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說過,如果《你好,李煥英》票房過10億,她跳女團舞,過20億她染頭髮,過30億,她就瘦成一道閃電。
為了給賈玲瘦成一道閃電做點貢獻,我去看了李煥英,感覺賈玲瘦成一道閃電指日可待。看完之後想寫點什麼,我儘量不劇透,多寫點感悟吧。
《你好,李煥英》的英文片名是《Hi,Mom》,賈玲拍的不只是她自己的媽媽,李煥英代表的,是無數平平凡凡的中國媽媽。
你以為媽媽想讓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影片里的賈小玲,也跟無數個平凡的我們一樣,沒啥大出息,從小到大沒給媽媽長過臉。賈小玲記憶里的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賈小玲會想,如果我媽生的不是我,應該會比現在幸福。這樣的想法, 很多人都有過吧?
有句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很多孩子都是在比較中長大的。誰家的孩子先會走路,誰家的孩子說話最早,誰家的孩子長得漂亮,誰家的孩子成績最好,誰家的孩子籃球打得好……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有無數個可以比較的項目。
如果有一個可以拿得出手的才藝,最起碼可以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但現實總是殘酷的,有很多的人,就沒有一個能在人前炫耀的本領。影片里的賈小玲,就是這樣一個尷尬的普通人。
賈小玲長得不漂亮,還胖嘟嘟的。上小學了還會拉在褲兜子裡,褲子老破洞,還跟人打架,成績也不好,老師經常會叫李煥英去學校挨訓。
賈小玲看著媽媽的朋友炫耀自己月薪8萬的女兒,心裡無數次地想,如果媽媽換個女兒,應該會幸福很多吧?所以,影片里的賈小玲,為給媽媽換個女兒努力拚搏。
媽媽會嘮叨,會說別人家的孩子好,自家的孩子不夠優秀,很多孩子也覺得,媽媽嫌棄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可媽媽心裡,真的期望孩子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真的嫌棄自己的孩子嗎?
李煥英:我的女兒,只要她健康快樂就好
影片里李煥英不止一次說,我的女兒,只要她健康快樂就好。賈小玲以為這不過是李煥英沒生她之前的美好想像,她還沒見過一無是處的自己,所以會這麼說。可賈小玲不知道,這是她媽媽心裡的話,是李煥英成為她媽媽之後的心裡話。
看過一段毛不易的採訪,毛不易說,直到媽媽去世,媽媽都覺得他是個不成功的人。那時候的毛不易,只是個實習護士,他長得不夠高大,不夠帥氣,工作也說不上好。所以毛不易認為,媽媽覺得他不成功,他讓媽媽失望了。
主持人阿雅對毛不易說,媽媽從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成功,沒出息,她只是擔心你沒辦法照顧好自己。這句話,應該安慰了毛不易那顆愧疚的心吧?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媽媽都不會拒絕這美好的想像。媽媽為什麼期望孩子有出息呢?因為有出息的孩子,會過上更好的生活,會衣食無憂,會有更多得到快樂的機會。
可很多時候,為了讓孩子有出息,媽媽們也會被蒙蔽雙眼。數不清的嘮叨,傷孩子心的鞭策,上不完的輔導班,一次次為了偉大的目標,忽略了身邊最渴望愛的孩子。媽媽的話不要全信,但媽媽的心,你要看清。
我的女兒,只要她健康快樂就好,這是穿越後的李煥英,彌留之際的李煥英,最想對賈小玲說的話,也是無數個媽媽對孩子最真實的期盼。
媽媽的幸福,是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
在賈玲的心裡,媽媽的突然離世,是她過不去的一道坎。賈玲的媽媽李煥英,在48歲的時候因意外離世,那時候的賈玲,還只是個學生。她許諾給媽媽的報答還沒有兌現,她買給媽媽那件不合體的大衣,還沒有換到合適的尺碼。
猝不及防地失去,沒有一絲心理準備,每次提到母親,即使臉上帶笑的小梨渦,也掩蓋不住賈玲眼中的哀傷。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每個媽媽都會離開孩子,每個人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只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又是怎樣的酸楚。
有人說,在電影院看李煥英哭得稀里嘩啦,回家跟媽媽吵架照樣生龍活虎。人總是這樣,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總覺得離別的那一天不會到來。離別一旦來了,又開始後悔曾經的行為帶給媽媽的傷害。
所謂母子,不過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從心理上的逐漸遠離,到最終天人永隔。怎樣才能在離開的時候不那麼傷感,自然接受離別呢?
我很喜歡《死了都要愛》里的一句歌詞——把每天當成是末日來相愛。這樣的心態,不是為了渲染悲傷,而是要珍惜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把每天都當作最後一天,每天都不留遺憾。
可以吵架,但不要傷媽媽的心,可以暢想未來,但要少開空頭支票。媽媽的幸福,不是你功成名就站在世界頂峰的那一刻,而是你的每一個笑容,每一次進步,每一個踏踏實實的腳印。
影片里的李煥英,一次又一次對賈小玲說的,媽這輩子過得挺幸福的,你怎麼就不信呢?每天嘮叨你的媽媽,也在悄悄地以你為傲,你是媽媽心裡獨一無二的財富。不要懷疑,你的健康快樂,就是媽媽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