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沙俄卻一分錢沒撈著,日本人正憋屈,財大氣粗的美國人找來了

2019-08-08     田瑞安

1853年,美國「黑船來航」敲開日本國門,被迫「通商」的日本人以此為恥,開始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從1868年明治維新到1894年甲午戰爭,日本僅用二十幾年就初步實現了富國強兵。

從甲午戰爭起,日本人接連創造令世人驚詫的奇蹟:相繼打敗大清帝國和沙俄,十幾年內一口氣廢除所有與西方列強的不平等條約,頒布了亞洲第一部成文憲法,掀起了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

到一戰結束時的1918年,日本這個西方列強眼裡的「撮爾小國」已躍升為世界一等強國,而這距「黑船事件」還不到70年時間。

甲午戰爭的勝利給了日本人巨大的鼓勵和信心,這也說明,作為明治維新三大政策之一的「富國強兵」獲得成功。正如當年上奏天皇的《鄰邦兵備略》所言:「兵強,則國民志氣始可旺,國民勞力始可積,然後國民之富貴始可守。」

甲午一戰,日本從清政府身上打出2億兩白銀,再加上後來3000萬兩「贖遼費」,2.3億兩白銀約合3.5億日元,這相當於當時日本財政規模的4倍。面對白花花的銀子,日本人算是嘗到了甜頭。

大發橫財後,日本人不僅沒有揮霍,還把賺來的錢用在了「擴大再生產」,隨即啟動了海軍十年擴充計劃。日本人清楚,自己的下一個對手是沙俄,尤其是沙俄牽頭的「三國干涉還遼」令日本人恨得牙痒痒,睚眥必報的日本人豈能吃虧?

1904年-1905年,日本在英美的暗中支持下發起日俄戰爭。從突襲旅順港到登陸遼東展開遼陽會戰,再從奉天會戰到最後的對馬海戰,這場歷時一年多的戰爭打得尤為慘烈。在國內民眾近乎狂熱的支持下,日本最終以陣亡4萬多的高昂代價取得勝利。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場戰爭打下來,日本軍費總開支高達19.85億日元,其中8億還是以關稅收入、煙草專賣金為擔保在倫敦、紐約發行國債籌集的。戰前的1903年,日本的財政總預算為2.5億,近8年的經費就這樣打沒了。

此外,日本的國債從戰前的6億日元上升到戰後的24億日元,每年僅利息就要支付1.1億。國民的人均稅負也從1903年的5日元上升到了1906年的10日元。

可想而知,日本人要從戰敗的沙俄身上撈本的願望該是何等強烈和急切。然而,在美國人調停下簽訂的《朴茨茅斯條約》中,日本人沒得到一分錢。沙俄代表還向日本人如實轉達了尼古拉二世的指示:「要錢一分沒有,不行再打!」

日本人無語了,不過想想也不奇怪,都是強盜誰還講理啊。想讓沙俄像大清那樣戰爭賠款,日本人也覺得不大現實。再想想得來的「戰利品」,從旅順口、大連灣、南滿鐵路到南庫頁島,哪一個不是沙俄搶來的,若不是這,沙俄會甘心「轉讓」?

彼時,同為新興強國的美國開始走向世界舞台。日俄爭戰中,美國之所以支持日本並在戰後媾和,除了遏制沙俄在遠東的擴張,主要還是兜售自己的「利益均沾」,迫使日本在東北亞地區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

看到日本人為錢發愁,「好心」的美國人找上門了。1905年10月,在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運作下,美國鋼鐵大王哈里曼向日本人提出斥巨資收購南滿鐵路,以此作為其環球運輸龐大計劃的一部分。

財政捉襟見肘之時有人送來大錢,精明的日本人應該不會錯過良機。然而,時任日本首相桂太郎與哈里曼簽訂了准許收購的備忘錄後,看穿美國人意圖的日本「有識之士」紛紛站出來激烈反對,「收購案」最終不了了之。

日俄重新劃定了勢力範圍

對此,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不無嘲諷道:「日本將具有排他性的俄國從滿洲逐出,取而代之後竟也實行俄國的排他性主義,實屬遺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rzPPm0BJleJMoPMV_6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