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換」北海道?美蘇二戰後首場博弈,史達林緣何耿耿於懷?

2020-08-27     田瑞安

原標題:南韓「換」北海道?美蘇二戰後首場博弈,史達林緣何耿耿於懷?

早在二戰後期,美英和蘇聯之間已然有了嫌隙,礙於當時還同屬反法西斯陣營,雙方仍保持面和心不和的同盟關係。1945年2月的雅爾達會議上,羅斯福極力說服史達林參加對日作戰,為此向蘇聯做出大量讓步,當然主要是犧牲中國的利益。

德國投降後,美英蘇三國又在波茨坦舉行了會晤,鑒於美英的首腦相繼更換了,史達林對半年前簽訂的雅爾達協定能否落實產生憂慮。會後,蘇聯加緊部署對日作戰,準備在遠東搶占勝利果實。

8月6日,美國人將一枚「小男孩」投向日本廣島,隨著巨大的蘑菇雲騰空而起,日本人幾近崩潰的神經再度遭受重創。

兩天後,150萬蘇聯紅軍兵分三路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猛烈進攻,到日本正式投降時的1945年8月15日,蘇聯發起的「八月風暴」已經進行了一周,隨著偽滿的日本關東軍灰飛煙滅,蘇軍在東亞大陸上迅速擴大占領區。

在朝鮮半島,蘇聯紅軍更是以驚人的速度向南推進,先頭部隊一度逼近漢城。這個時候,美軍主力還在千里之外西太平洋諸島,不久前,美軍付出慘重傷亡足足用了82天才打下小小的沖繩島,美國人正為下一步如何進攻日本本土而發愁。蘇軍此時在朝鮮半島縱橫馳騁,美國人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為此,美國新任總統杜魯門不停抱怨前任總統羅斯福,當時真不該邀請蘇聯出兵對日作戰。其實,性格魯莽的杜魯門與羅斯福玩政治的水平差遠了,不管美國是否邀請,蘇聯都要出兵打日本,這不僅要為40年前的日俄戰爭報仇,還關係到蘇聯在遠東的切身利益。

為此,蘇聯早在上一年就開始籌劃對日作戰,尤其是最近幾個月,在橫貫西伯利亞的大鐵路上,滿載兵員和武器裝備的列車夜日繼日向東進發。在一紙雅爾達協定製約下,蘇聯至少不敢在遠東肆意妄為,分配利益時還得和美國人商量。

畢竟,在大連港、南庫頁島、千島群島等遠東一系列問題上,蘇聯還是擔心美國不認帳。於是,讓杜魯門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當美國向蘇聯提出以三八線劃分受降區域時,史達林竟痛快地答應了。

我們知道,這條所謂的分界線是馬歇爾倉促之間安排下屬制定的,而且是一名從沒去過朝鮮的美軍上校在地圖上隨手畫的,與幾年後從沒去過印度的英國人畫的那條線如出一轍。

就這樣,一條沒有考慮任何地理、人文、經濟因素的分界線劃定了美蘇兩國在朝鮮半島的「勢力範圍」。那麼,彼時明顯占據優勢的蘇聯為何欣然答應?其實,在史達林看來,蘇聯在遠東得到的利益已經不少了,足夠消化一段時間。

還有一點很重要,日本的北海道位於三八線以北,蘇聯能把三八線以南的朝鮮半島南部讓給美國,不管是作為交易還是「法理依據」,美國總該把北海道讓給蘇聯吧

況且,在美國當時提出的四國分區占領日本方案中,蘇聯「分到」的占領區就是北海道。然而,讓史達林沒想到的是,9月初美軍在釜山、仁川地區登陸後,盟軍司令麥克阿瑟居然嚴詞拒絕了蘇聯人提出的要求。

不僅如此,麥帥還一字一句對蘇聯使者道:「貴國軍隊膽敢登陸日本,我將把他們一一消滅在海灘,當然也包括閣下您在內。」

被美國人擺了一道,史達林那叫一個怒,真後悔當時命令進入三八線以南的蘇軍退了回來。但又能怎樣?戰後的蘇聯太需要休養生息了,自己的戰略重心畢竟在歐洲,為了位置偏遠、資源貧乏的朝鮮半島,難道現在就跟擁有原子彈的美國幹起來嗎?

五年後,韓戰爆發,有了史達林默許和蘇聯撐腰,金日成雄心勃勃發動「統一」戰爭,很難說這裡面有沒有蘇聯報復美國人的成分。但不管怎麼說,在這場圍繞朝鮮半島和日本的美蘇爭奪戰中,作為戰敗方的日本竟然成了受益方。

若不是美國當時阻止蘇聯介入,日本很可能像後來的朝鮮、越南一樣南北分裂。雖然美國主觀上不是為了保全日本,卻在客觀上維護了日本統一。這麼說,日本人還真應該感激美國人,從後來親如父子的美日關係看,日本人也確實做到了。

文/田瑞安 水平有限,請多指正 ;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fvXMHQBeElxlkkan7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