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捷克蘇台德,德國意圖昭然若揭,波蘭為何還有心思跑去打劫?

2020-03-10     田瑞安

歷經四年多慘烈的一戰,世界格局重新洗牌,尤其是歐洲的版圖變化最為明顯。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相繼崩潰,三大帝國統治下的眾多民族依據當時盛行的「民族自決」原則紛紛獨立,歐洲一下子冒出十幾個小國。

應該說,在一眾新獨立或「復生」的國家中,熬了123年才復國的波蘭最受協約國偏袒。在給這些國家「劃撥土地」中,波蘭得到近40萬平方公里領土,這在國土面積普遍較小的歐洲可謂大手筆。

不僅如此,時任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其著名的十四點原則里還專為波蘭定下一條原則:要讓波蘭擁有通往波羅的海的海岸線。於是,協約國大佬們對著歐洲地圖一划,一條現在看來頗為奇葩的「波蘭走廊」赫然出現在德國領土上。

作為曾經的鄰居,波蘭的西部領土自然得從戰敗的德國身上割,不同於法國、丹麥、比利時、立陶宛及捷克斯洛伐克割走的小塊領土,波蘭不僅割走德國的西普魯士、部分東普魯士和上西里西亞大塊領土,一條寬數十公里的「但澤走廊」還將德國領土一分為二,狹長的「走廊」東側,作為德意志民族精神象徵地的東普魯士成為德國外飛地。

國聯規定「但澤自由市」歸國際共管,然而,大肆鼓吹民族自決的協約國卻不准德國人占多數的當地居民舉行公投。此後,這個名義上的「自由市」實際上被波蘭控制在手中。

一條波蘭走廊令「兩個德國」可望不可及,顯然,遠離德國本土的東普魯士經濟發展遭受嚴重阻礙,為彌補陸路交通缺陷,德國只得利用海路運輸服務兩地,其成本之高可以想見。

凡爾賽合約帶給德國的屈辱主要體現在割讓領土上,而最大的屈辱又來自「獲利最豐」的波蘭。如果說波蘭人對這一點看不明白,那就太小看這個曾叱吒東歐的「戰鬥民族」了。

上圖為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波蘭版圖,應該說,作為一個被滅國一百多年而僥倖重生的「海洋大國」,波蘭人應該滿足了。然而,一心恢復1772年前的「大波蘭」邊界,波蘭開始四處折騰了。

蘇波戰爭

1919年,趁著蘇俄國內混戰,波蘭軍隊大舉東進。起初,波軍所向披靡,占領了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大片領土。蘇俄騰出手後,圖哈切夫斯基率紅軍展開反攻,一路追著波軍打到華沙城下。關鍵時刻,協約國出手了,最終幫助波軍解了華沙之圍,不自量力的波蘭人總算舒了一口氣。

蘇波戰爭後,雙方於1921年簽訂了里加條約,波蘭得到「寇松線」以東的西烏克蘭及西白俄羅斯近14萬平方公里土地。此後,波蘭一邊對這些地區執行「同化」政策,一邊大力扶植顛覆蘇俄政權的武裝勢力。波蘭人得意之餘,不知能否料到18年後還得再吐出這些來路不正的土地。

一躍成為沿海國家,心比天高的波蘭人還要控制波羅的海地區,隨即把矛頭對準了波羅的海三國中的立陶宛。作為在歷史上存有爭議的地區,維爾紐斯在波蘭、立陶宛和俄國之間多次易手。

波蘇戰爭期間,維爾紐斯曾被波蘭短暫控制,之後被蘇俄軍隊占領。華沙戰役戰敗後,撤退的蘇軍被迫放棄維爾紐斯。之後,波蘭同立陶宛簽署條約,承認維爾紐斯歸屬立陶宛。然而僅過了幾天,波蘭突然撕毀條約出兵占領維爾紐斯。

