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人投資藝術品積極,附庸風雅還是投資有道?

2019-12-26     華人家族財富


Photo by Igor Miske on Unsplash


1.


就在今年,日本東京某拍賣會拍賣了一條白底紅斑的錦鯉。

一位名叫鍾瑩瑩的華人女子最終以2億日元(約1277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得了這條錦鯉。據拍賣會後的媒體採訪,這名女子只是一個拍賣經紀,受託於一名中國內地富豪的指派,來拿下這條「超級錦鯉」。

據說,這名神秘的富豪鍾情日本文化,特別痴迷於日本的錦鯉,而這條魚正是買給自己的退休禮物。

從退休的說法中,不少人聯想到了馬雲。鍾瑩瑩自然不會透露委託人的信息,所以這名神秘富豪究竟是誰,最終無人知曉。

這次拍賣留給世人的,只剩下「最貴的錦鯉」傳說。

當然,中國富豪的藝術品投資,再度令世人刮目相看。


2.


當前,在中國高凈值人群中,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目光轉向了藝術品市場,他們不僅觀賞藝術品、研究藝術品,更將藝術品視為具有附加價值的資產,進行收藏投資。

根據胡潤研究院和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高凈值人群藝術品投資白皮書》,中國高凈值藝術品投資人群的平均年齡為37歲,總體性別分布上,女性比例略高,占51%。

高學歷是高凈值藝術品投資人群的普遍特徵,有91.4%的人群擁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且75%為已婚狀態。

中國目前的藝術品投資人群最關注的五個品類分別是:中國書畫(37.5%)、珠寶翡翠(21.2%)、玉石器(10.6%)、西畫雕塑(8.7%)和瓷器(6.7%)。

其中,中國書畫最受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人群歡迎,而珠三角地區的藝術品投資人群偏好珠寶翡翠;而玉石器和瓷器則最受港澳台人士的青睞。

從國際上看,高凈值藝術品投資人群的投資理念偏向保守,並且更加注重安全性和私密性。而在中國,女性考慮資本安全性因素的占比明顯高於男士。

調研結果發現,受到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日益成熟的影響,高凈值藝術品投資人群在計劃未來一年的投資理財產品時,會增加在藝術品市場裡的投資(41.3%)

Photo by Ian Williams on Unsplash


3.


巴塞爾藝術展聯合瑞銀集團發布的《2019藝術市場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藝術市場的銷售額達到674億美元,同比增長6%。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英國和中國領跑全球藝術市場,三大市場的銷售額總占比超過8成。

其中,美國占有全球藝術市場的最大份額44%,銷售額達299億美元;英國以21%的市場份額,重回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的地位;而中國受到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市場份額則略微下降了2%,跌至19%,退居第三。

總體而言,中國藝術市場的銷售額在2008年至2018年間增長了130%以上,中國藝術市場越來越具有全球話語權和影響力。

「中國藏家的影響力在全球越來越受到認可,而且這批實力雄厚的藏家學習得非常快。儘管他們收藏的歷史不長,但對藝術品的鑑別、欣賞水平以及在挑選藏品方面的能力,已經與全球頂級的藏家不相上下。」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表示。

她指出,以前外界對於中國藏家存在「一擲千金」的土豪印象,不過近年來已有所改觀,「以今年的春拍為例,中國藏家在拍賣場上出價更為理性和克制...買家之間的出價咬得很緊。」


4.


中國藏家的影響力增長,伴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如今,藝術品收藏不再只是簡單的炫耀財富、彰顯品味,漸漸成為高凈值人群青睞的投資手段之一。

究其原因,是因為藝術品作為有強烈文化屬性、能形成企業品牌和社會影響力的文化載體,與一般金融產品、房地產等相比,有著完全不同的資產屬性和交易特點。

首先,表現在其價值量無法準確衡量。其次,藝術品具有可替代性差和稀缺性的特點。再次,藝術品的購買既可以說是一種消費行為,更可被視為一種保值率和增值率極佳的投資行為。

由於勞動主體在創造作品時所花費的必要勞動時間無法量化且作品不可重複創造,這些特質決定了藝術品的產生是對個人、群體,甚至前人等學識能力的綜合反映,從而導致了藝術品價格無法完全體現價值的矛盾特性。

藝術品作為精神產品,還具有極強的欣賞功能。因此,投資者不僅可以通過藝術品投資獲利,還可以通過藝術品收藏來豐富生活、陶冶精神世界。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居室裝修熱的不斷升溫,能帶來高品位藝術享受的字畫等藝術品更是備受青睞。

藝術品還是唯一一種可以以「零散資金」投資而獲得「規模性」回報的投資。雖然藝術品投資的收益周期較長,但由於藝術品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其投資回報率遠遠超過其他類型投資的平均水平。

根據蘇富比拍賣行藝術市場綜合指數(指數構成包括巨匠油畫、現代油畫、歐洲瓷器、中國瓷器及歐美古董家具等),以1975年為基數100來計算,截至1988年的13年中,該指數已躍為740,相當於每年以21%的漲幅上揚,其投資收益率遠遠高於債券、股票、房地產等投資形式。

當然,投資藝術品並不意味著毫無風險。對藝術品投資者而言,風險主要存在於對藝術品的鑑別能力與變現能力。同時,由於藝術品的估值標準與配套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目前,藝術品作為一種可替代性投資,很多機構對此仍表現得相當謹慎。

Photo by Federica Campanaro on Unsplash


5.


從全球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藝術品投資已經逐漸從最初對收藏藝術品的興趣愛好,發展成為新興的投資工具和產品。而相關市場、工具和交易的發展和規範,都離不開金融資本的介入和相應金融工具的創新和應用。

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與壯大及中國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中國藝術品市場金融化已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與傳統私人收藏家的獨立投資不同,近年來,藝術品投資正藉助金融化的方式向集資投資轉變。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藝術品集資投資管理團隊具有豐富的專業經驗,既能降低自身投資風險,又能通過藝術品的迅速增值獲得較高收益。

目前,藝術品金融化的主要方式和投資渠道包括藝術品基金、藝術品銀行和藝術品證券交易。

以藝術品基金為例。藝術品基金是指根據風險共擔和收益共享的基本原則,將投資者的分散資金集中起來,由基金託管人託管、基金管理人運作,以藝術品投資的方式進行獨立投資與核算,以獲得投資收益為目的的藝術品金融服務。

正是藝術品金融化大大加速了藝術品投資的體量。美術基金執行長菲利普·霍夫曼近日預測稱,在未來10年中,富有人群中擁有藝術品人群的比例,將由目前的20%上升至60%。

根據凱捷和美林的估算,霍夫曼的預測意味著,未來10年中,涉足藝術品收藏的富人數量將達到驚人的132萬人。其中,中美兩國的富人有望占據半壁江山。


- The End -


撰文 夏言

ID:cnfamilywealth 非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wnwRm8BMH2_cNUgLH_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