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扼裏海,南扼波斯灣,被列強輪番擠壓,伊朗為何還能悄然崛起?

2019-12-03     田瑞安

中東素有「一灣兩洋三洲五海」之稱,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一直在世界經濟、軍事上占據重要地位,也是歷史上列強逐鹿和兵家必爭之地。

一戰後,在英法陰險的「分治」下,阿拉伯半島上相繼冒出十餘個阿拉伯國家,其中多數面積較小。在一眾小國的簇擁中,沙特這個國土面積多達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家成了半島的巨無霸,而隔波斯灣相望,還有一個大塊頭國家與之遙相呼應,這就是伊朗。

提到伊朗這個文明古國,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國。波斯帝國鼎盛時期,其疆域東起帕米爾高原、西至巴爾幹半島、北抵高加索山脈、南到非洲東北部的衣索比亞,國土面積高達700萬平方公里,人口接近2000萬。

「波斯帝國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沒落形成鮮明對照,伊朗在追求復興強國的道路上必然產生強烈的民族主義,而強烈的民族主義又很容易導致極端思潮和盲目的排外。」

「輝煌」歷史

此後,波斯帝國逐漸衰落。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波斯全境被其征服。「希臘化」末期,波斯人建立了薩珊王朝,實現了第二次統一,故被稱為「波斯第二帝國」。公元三世紀前後,薩珊王朝多次與羅馬帝國開戰。

羅馬帝國分裂後,薩珊王朝又對東羅馬帝國連年征戰,逐漸不堪重負。伊斯蘭教在半島興起後,崛起的阿拉伯帝國向薩珊王朝展開進攻,混亂的薩珊王朝終於崩潰,波斯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被征服後,阿拉伯語取代了波斯語,伊斯蘭教取代拜火教,各地大建清真寺,從此開啟了波斯人伊斯蘭化的進程

此後,波斯土地上出現令人眼花繚亂的王朝更替,期間的薩曼王朝和突厥王朝統治疆域還曾伸入到中亞和阿拉伯半島。蒙古人打來後,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於1260年占據波斯,並以此為中心建立了伊利汗國,至此,蒙古人也開始了伊斯蘭化進程

公元16世紀初,波斯西北部活躍著一個什葉派社團,於1502年趁王朝動亂之際推翻其統治,建立了薩非帝國。此後,薩非帝國國力逐步強大,與期間崛起的鄂圖曼帝國進行了長期戰爭。薩非帝國是伊朗歷史上首個以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朝代,對什葉派主導波斯起到了關鍵作用

被英俄「蠶食」

19世紀開始,西方列強加緊在波斯的爭奪。1801年,沙俄「兼并」喬治亞並攫取波斯大片領土,英國也發動三次戰爭,迫使波斯割地賠款並承認阿富汗斯坦獨立。看到英俄欲將波斯瓜分殆盡,美國、法國和奧地利等列強蜂擁而至,輪番強迫伊朗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為了防堵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的勢力深入中東,英法急忙加快對波斯的瓜分。老牌列強的殖民方式也總是老套,在攫取了採礦、築路、設立銀行、訓練軍隊等特權後,英俄於1907年相約劃分了在伊的勢力範圍:北屬俄國,南屬英國,中間為緩衝區

至此,與同期的亞洲各國相似,伊朗雖名義上仍是獨立國家,實際上也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態。一戰後,中東地區擺脫了鄂圖曼帝國統治。主導中東的英法也無力壓制阿拉伯的民族解放運動,一系列阿拉伯國家獲得了獨立。

沒落的大英帝國無暇東顧,新生的蘇俄也無暇南顧,1921年,禮薩·汗趁機發動軍事政變建立了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掌權後,自然疏遠早就厭煩的英俄兩國,開始與新介入中東勢力的美國交好,並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

「投靠」美國

二戰期間的1941年,禮薩·汗之子巴列維繼位,伊朗與美國繼續保持親密關係。此時的伊朗已發現石油,為了保持在中東的利益,美國不遺餘力扶持巴列維王朝,國力軍力都堪稱強大的伊朗儼然成了波斯灣一霸。

