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Stanley Dai on Unsplash
為什麼不投資股市?
提出這個問題的,是繼續十年牛市的美國市場上的金融機構。
就在上周五,美國的三大股指均以創紀錄的收盤價結束。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潛在的投資者選擇觀望。
為了了解市場心理,摩根大通對約1200名投資者和非投資者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讓投資者對股市望而卻步的原因可歸結為5個字——流動性問題。
而在中國,近年來股市新增投資者的數量波動也顯出市場的心態。至於高凈值人群,通過股票投資獲利的比例也比想像的低。
1.
根據調查結果,42%的潛在投資者表示,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錢去投資而不敢進股市。
摩根大通數字財富管理主管凱利•基奧(Kelli Keough)表示,那些不敢投資股市的投資者覺得這年頭要存到足夠多的錢並不容易。
63%的人認為自己至少需要存到一定數量的錢才能開始投資,但事實並非如此。基奧認為,對於金融機構而言,需要幫助人們了解,投資並沒有最低要求。
然而,更突出的理由還在於,嬰兒潮一代和千禧一代的習慣差異越來越明顯。
根據基奧的觀察,真正投資的千禧一代正在掌控局面,他們中71%的人是自己在做投資——千禧一代更多藉助非傳統的資源來投資,比如主流媒體、播客和朋友的建議。
對比而言,68%的嬰兒潮一代習慣與投資顧問合作。這幾乎是一個顛覆性的差異——因為千禧一代選擇的合作者是數字化的顧問,這個比例是嬰兒潮一代的兩倍。
更普遍的理由則是,人們害怕投資股市的波動性,比如市場崩盤的可能以及經濟的不確定性,都讓他們不得不更加謹慎。
在投資中最重要的一個詞便是多元化。
「真正重要的是,不管你年齡多大,都要充分考慮多元化。因此,要確保你投資的不是一隻股票,而是一個涵蓋適合你風險承受能力的資產類別的範圍。」基奧這樣說。
事實上,嬰兒潮一代和千禧一代的最終目標都是投資於他們的未來。儘管投資者和非投資者都承認,進入市場是他們最可怕的活動——甚至比納稅、申請抵押貸款或償還信用卡債務還要可怕。但是,那些沒有投資的人對實現退休目標明顯信心不足。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2.
在國內,中國結算最近披露的數據也給出了股市投資的現狀和趨勢。
中國結算披露數據顯示,2019年12月證券市場新增投資者80.93萬人,按年減少5.17%,按月減少2.08%。
2019年全年新增投資者1324.8萬人,比2018年的新增數量(1192.45萬人)有所增加。不過,仍然低於2017年的1605.1萬人和2016年的1900.5萬人。
新增投資者的增加,與股市回暖以及全球低利率環境下中國資產比較優勢凸顯有關。
國內一家財經媒體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個人投資者調查報告》顯示,有60%的投資者表示在2019年實現了盈利,較2018年增加26%。
其中,盈利在10%以內的投資者比重為35%,盈利在10%至30%左右的投資者比重為16%,盈利超過30%的投資者比重為9%。有17%的投資者表示在2019年的股市投資中虧損,較2018年大幅減少32個百分點。另有24%的投資者表示整體持平。
展望2020年,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也明顯增強。相信2020年股市將上漲的個人投資者占比高達76%,較2019年第一季度投資者調查數據大幅增加1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外資正在或打算增持境內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
在本月17日國新辦舉行的2019外匯收支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外匯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給出了一組數據:2019年末,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境內股票和債券餘額近6500億美元。近年來,外資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餘額快速增加,2019年末相對2016年末上升一倍多。從占比看,目前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債券、股票市場的持有比重在3%至4%左右,比2016年末外資持有比重都幾乎翻了一倍。
有分析人士認為,境外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熱情在今年有望延續,預計外資機構今年將加大力度配置新興市場,尤其是A股市場,全年外資流入A股規模或將達3000億元左右。
Photo by Steinar Engeland on Unsplash
3.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而股市這個籃子,在中國人的經驗里,遠不如房地產那麼靠譜。
恆天財富聯合吳曉波頻道最近推出的《2019—2020中國高凈值人群財富報告》提出,中國人買房創富的機率遠遠高於買股票創富。這體現在高凈值人群的財富來源上,即是依靠房產投資成為高凈值人群的比例,是依靠股票投資人群(2.9%)的4.6倍。
和美國投資界注意到千禧一代與嬰兒潮一代的差別不同,上述報告關注到了中國高凈值人群在決策方面的特點。
該人群在做決策時相當依賴小圈子,比如私人理財顧問和社交圈;而在打理財富的方式上,他們的主要方式是聽取財富管理等專業機構的建議,占比達81%;自己或家人自行決策和打理的,則占61%;聽取朋友的建議達22%;全權委託財富管理等專業機構打理僅21%。
在投資理財上,高凈值人群最大的痛點是宏觀環境不確定性太大,投資項目出現爆雷現象,以及無法判斷合適的投資時機。其次是投資回報率下降,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品類/項目,不知道如何制訂資產配置方案和投資品類太多等。
該報告稱,隨著「去剛兌化」的進一步深入,高凈值人群的類似煩惱,不會在未來幾年中減少。
當然,絕大部分的高凈值人群,看好中國經濟的轉型和進一步發展。這點和外資加大流入的趨勢一致。
從家庭整體的資產結構而言,「國內為主,國外為輔」仍然是主流,並且主輔之分還相當明顯。
不過,高凈值人群仍然計劃繼續增加海外資產的投資。而海外資產配置的原因,主要是風險分散和實際使用需要,比如子女求學和海外移民,其次才是高回報。
隨著高凈值人群對財富管理需求的升級,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越來越成為共識。這也對財富管理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The End -
撰文 小七
ID:cnfamilywealth 非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