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gwoo-hong-cYUMaCqMYvI-unsplash
1.2019年,CPI接連上漲
12月10日,各路財經媒體都在關注一個數據——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的漲幅。
靴子如期落地。2019年11月份,CPI的漲幅同比達到了4.5%。這樣一個數字,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此前,有些觀察者猜測的,11月份CPI只會是破4而已。
CPI是一個宏觀經濟指標,其變動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貨膨脹或緊縮的程度。
那種引起社會恐慌的劇烈通貨膨脹情景,反映在CPI上,往往是其全面、激烈且持續不斷地上漲。
觀察2019年國內CPI,除了2月分外,有兩個月份打平,總體是一路上漲趨勢。只不過,這種上漲,不全面,也不算激烈。從1月到11月平均下來,全國CPI比去年同期上漲2.8%。
解剖11月份4.5%這一數據,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9.1%,非食品價格上漲1.0%。也就是說,導致平均指標較高的原因是在食品價格方面,這當中,又以豬肉價格的不斷上漲最為突出。
段子手們說:人間的許多「二師兄」都跑去月球追嫦娥姐姐了,留下來的,身價就看漲了。
總體來看,前11個月CPI平均漲幅為2.8%,尚未觸及通脹的所謂警戒線,不足為慮。但這個宏觀指標一路上揚,也需要多加重視。
2.通脹預期中如何投資?
談及通脹預期,對於現實而言,還是假設性質,並非強調當下國內已有較強的通脹預期。
不過,在CPI單月漲幅達4.5%,且數月來連續上漲的背景下聊聊這個假設性的話題,理由也是成立的。
投資界向來關注通貨膨脹指標,也常常將通脹指標拿來與投資收益數據做對比。
最耳熟能詳的一個問題是:你的投資收益打贏通貨膨脹了麼?
42年前,時年47歲的股神巴菲特在《財富》雜誌上寫過一篇文章。該文流傳甚廣,主題就是談在通脹背景下如何做投資。
在巴菲特看來,通貨膨脹事實上一直存在。相比於令人痛苦不堪的通貨緊縮,通貨膨脹至少會造成財富增加的假象。
他甚至認為,通貨膨脹是一種政治現象,而非經濟現象。若不加以有效約束,則不斷發行的貨幣將使得通貨膨脹日趨嚴重。
他也明確地說:通脹對投資的影響很大。在高通脹率的條件下,一個企業要「為投資人賺得實質的報酬,是一項負擔。」
針對通脹背景下如何投資這個問題,巴菲特當時所談的,其實是如何選擇股票。在他看來,有一些企業,比如那些需要大量的固定資產才能順利運作的公司,總是被通貨膨脹所害;那些不大需要固定資產的公司,在通貨膨脹中還是會受到傷害,只是所受到的傷害比較小。
他認為,只有靠極佳經濟商譽賺錢,固定資產占比很小的公司,才是對抗通貨膨脹的好企業。
Photo by Nik MacMillan on Unsplash
3.投資邏輯改變了嗎?
2019年9月4日,彭博有一篇文章寫到了負利率和通脹:全世界的債券名義收益率為負的超過17萬億美元,當我們把通貨膨脹考慮在內的話,這個數字達到35.7萬億美元。在美國,超過9萬億美元的國家政府債券收益率低於CPI。
那麼,美國政府債券,還有投資價值嗎?
可是,另一個場景是這樣的——正如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所說,錢不能存在空氣中,你必須放在某個地方。而若放在銀行中,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把錢放銀行都意味著你取出的錢少於你存入的錢。」
這真的是窮有窮的痛苦,富有富的煩惱——當你手上有餘錢要做投資時,把錢放在哪裡,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
現在要追加的一個問題是,當通脹預期出現時,在負利率的條件下,這個選擇是不是變得更難決策?
要提醒的是,當巴菲特說「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這句名言的時候,他並沒有特意將是否有通脹背景區分出來。
格雷厄姆則是告誡:第一是正確思考,第二要獨立思考。在格雷厄姆那裡,這句告誡適用於所有的場景。
霍華德·馬克斯在《投資最重要的事》里,談到了超越市場的「降龍十八掌」,沒有一句在談通脹背景。
對於成熟的投資者而言,不太會因為可能的通脹預期,且為了打敗通脹率,及獲得不錯的投資收益,就採取更為激進的投資策略。
下行的周期會放大投資風險。畢竟,底層資產出現問題的機率在增大。
如果經濟下行周期迭加通脹預期,很多投資者或許傾向於採取穩健的操作策略——這裡要釐清的要點是,穩健投資不等於不作為,當然更不等於亂作為。
投資的基本邏輯還在那裡,不會輕易改變。
- The End -
撰文 夏朴
ID:cnfamilywealth 非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