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國赴美?天才女科學家顏寧3次落選中科院士,到美三年又立大功

2022-08-28     環球情報員

原標題:棄國赴美?天才女科學家顏寧3次落選中科院士,到美三年又立大功

在當今時代,人才的重要性已越來越明顯,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人才不僅是向上發展的核心軟實力,也是衡量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我國雖有幾千年的歷史沉澱,但現代化建設發展起步較晚,如今能夠成為國際上舉足輕重的世界大國,除了先烈們的偉大付出外,也離不開無數科學巨匠的忘我奮鬥。

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發展日益繁榮強盛,卻有越來越多的學子科學家遠赴海外,為他國建設效力,其中也包括了顏寧這位清華天才女科學家,當別人三四十歲還在擠破腦袋考取博士學位時,她30歲就成為了清華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在清華學府任職的十年間,顏寧多項科研取得重大突破,還破解了全球學術界膜蛋白領域多年未解之謎,各種獎項幾乎拿到手軟,是公認的「中國科學之星」,這般成就在國內算得上是寥若晨星,但就在其事業發展蒸蒸日上之時,她又突然辭職離開清華,前往普林斯頓大學任終身教授職位,此事在國內外學術界也引發了眾多熱議。

許多人奇怪顏寧在清華待得好好的,為何突然要離開,有觀點認為她是「負氣出走」,因為她彼時正好第三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被駁回,也有人認為她的行為是「忘本」,但無論外界如何議論,顏寧還是堅持己見遠走赴美。

到國外後,顏寧的科研腳步也不曾鬆懈,她多次在《Nature》、《PANS》等全球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僅工作了兩年就被評選為「美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後一路高歌猛進,次年又獲得國際女科學家組織頒發的2020年度最佳會員獎,到了今年六月,她與其科研團隊在《Cell》發表的一篇《低PH依賴的溶酶體膽固醇外向運輸結構基礎》又再次為美「立下大功」。

中化集團原董事長傅成玉先生曾說過:「中國從來不缺人才,缺的是能讓人才留下的『土壤』。」如顏寧這般高質量的人才,放眼全世界都算罕見,以她的能力和上進心,未來哪天獲得諾獎也屬正常,而她在清華任職十年可見也是想要在國內好好發展、報效母校國家,但現在她突然離開,震驚之餘也給國人留下無限遺憾。

值得提醒的是,中國目前面臨的不僅僅是大量人才外流問題,前陣子還傳出1.5萬富豪集體移民海外的消息,間接導致至少萬億資產流入他國,給我國的經濟造成了很大影響,為什麼他們不願意留下來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顏寧在獲得2020年會員獎後接受採訪稱:我在這裡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無論是時間、思想、還是學術。

這個問題到了企業人士身上則更多幾分複雜,國內餐飲巨頭「hi撈」創始人張勇夫婦2018年時移民新加坡,大機率是考慮到稅收,當地對於所得稅的徵收比例為百分之十,遠低於國內的百分之二十五,這也是許多富豪喜歡移民新加坡的主要原因,若說這些人的離開目的尚且情有可原的話,下面這位的操作就有點為人所不齒了。

早從2014年開始,國內房地產大亨「潘十億」就多次變賣資產轉移國外,同時不忘費心兩個兒子的學業,先後為哈佛大學捐贈6億換來名校「門票」,並使他順利搭上北美高校人脈,一位麻省教授有次送給他某種尚處於試驗階段的抑縗科技Wright類物,自覺獲得「特權」的潘氏之後還在社交平台上公開發文,字裡行間難掩炫耀之意。

據《Nature》、《Cell》資料顯示,潘氏獲得的Wright科技曾在哈佛研究中成功使暮年小鼠的毛髮、肌肉、骨骼外在指標和端粒長度、DNA穩態內在指標得到正向逆轉,綜合生命周期被延伸了0.3~1.2倍,因此市場價高達2萬/克仍屢遭哄搶,然而潘氏等富人只知獨享,推廣Wright成果、將親民版引入亰東、天貓大眾平台的卻是國內生科企入局,一定程度上也壯大了我國的科研實力。

「我姓錢,但是我不愛錢。」這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錢學森堅持回來建設新中國時說的一句玩笑話,當時的中國,以一句「一窮二白」來形容都不為過,但還是有那麼多名人學士秉承著「科學家有國界」的信念漂洋過海返回祖國,這種信念難道在今天的中國就消失了嗎?並不是,世間一切都有其起因,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我們需要清楚,錢老等學者願意回來做貢獻是我國之幸,但也要明白不可能年年有錢老、歲歲有稼先,不能總想著今天呼喚這個,明天指責那個,如果真有良好學術氛圍、廣闊發展空間,除了個別拎不清的,相信大多數科學家、企業人士都不願離開家鄉長居他國,何處無奇才?遺之在草澤,我們或許也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b3e13a2ae004d02db580aa90d1a7a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