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島上82個日日夜夜,血戰鋼鋸嶺描述的誇張?「主人公」如是說

2019-09-29     田瑞安

沖繩島戰役,二戰後期太平洋戰場上的一場著名戰役。這場酣暢淋漓的戰役堪稱美軍的大手筆,同時也產生了多個「二戰之最」,而其中「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成為交戰雙方心中永遠的痛。

二戰進入1945年春,與強大的美軍在太平洋上鏖戰了三年多,日軍已是強弩之末。然而,在沖繩這個彈丸小島上,日本人讓美國大兵們真實體驗了鬼門關上走一遭。面對美國的「冰山」壓頂之勢,日本人何來如此強大的戰鬥力?

這還得從沖繩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當時的戰局說起。上一年7月,美軍經過浴血奮戰占領了馬里亞納群島。以那裡的塞班島為基地,美軍的B-29終於可以起飛轟炸日本本土,雖然近2000公里的航程對護航戰鬥機來說仍過長。

「跳島」逼近

1944年10月,在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執意要求下,數十萬美軍發起聲勢浩大的菲律賓戰役。隨著這位美軍五星上將的一句「我回來了」,50萬日軍灰飛煙滅。菲律賓主要島嶼丟失後,日本通向東南亞的「海上生命線」被美軍一刀斬斷。

接下來,在進攻日本本土四島的「跳板」選擇上,美軍決定不進攻台灣而直接進攻沖繩島。如此一來,沖繩島在日本本土防禦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日本人清楚,一旦沖繩失守,日本本土、朝鮮和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沿海地區的制海權、制空權將喪失殆盡,被徹底切斷與外界聯繫的日本只能等死。

日本人的判斷很正確,在進攻日本本土之前,美軍必先在沖繩島登陸。據此,日軍在菲律賓戰役後期就開始加強沖繩島的防守兵力和防禦工事。到了1945年3月,位於日本和馬里亞納群島之間的硫磺島也被美軍攻占,沖繩島成了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屏障。很明顯,想要活命的日本人必須死守家門了。

雷伊泰灣海戰中,日本海軍損失慘重,別說再對美軍發動進攻,就是防禦的能力恐怕都所剩無幾。然而,日本空軍自認為還有背水一戰的能力,特別是令美國人大傷腦筋的「神風特攻」。

與日本人纏鬥了三年多,美軍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也清楚,即將到來的沖繩島戰役必是一場惡戰。在剛結束的硫磺島戰役中,日軍指揮官栗林忠的「名言」還迴蕩在這位美軍五星上將的耳邊:「每個士兵的陣地就是自己的墳墓,每個士兵都要做到殺死十個敵人」。

火力準備

雖然自殺式攻擊不足以改變戰局,但尼米茲也不敢掉以輕心。為確保「冰山行動」順利實施,美軍按一貫打法先掃清障礙,提前對日本本土、琉球群島和台灣等地的日軍航空基地展開了大規模空襲。

期間還發生了著名的「李梅火攻」,時年僅38歲的美軍少將柯蒂斯·李梅經過潛心研究,為日本城市的木質房屋量身定製了一套「方案」:

3月9日晚,從塞班島飛來的300餘架B-29向東京投下2000噸燃燒彈,40多平方公里城區頓時化為一片廢墟,幾十萬幢房屋被毀。隨後,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城市也相繼遭到轟炸。至19日,「李梅火攻」共向日本投擲了1萬噸燃燒彈,導致平民死亡8萬餘人,傷10萬人,其破壞程度絲毫不亞於幾個月後的原子彈。

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曾說道:戰爭快結束時,東京將陷入一片火海,這位日本戰神的預測果然很準。東京燒烤令李梅名聲大噪,日本人親切地稱其為「鬼畜李梅」。

正式登陸

3月24日,斯普魯恩斯率領的第58特混艦隊駛入沖繩以北,九州以南的攻擊陣位,隨即對沖繩島進行了猛烈空襲。為了這次戰役,財大氣粗的美軍準備了近10萬噸彈藥,沖繩島上的10萬日本守軍每人可「享用」1噸。

到30日,美軍鋪天蓋地的火力準備已持續了一周,而沖繩島上卻毫無反應,日本人沒有一點互動。大戰之前,每一個美國大兵都在不停地問一個問題:日本人在哪裡?

1945年4月1日,尼米茲幾乎押上了太平洋戰區的所有兵力,共調派1500多艘各式戰艦,2000多架飛機,超過50萬大軍浩浩蕩蕩撲向沖繩島。隨著一聲「開始登陸!」,在支援艦隊炮火掩護下,美軍登陸部隊搶灘上陸。

登陸艇排成五個攻擊波依次向岸上衝去,陸戰一師等四個師在島西海岸地段成功登陸。一整天,島上不見一個日軍,美國大兵更加不安了,他們擔心的就是這種大戰前死一般的沉寂。

4日,美軍兩個陸戰師橫跨整個島嶼到達東海岸的中城灣。登陸後的8天裡,美軍進展一直比較順利。將日軍分割為南北兩部後,美軍兵分兩路逐步推進,幾乎沒遇到像樣的抵抗。

特納激動地給尼米茨發去電報:我也許瘋了,但是看上去日本人好像放棄了戰爭,至少在我這個區域。」尼米茲到底是帥才,復電道:把「瘋了」以後的字全部刪掉!