到1922年,維爾紐斯地區被納入「大波蘭」版圖,立陶宛人被迫離開,立陶宛語也被禁止使用。波蘭人從俄國人那學到的招數果然管用,通過「改變」人口比例,波蘭人和猶太人逐漸占維爾紐斯人口大多數,而作為少數民族的立陶宛人所占比例下降到了0.8%。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擁有3000多萬人口和超過38萬平方公里國土的波蘭在歐洲一直沒有消停。自恃有英法撐腰,波蘭不僅與鄰居們的關係堪憂,似乎也不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尤其在與周邊國家打交道中,波蘭人的欺軟怕硬表現得淋漓盡致。

以鄰為壑

為交好蘇德兩大帝國,波蘭在1934年分別同兩國簽訂了蘇波互不侵犯條約和德波互不侵犯條約,波蘭人一度為自己高超的「平衡」策略沾沾自喜。

此後,在德國出兵萊茵非軍事區、德奧合併和吞併捷克蘇台德地區一系列事件中,波蘭都持贊成態度。歐洲戰雲密布之際,史達林試圖促成針對德國的「歐洲集體安全體系」,而波蘭卻對此持反對態度。當蘇聯提出借道波蘭抵禦德國入侵時,又遭到波蘭斷然拒絕。

波蘭人也許有深層次的考慮,漂浮在德國和蘇聯之間,這兩個鄰居都不敢輕舉妄動,況且還有兩份條約在手,總不會一塊撕毀吧。即使一方發動進攻,除了英法的支援,波蘭還能聯合另一方共同抵禦,再怎麼說,自己畢竟是堂堂歐洲第六大國。

1938年5月,蘇台德危機爆發。期間,捷克斯洛伐克曾兩次動員軍隊,德軍7個師也開赴德捷邊境,大戰似乎一觸即發。至此,希特勒的野心昭然若揭,拿下蘇台德後必然是整個捷克斯洛伐克,而德意志戰車接下來駛向哪裡,全世界都看得明明白白。

波蘭西部自然是德國進攻的主要方向,而東北的德國東普魯士則集結了21個師編成的北方集團軍群,但澤港外,一排排戰列艦更是蓄勢待命。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後,這裡將集結由33個師編成的南方集團軍群,成為進攻波蘭的主力軍

然而,即將被德國三面包圍的波蘭似乎並不著急,它還有自認為重要的事去辦。蘇台德危機期間,波蘭挑起與立陶宛的邊境衝突,效仿德國出兵威脅鄰居,最終強迫立陶宛簽訂了放棄維爾紐斯主權的協議。

慕尼黑協定簽訂的同時,波蘭又趁機出兵占領捷克切欣地區,要知道,這可是英法明確判給捷克的領土。雖然搶來的領土面積都不大,但波蘭人趁火打劫的齷齪形象在歐洲算是樹立了。有這樣一個鄰居,捷克人也夠心寒了,一年後德國進攻波蘭,捷克軍隊義無反顧跟著打來了。

自作自受

1939年9月1日凌晨,近百萬德軍從北、西、西南三面對波蘭發起全線進攻。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轟炸機群呼嘯著向波蘭境內飛去,幾分鐘後,波蘭人就嘗到德國人空中打擊和毀滅的滋味。在這場酣暢淋漓的閃電戰中,英勇的波蘭騎兵上演了一出出長矛對戰車,馬刀砍坦克的壯舉。

德軍第19裝甲軍軍長古德里安在回憶錄中評論道:「用這種中世紀的作戰方式對付現代坦克,若發生在原始部落那裡並不感到奇怪,但發生在波蘭人身上實在是一個悲劇。」

其實,早在德軍閃擊戰開始後的第六天,波蘭戰役就大局已定。德軍高級將領就對希特勒說:「剩下來的只不過是打一隻兔子,從軍事角度看,戰爭已經結束。」

更令波蘭人心寒的是,9月17日,史達林一聲令下,60萬蘇聯紅軍越過邊界進攻波蘭東部。對此,蘇聯自然有一套說辭:波蘭政府出逃表明波蘭這個國家已不復存在,因此蘇波互不侵犯條約不再有效,蘇聯出兵是為了保護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同胞。

次日,蘇德兩軍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會師,雙方互致問候並舉行了聯合軍演。至此,波蘭人在雞蛋上跳舞的荒唐表演結束了,波蘭在歷史上第四次被瓜分而亡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xN54nAB3uTiws8KcT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