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富有程度與買彩票率成反比?

2020-01-15     華人家族財富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閱讀財經媒體,很容易得出投資股市是賺大錢的最佳方式這一結論。然而,真實情況是,沒有多少人的財富主要是靠金融投資創造的。

大多數情況下,自主創業是在通往財富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

在調查了平均流動資金為235萬歐元的472名德國人後,只有2.4%的受訪者稱,股市投資是其財富的主要來源。就連在美國這個金融帝國,對733名富豪進行的類似調查發現,只有12%的受訪者將股市投資視為自己取得財務成功的主要原因。

美國這份研究報告的作者得出的結論是,雖然許多百萬富翁投資股票,但他們的財富源自別處:那就是創業、自雇或在公司擁有高級職位。


1.


所有研究都表明,像巴菲特這種通過股市投資創造巨額財富的人少之又少。

在德國和美國所做的研究證實,選對職業才是財務成功的關鍵。托馬斯·J.斯坦利在就美國百萬富翁所發表的著名的研究成果中說:「在研究百萬富翁超過20年後,我已經得出結論,如果你正確地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你會在經濟上取得收穫。如果你有足夠的創造力選擇理想的職業,你會成功,大獲成功。」

就算是對於那些發現自己「選錯了職業」的人來說,改行永遠都不算晚——大多數富人的財富都不是通過最初從事的職業創造的。

根據對德國富人的一項調查,他們當中有2/3的人在工作期間至少換過一次職業。這不是指在另外一家公司從事相同的工作,而是從事一份截然不同的工作。調查發現,91%的企業家都是如此。不過在中產人士中,這種情況的比例不足40%。

研究還發現,「在工作期間變換職業的人發展為富人的可能性增加了5倍」。

來自德國和美國的數據一致表明,自僱人士——特別是企業家——創造財富的可能性遠遠大於企業高管。

當然,雇員創造財富的可能性低於自僱人士是有著充分的理由的,後者也承擔著大得多的財務失敗風險。雖說不少高管因為把局面徹底搞砸而獲得價值數百萬的「遣散費」,企業家本人卻要對他們的任何錯誤或誤判所帶來的後果負責。

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2.


並非所有的創業冒險都會取得成功,事實上,大部分初創企業在短短几年後就倒閉了。

對德國和美國富豪進行的調查表明,他們遠比大眾更願意承擔風險。邁出從領薪水的職位到自主創業這一步肯定是有風險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財富是對較高風險水平的回報。

不過,千萬別搞錯了:冒險並不等同於賭博。事實上,富人並不賭博,他們冒的是計算過的風險。

在上面提到的對美國富人所做的調查中,受訪者還被問到在過去的12個月里是否買過彩票。有趣的是,富有程度最低的受訪者中,有一半的人表示曾經買過;而在最富有(凈值超過1000萬美元)的受訪者當中,只有1/5的人曾在過去的12個月里買過彩票。

某些人格特質,對於決定創業成功與否,發揮著遠比你在大學裡所選的專業更為重要的作用。正如《特曼生命周期研究》所言,許多企業家甚至沒上過大學。

《特曼生命周期研究》在60年的時間裡追蹤調查了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地區的1600多人。研究人員分析了718次訪問所收集的數據,以確定最有可能造就企業家的人格特質。

這項研究關注了「五大」人格特質:嚴謹性、外向性、開放性、隨和性和神經質。事實證明,在嚴謹性、外向性、開放性方面得到高分最有助於成為企業家,而在隨和性和神經質方面得分高的人不大可能成為成功的企業家。

研究發現,具備「創業人格」的人,比缺乏這些特質的人,在人生某個階段開辦公司的可能性高出一倍。

Photo by Andrew Neel on Unsplash


3.


對於企業家精神的研究最終證明,選擇成為企業家的人自我效能高。

自我效能的概念,在阿爾伯特·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自我效能指的是人們對自己做某項具體工作或在特定局面下採取行動的能力所做的判斷。」按照這一理論,「對於自我效能的判斷影響著對活動的選擇、努力的程度、持續的時間、對局面的應對、情緒以及最終的表現。」

換句話說,自我效能用於描述個人對自身掌控棘手局面能力的信心程度。代表兩個極端的是這樣的看法:「我能做這個」(高自我效能)或者「我永遠也做不到這個。人們會怎麼看我?」(低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的概念,被證明是遠比其他人格特質更有效的創業成功的預測器。

德國的一項研究將98名小企業所有人與29項人格特質進行對照,結果也表明,自我效能比測試到的其他任何人格特質的相關性都更高。相比之下,成功與冒險意願之間的相關性小得可以忽略不計(沒想到吧?)。

最有冒險意願的人可能都在監獄裡,而非《福布斯》雜誌上。

美國的研究也證明,「創業自我效能」(ESE)與商業成功之間具有高度相關性,特別是在創業初期。創業自我效能衡量了「一個人對於他或她能夠成功完成多種角色及創業任務的信心強度」。這一信心適用於創新、冒險、市場營銷、管理和從事金融活動。

遺憾的是,高校在讓年輕人做好經商準備方面做得還是太少。在柏林自由大學教授創業課程的法尓廷提醒說,傳統的MBA課程以及針對創業者的許多建議,往往關注的是開辦企業的運作層面,而忽視了一開始要有正確理念的重要性。

法尓廷稱,企業家更像是藝術家而不是公司高管。如果認同「芝加哥藝術學院出不了幾個藝術家」,那麼也得承認「哈佛商學院出不了幾個企業家」。

天賦是這個世界最玄妙又美麗的東西。


- The End -


撰文 夏言

ID:cnfamilywealth 非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EUfw28BjYh_GJGVI_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