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烏克蘭,俄波之間4次易主,兜兜轉轉370年還是回到「寇松線」?

2022-05-04     田瑞安

原標題:西烏克蘭,俄波之間4次易主,兜兜轉轉370年還是回到「寇松線」?

原創不易,請多支持。

烏克蘭國土面積超過六十萬平方公里,這在歐洲可是妥妥的領土大國。一般以第聶伯河為界把烏克蘭分為東西兩部分,東烏克蘭我們都很熟悉,最近是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今天我們說一下西烏克蘭的歷史變遷,因為這一地區對今天東歐甚至整個歐洲格局都有很大的影響。

說到西烏克蘭,有幾個重要的歷史時間節點不得不提。第一個是1569年,這一年,當時的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在盧布林簽訂聯盟條約,波蘭立陶宛聯邦橫空出世,成為當時歐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這個聯邦對此後二百年的歐洲中東部格局也產生重大影響。當時的烏克蘭還只是一個地理概念,大概是今天西烏克蘭的一部分,盧布林聯合後,原來屬於立陶宛大公國的烏克蘭地區併入波蘭版圖,之後,在西烏克蘭的羅斯公國勢力被驅除,波蘭人開始掌控烏克蘭的命運。

第二個時間節點是1654年,這一年發生了我們熟悉的俄烏合併,其實也算不上合併,因為不是兩個對等的獨立主體,只能算哥薩克占領的烏克蘭部分領土併入了俄羅斯。基輔羅斯分裂以來,烏克蘭逐漸形成具有自身語言、文化和習俗的單一民族。身處四戰之地,幾百年來烏克蘭相繼抵抗蒙古人、日耳曼人、土耳其人入侵,當時主要是反抗波蘭的統治。哥薩克起義軍首領不得已投靠俄國,和沙皇簽訂了和約,開始了烏克蘭和俄羅斯所謂的合併。

有點諷刺的是,作為一支驍勇善戰的遊牧群體,哥薩克本身就是當年為躲避沙俄迫害而逃到第聶伯河東岸的俄羅斯農民,沒想到,兜兜轉轉幾百年又回到了沙俄統治下,看來這就是命。另外需要說明,當時與沙俄合併的是東烏克蘭,疆域大體相當於今天烏克蘭東部的一部分。

其實,烏克蘭今天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都是後來逐漸積攢而來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同階段俄羅斯「劃撥」給它的,難怪普京今天說烏克蘭從沒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家,歷史上是俄羅斯的一部分。

當然俄羅斯這個大哥不是白當的,俄烏合併後,大俄羅斯帶著小俄羅斯不斷開疆拓土,跟波蘭人打向西奪取大片領土,跟土耳其人打向南奪取黑海北岸大片領土。到了18世紀末,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波蘭從歐洲地圖上被徹底抹去,俄羅斯分到的領土最多,這裡面就包括今天的西烏克蘭。即便如此,烏克蘭到這個時候依舊不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只是從波蘭的一部分轉為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

第三個時間節點是1921年,這一年,新生的波蘭和新生的蘇俄簽訂了《里加條約》,波蘭在協約國支持下打贏了蘇波戰爭,占領了西烏克蘭領土。為什麼說是占領?蘇波交戰中,當時的英國外相寇松提出了蘇俄和波蘭的分界線,其實這個寇松線還算公平,以民族邊界線沿布格河劃分,在北部還做出有利於波蘭的「調整」。當時,波蘇雙方都已經承認了寇松線,後來戰局反轉波蘭轉入反攻,波蘭人出爾反爾又不承認了。也難怪,當時夢想恢復大波蘭疆域,蘇俄又內外交困,波蘭人當然是趁你病要你命。

客觀地說,歐洲的領土糾紛很多時候不好說清,蘇俄認為波蘭搶了它的西烏克蘭,波蘭人認為收復了自己的領土,可憐的是夾在中間的烏克蘭,對自己的領土到這個時候可能還沒真正的概念。

第四個是1939年,我們熟悉的蘇德瓜分波蘭拉開二戰序幕。當然,蘇聯當時也認為這是收復被波蘭侵占的領土,波蘭再一次亡國。諷刺的是,當初把寇松線作為蘇波的邊界線,波蘭人不認,短短一個月時間,寇松線竟變成了蘇德的邊界線。占領西烏克蘭後,蘇聯把它併入當時的烏克蘭,還專門寫進了1939年的蘇聯憲法,從法理層面先堵住波蘭人的嘴。

二戰後,波蘭人想要回東部領土,史達林嚴詞拒絕,不過還是「好心」地給波蘭人一個建議,那就是從德國身上補償。就這樣,從那時起一直到蘇聯解體再到今天,烏克蘭的版圖基本固定下來。

從烏克蘭坎坷的經歷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命途多舛的國家,歷史上大多時候處於分裂狀態,充當大國博弈的犧牲品。作為大國角力的緩衝區也就罷了,關鍵是烏克蘭內部也不團結,這就很要命了。正如我們看到的,東西烏克蘭之間不僅在地理上有明顯的區分,在宗教、文化、價值觀上也是互不認同,再加上外部勢力不斷介入,難免形成今天我們不願看到的局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5fa4b0daa7c9f28bbcf54e2477b48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