1951年,穆罕默德·摩薩台出任民選的伊朗首相,與幾年後埃及的做法何其相似,摩薩台出人意料地推出「石油資源國有化」,即把被美英占有的石油資源收歸伊朗人所有。這一下,美英哥倆不幹了,在英國軍情六處要求下,美國中央情報局趕緊策動一場行動推翻了摩薩台政權。

60年代,巴列維宣布依照美國的藍圖進行多項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限制宗教勢力等。最令人驚訝的是,居然還賦予美國人享受治外法權,也就是說,在伊朗的美國人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交給美國「自行處理」。

在與美國漫長的蜜月期中,巴列維近乎下賤的崇美媚美招致伊朗人不滿,因對此大力反對,伊斯蘭教宗教領袖霍梅尼被巴列維下令逮捕,並於1964年將霍梅尼驅逐出境。15年後的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局面失控後,國王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

當年2月,霍梅尼由巴黎回到德黑蘭,結束了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11日,霍梅尼任命新的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至此覆亡。不久,因要求美方引渡巴列維被拒,伊朗扣留了德黑蘭的美國使館人員,一場歷時444天的伊朗人質危機爆發,美國與伊朗長達數十年的親密關係至此破裂,兩國斷交並開始交惡。

最有「個性」

失去了伊朗這枚棋子,美國趕緊在中東物色其它棋子,剛在伊拉克獨掌大權的薩達姆很快被美國人看中。1980年,在美國和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支援下,伊拉克發起了對伊朗的戰爭。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令伊朗受損不小,而伊拉克也好不到哪去,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元氣大傷。

上世紀九十年代,伊朗為增強國力開始致力改革,新當選的總統也向美國為首的西方釋放出和解信號。然而,不久後發生了九一一事件和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朗失去了與美國「重歸於好」的機會。

2001年和2003年,美國相繼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小布希還在2002年將伊朗定為「邪惡軸心」。在東西兩面遭到美國威脅,為防美軍入侵,伊朗不得不大舉備戰。縱觀伊朗與美國「決裂」的四十年,在大國的封堵擠壓下,伊朗不僅沒有垮掉,反而「悄然崛起」,這又是什麼原因?

其實在冷戰後,個性十足的伊朗從美俄兩國都獲得了可觀的利益,只不過這並非出於美俄的本意

原因一:1991年蘇聯解體後,伊朗西部邊境出現一個重新獨立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亞塞拜然,從此免受蘇聯在邊境的威脅。什葉派內部異常團結,伊朗在裏海沿岸的勢力得以鞏固;在東部,出現一個從蘇聯獨立出的塔吉克,這個國家的主體民族就是古波斯人的後裔,無形中又擴大了伊朗在伊斯蘭世界的主導權。

原因二:發動阿富汗戰爭,美國推翻的是南方的普什圖族塔利班政權,而北方的塔吉克族又是波斯人後裔,他們執掌阿富汗政權無疑又讓伊朗獲得更大的政治利益;發動伊拉克戰爭,美國推翻的是在伊拉克掌權的遜尼派,隨後掌權的恰是伊朗期待的什葉派。可以說,美國人費盡力氣幫伊朗除掉了死敵,為伊朗人留下一個親密的什葉派鄰居。

原因三:因波斯灣戰爭,宿敵伊拉克早已陷入孤立,國內動盪不安。反觀被不斷擠壓戰略空間的伊朗,其西部的什葉宗教帶和東部的波斯文化帶各自連成一片,交相輝映,反倒成為伊朗崛起的雙翼。隨著21世紀能源價格的飆升,伊朗又從中獲取巨大經濟利益。

伊朗在中東本就不低調,隨著地緣政治的不斷向好和自身實力的不斷增強,這個「邪惡軸心」怎會沒有叫板美國的底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Ehq1G4BMH2_cNUgTTO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