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媽媽憂心忡忡地問,「我家孩子不吃胡蘿蔔,不管是炒的,生的,還是做成餡,只要有胡蘿蔔她就吐出來,愁死我了。」
旁邊的媽媽給她出謀劃策,「你試試做成素丸子呢?多加一些青椒,把胡蘿蔔的味兒蓋住,我家孩子也不愛吃胡蘿蔔,我做成素丸子,他就能吃一兩個。」
另一個媽媽虎視眈眈地說,「我看他還是不餓,餓他一兩頓吃啥都香。」
孩子挑食,是天大的事兒嗎?
去幼兒園開家長會,老師會重點表揚不挑食的孩子。開一次家長會才知道,孩子挑食物可以有這麼多種,不愛吃胡蘿蔔的,不愛吃青椒的,不愛吃木耳的,甚至還有不吃米飯的。
不管是幼兒園老師還是家長,都覺得孩子挑食是個挺大的問題。解決方法也是簡單粗暴,老師給孩子講這個食物多麼有營養,表揚不挑食的孩子,讓孩子迫於輿論壓力吃不太喜歡的食物。
有的家長也會像上面那位媽媽一樣,採取餓著孩子的方法,解決孩子挑食的問題。
孩子挑食這個問題真的是必須要解決嗎?孩子不吃胡蘿蔔,缺少了胡蘿蔔的營養元素,就會有健康隱患嗎?
別說孩子,大人也有各自的飲食偏好。我不愛吃韭菜,不管是做餡兒做湯炒著燉著我都不愛吃。如果我媽每天變著花樣給我吃韭菜,估計我會瘋。大人可以在點煎餅果子的時候名正言順的說不要香菜,為什麼就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偏好呢?
當然,挑食也應該有度,如果孩子只是不吃一兩種蔬菜,一兩種菌菇,其他的都正常吃,家長完全不用擔心孩子營養不足,菠菜里的營養油麥菜里也有。但如果孩子什麼蔬菜都不吃,什麼肉類都不吃,那就可能會缺少特定的元素,我們就需要稍微的動點腦筋了。
剛添加輔食時,給孩子提供口味清淡的食物
孩子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品嘗食物本來的味道,少添加調味品。崔玉濤醫生就建議一歲以內的孩子輔食不額外添加鹽。
有的家長覺得不加鹽食物寡淡無味,孩子不愛吃。其實是多慮了。對一個只吃過母乳或奶粉的孩子來說,連土豆泥都是甜的。食物本身的味道其實是很鮮美的,比如酸酸甜甜的西紅柿,甜甜的南瓜紅薯,孩子都很喜歡吃。
崔玉濤建議,孩子2歲之前儘量不要吃大人的飯菜,一是大人的飯菜會有很多的調味料,口味相對比較重;二是食物的性狀,不適合孩子的咀嚼,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
給孩子提供清淡的食物,會讓孩子的口味不那麼重,對食物也不會那麼挑剔。清淡食物本身對身體也是個有益的,不只是孩子,成年人的飲食也要少油少鹽,這樣能減少心腦血管的壓力。
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了比較重的口味,或者是對食物有了牴觸心理,家長首先不要太過焦慮,這樣會給孩子更大的壓力,把吃飯當成更大的難題。
家長做出以下改變,改善孩子吃飯難題
1. 家長的責任是給孩子提供適合他的食物,至於吃多少,怎麼吃的決定權交給孩子。
我們都希望孩子胃口好,吃嘛嘛香,但我們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偏好。我們要做的是給孩子提供適合他的食物,根據孩子對食物的反饋,適當的調整菜譜。
每天的飯菜可以不用有太多種花樣,但要保證孩子日常所需的營養,肉蛋奶蔬菜主食要均衡。針對挑食的孩子,我們要給孩子提供可以選擇的食物。
孩子不愛吃雞蛋,有的家長為了糾正孩子的「惡習」,就早晨煮雞蛋,中午煎雞蛋,晚上蒸雞蛋,還不準備其他的食物,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討厭雞蛋。
針對不愛吃雞蛋的孩子,我們可以在每天的一餐當中給孩子準備雞蛋,但同時也要提供其他的備選食物,比如說雞肉牛肉等食物。變個花樣,不強迫孩子,孩子可能就會在放鬆的心態下去嘗試,也不會有心理壓力。
2. 多換幾個花樣,形式主義很重要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同樣的一盤菜,放在破舊的盤子裡和放在漂亮的盤子裡,吃起來的滋味是不一樣的。
雖說我們在家做飯,不用像在飯店裡一樣色香味俱全,但適當的包裝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孩子不愛吃飯,不妨在形式上做做文章。同樣一塊排骨,掉在地上沒有人想吃,放在精美的盤子裡就會讓人覺得格外美味。
我們可以帶孩子去選購他喜歡的餐具,跟孩子一起去採購食物,讓孩子參與食物的製作過程,參與的越多,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越多,就會對食物越有感情。
3. 孩子不吃飯,讓他承受自然後果,不額外施加懲罰。
我們老家有一個很厲害的媽媽,絕對是虎媽。她女兒不吃飯,她就跟女兒說,早飯不吃的話,午飯也不能吃。她就真的讓孩子從早餓到晚,對孩子來說一頓飯不吃就意味著一天沒飯吃,時間久了就越來越排斥吃飯。
孩子不吃飯,讓他承受自然後果就好了,沒必要施加額外的懲罰,早飯不吃,那就餓著,等到中午吃飯的時候再多吃點,一頓算一頓的。
不好好吃就餓著,餓了孩子就吃了,這句話沒有大問題,但也只是針對孩子「故意」不吃飯的情形。如果說孩子確實不吃胡蘿蔔,吃了胡蘿蔔就噁心想吐,結果早飯吃胡蘿蔔,孩子沒有吃,午飯還是胡蘿蔔,晚飯還是胡蘿蔔,這就純粹是報復性的懲罰,太殘酷了。
給孩子準備好了飯,到飯點了孩子不吃,提醒一次後,就隨孩子去。該收拾飯桌就收拾,在下一頓飯正餐開始前,不給孩子提供額外的食物,讓孩子體會到「一頓不吃餓得慌」。期間也不用給孩子講大道理,進行各種教育,肚子餓得咕咕叫就是最好的教育。到下一頓正餐的時間,正常準備食物,正常吃飯。讓孩子承受自然挨餓的後果,他會懂得有因才有果,他也能學會三思後行了。
餓著孩子,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孩子不愛吃飯,我們首先要看準備的食物合不合孩子的胃口,符不符合孩子的生長特點。給孩子準備適合他的食物,確定了不是食物導致孩子不愛吃飯的原因之後,才能用餓著的方法讓孩子承受自然後果,否則就是虐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