他依然很開心,因為他可以成為他最愛的齊天大聖。
用「過家家」式的遊戲,改變學習氛圍,讓學習成為遊戲的一部分,孩子更容易投入其中,實現「要孩子學」到「孩子要學」的自然轉變。
02 在遊戲中學習,提高「黃金五維學習力」
學習力這個概念,最早源於管理領域,後來遷移到教育領域。蓋亞斯說過,唯一能持久的競爭優勢是勝過競爭對手的學習能力。
學習力有多個維度,魏華老師認為,在小學階段最核心、最值得集中培養的學習力有5個方面:專注力、自控力、記憶力、想像力和表達力,她把這5種學習力稱為「黃金五維學習力」。
在《不急不躁》中,魏華老師針對這5種學習力,給出了測試方法和簡便易行的遊戲方式。根據孩子的特點,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拿記憶力來說,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記憶力都很重要。上學要記住拼音漢字單詞口訣,外出要記路記標誌,在家裡也要記住東西的擺放位置。一個記憶力差的人,工作學習生活都會一團糟。
記憶力的好壞不是天生的,科學研究發現,只需要運用一定的技巧就能提高記憶效率。
比如,利用聯想記憶法、歌詞記憶法、諧音記憶法等,把知識點串聯成有趣的遊戲,可以加深孩子的記憶,也教會孩子記憶的方法。文章開頭提到的「背誦比賽」遊戲,運用的就是聯想記憶法,通過肢體語言、動作和語調等,加深記憶。
我們還可以運用「複述故事」法加深孩子的記憶。給孩子講故事,或讀書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讓孩子回憶昨天讀到哪裡了,故事講的是什麼,讓孩子複述出來。
孩子開始可能不太配合,不願意表達,我們可以提問或假裝自己忘記了,讓孩子積極參與進來。通過讓孩子複述故事,既能增強孩子的記憶,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還能讓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更專注,便於第二天的複述,可以說一舉多得。
魏華老師在《不急不躁》里介紹了65款親子遊戲,給我們提供里很多遊戲的思路,但俗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也不能教條地照搬,而是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和喜好,設計出孩子更喜歡參與、更有效果的遊戲。
03 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孩子的父母
從人類成長的角度看,人天生都是愛學習的,因為人類通過學習實現文明,通過學習改造環境,學習是人類進步的動力。那為什麼有的孩子不愛學習呢?是因為我們給孩子提供了錯誤的打開方式,我們總是在有意無意中給孩子傳達「學習是吃苦」的觀念。
我寫過一篇孩子上課外班的文章,有人給我私信,說我讓孩子這麼早就學習太殘忍,是在扼殺孩子快樂的童年。很多人潛意識裡覺得學習是痛苦的,這種觀念也會傳達給孩子,讓孩子一提起學習就緊鎖眉頭。
可事實上,除了頭懸樑錐刺股般的寒窗苦讀,學習還有很多種打開方式。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為我們只把學習的苦給了孩子,沒讓他品嘗過學習的甜。
就拿背英語單詞來說,捧著一本厚厚的詞典背單詞,是不是特別特的痛苦?背過了就忘,感覺一輩子也背不完。可換個方式背單詞,玩個打地鼠遊戲,對對碰遊戲,用玩遊戲的方式背單詞,不知不覺中就能記住很多,再結合交替記憶、聯想記憶等方式,讓單詞深深地印在腦海里揮之不去。
所以說,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孩子的父母。不是只有坐在書桌前才是學習,日常生活中,親子遊戲中,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可以成為孩子學習的好時機。
比起單純把孩子轟到書桌前學習,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提升學習力,其實是對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事實證明,簡單粗暴的強制孩子學習,並沒有什麼效果,只有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習從「要孩子學」變成「孩子要學」,引導孩子在「玩中學」,通過遊戲提升學習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
每個家長都應該成為遊戲大師,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用快樂做舟,學習也可以很有趣。
如果孩子的學習讓你困擾,建議你讀一下魏華老師的這本《不急不躁:用遊戲提升兒童學習力》,用遊戲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提升學習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SxY73MBLq-Ct6CZFW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