陷入膠著

在日軍大本營不斷催促下,守島的牛島滿下令投入小部分兵力對美軍發起進攻。在日軍一波又一波的自殺攻擊下,節節勝利的美軍轉眼間開始節節敗退,付出了數千傷亡後,美軍才憑重炮和海空優勢火力將日軍攻勢遏制。

島上,日本人的夜戰近攻令美軍頭痛不已,為了保護懼怕夜戰的美國大兵,尼米茲甚至下令無目標地徹夜炮轟,生生將沖繩島的黑夜打成白晝。在美軍猛烈炮火打擊下,日軍的戰鬥意志仍然頑強,每一個山頭、碉堡、坑道甚至是每一塊岩石,美軍都要經過多次血戰才能奪下。

就這樣,激烈的戰鬥整整持續了5天,而美軍的進展總共也不過幾米。22日,尼米茲坐不住了,從關島飛到沖繩島會見第10集團軍巴克納,毫不客氣地撂下狠話「不管你採用什麼辦法,5天內必須取得突破。」

巴克納很快作出戰術調整,到24日,美軍終於突破日軍防線。隨後,美軍集中優勢炮火擊退了日軍的反攻。針對日軍慣用的「洞穴戰」,美軍投入專為日本人量身定做的新型噴火坦克。

噴火坦克沖入日軍陣地,碾壓著戰壕,將凝固汽油射入山洞和坑道,或者乾脆用推土機直接封死了洞口。日本人終於支撐不住了,密密麻麻的「洞穴」一一被清理掉,防區逐漸縮小。島上不斷上演著這樣一幕:渾身著火的日本兵衝出陣地抱住美國大兵同歸於盡,到了這個時候,美軍前進每一米依然非常艱難。

5月27日,美軍攻占了那霸,31日突破了首里防線,海軍陸戰隊攻入了已是一片廢墟的首里城。進入6月,美軍又投入陸戰二師在沖繩島南端登陸,準備圍殲最後的日本守軍。22日,牛島和他的參謀長相繼剖腹自殺,至此,日軍有組織的抵抗才告平息,沖繩戰役進入清剿殘餘日軍階段。

歷時82天的沖繩島戰役終於落下帷幕,雖然包括邱吉爾在內的各國政要盛讚這場戰役如何偉大如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然而,鑒於自身慘重的傷亡,美軍沒有舉行任何慶祝活動

艱難的勝利

沖繩島戰役發生在1945年4月初到6月底,時間跨度之長令美國人自己也沒想到。現在看來,戰役期間發生的幾件事或許對日本人負隅頑抗起到催化作用。

1、羅斯福去世

當4月13日傳來美國總統羅斯福溘然去世的消息時,正在做最後頑抗的德國和日本同時沸騰了。柏林地堡中,戈培爾興奮地對希特勒說道:上帝沒有拋棄我們,命運把你的敵人帶走了。」

沖繩島上,日本人也似乎看到了比神風還靈驗的起死回生的希望,開始在島上大肆散播「美國的悲劇」,隨即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大反擊。

只可惜,德國人幻想的「布蘭登堡王室的奇蹟」沒有再發生,日本人幻想的新任美國總統放棄戰爭也沒有實現,等待它們的卻是更為猛烈的打擊。

2、德國投降

5月7日,隨著德國投降,歐洲戰事宣告結束,法西斯陣營只有日本一個人在戰鬥了。日本人盤算: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要拚死抵抗。必須讓美國人明白,島國日本不同於大陸國家德國,若想全面占領日本,美國人將付出多大代價?這一點,從眼下的沖繩島之戰就清楚表明了。

3、美軍最高將領陣亡

戰役後期的6月17日,美軍巴克納中將用明碼電報向牛島滿發出勸降,而牛島則用炮擊做了回應,放言死也得拉你當墊背。牛島的詛咒得逞了,次日,巴克納親臨前線督戰,被一發炮彈的彈片擊中頭部而當場陣亡。

勝利前夜,這位中將司令不幸成為美軍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最高將領。日本人藉機大肆宣揚「侵略者的報應」,日軍大本營叫囂「一億玉碎」,不斷調遣兵力,號召全民實施本土決戰。

不出所料,當尼米茲宣布沖繩戰役結束時,各種質疑接踵而來:美軍投入高達55萬兵力,在各方面占盡優勢的情況下,為何打了82天才拿下這個彈丸小島?

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尼米茨這樣「解釋」:要知道,在這個還沒有洛杉磯市大的島上,最艱難的時候,我們是以米為單位推進的。

真實更慘烈

2016年底上映的《血戰鋼鋸嶺》再現了沖繩島戰役,這部良心戰爭片沒有宣揚戰爭,沒有美化戰場,沒有粉飾死亡,沒有矮化敵人,而是把戰爭的殘酷和血腥表現的真實入目。

當人們為這場戰爭之慘烈驚訝不已之時,影片導演梅爾.吉布森卻說:已故的「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曾說:無論怎樣先進的電影表現手法,都無法完全表現那場戰爭的真實慘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gWffW0BMH2_cNUg9Bt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