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andrew welch on Unsplash
1.
當董建義於1997年首次從台北來到蒙特婁時,站在市中心的Ste-Catherine大街街角上,她感到非常迷茫。
「打擾了,」她攔下一名路人問道,「我在找一個地方,但總是找不到。請問蒙特婁市中心在哪?」
就像許多來自人口稠密的亞洲大城市的新移民一樣,董建義來到加拿大後不太適應,特別是這裡看上去實在太空曠了,不符合繁華都會的印象。
慢慢習慣了加拿大的空曠後,董建義如今已經成為Royal LePage公司的房地產經紀人,專門向想在蒙特婁置業的華人投資者,以及操普通話的新移民推銷商業地產和高端物業。
她還是蒙特婁房地產投資集團的聯合創始人、Entreprendre Ici董事會成員和魁北克華人企業家協會的副主席。
她最近在「房地產投資者俱樂部」的社交活動中擔任特邀發言人,提供有關了解華人投資者的建議。第二天,她就趕著用普通話,向一群國際學生和新移民做了有關投資蒙特婁房地產的演講。
她不斷進行著法語、英語和普通話的演講。因華人的大量湧入,空曠的加拿大給她提供了充實的職業生涯。
Photo by Clem Sim on Unsplash
2.
儘管董女士獲得地產經紀執照只有一年,但在過去的16年中,她通過自己的營銷公司Orchimedia,將加拿大企業同中國投資者和消費者聯繫了起來。
因為這種跨文化的橋樑作用,她走上了當年遠赴北美時未曾想到的職業路徑,也實現了合意的生活水平。
她說,後來獲得經紀人執照,對自己而言更是一種合乎邏輯的增值,這也是對她的客戶的一種「深度挖掘」——這些華人對投資加拿大房地產的興趣與日俱增,遠超金融產品。
多年來,她致力於幫助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新移民克服文化壁壘,在蒙特婁立足、生活與投資。這也令她獲得了超越物質需求的精神滿足。
「我向華人企業家伸出援手,鼓勵他們與魁北克建立聯繫,並使他們更多地融入魁北克。」董建義說,「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即便已經移民到這裡,也往往像在亞洲時一樣生活。他們堅持使用華人的語言,分享類似的生活方式,並在同一個圈子中做生意。我想,如果(華人)能夠對其他文化保持開放,那他們就會覺得生活更加有趣和豐富。」
蒙特婁的冬季
3.
根據居外網發布的調查數據,大約一半的中國買家打算購買「自用」的國際房地產,15%是為家人或朋友購買的,約1/4則用於投資。
過去,曾經只有富裕華人買家才會進行海外房地產投資,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中產階層(區分於普通中產)買家也在這樣做。像加拿大這樣環境適宜、社會穩定的國家,常年排在目標移民目的地的榜單前列。
特別是在當前中美關係充滿不確定的情況下,在加拿大進行房地產投資,被認為是一種既能保護和積累財富、又能為子女提供接近常春藤、矽谷和華爾街的兼顧選擇。
董建義認為,在加拿大購買房產的決定,通常與華人家庭希望確保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有關。除了未來進軍美國高校的可能,讓孩子在本地讀書,還能讓他們有機會同時學習英語和法語,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加拿大是房地產投資的最佳目的地之一,因為它在政治上非常穩定,因此不太可能虧錢。當人們進行海外投資時,主要原因是想分散風險。」她說,在這裡,人們可以送孩子接受良好的本土教育,而且離世界頂級高校也很近。
Photo by Vasily Koloda on Unsplash
4.
儘管溫哥華和多倫多長期以來一直是華人投資者的熱門目的地,蒙特婁仍然相對冷門。
董建義在獲得經紀人執照後多次飛往亞洲,參與各種有關投資加拿大房地產的研討會,當她遇到潛在客戶並問他們「是否考慮在蒙特婁生活或投資時」,她說自己聽到的最常見的回答是:「蒙特婁是什麼?」
她說:「他們不了解蒙特婁...有一小部分人說,他們聽說過這座城市,聽說它超級冷。這是第二種反應。第三種反應是,他們認為自己永遠不會學法語。」
她說,最後贏得客戶的,還是蒙特婁的教育,以及愜意的生活方式。此外,這裡不像亞洲大都會那麼擁擠。
蒙特婁和北京之間增加的直航,也是將蒙特婁推向中國投資者的因素之一。儘管許多蒙特婁人擔心,大量外資流入可能造成類似於溫哥華和多倫多的本地人買房難題,但她表示,亞洲投資者所做的,同加拿大房地產投資者所做的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她說,本地需要的不是對外國投資者徵稅,而是對空置的房產徵稅——無論什麼膚色的人擁有這些房產。
她不希望本地媒體渲染西人與華人的對立,希望政策層面也能做到一視同仁。
「大多數外國買家來到這裡,是為了居住在蒙特婁,而不是為了投機。我認為有必要徵稅,但不僅限於外國人。我稱之為空置稅。當一棟建築空置時,它就無法增加任何價值。」
- The End -
撰文 ACE
ID:cnfamilywealth 非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