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波斯灣)地區擁有儲量巨大的油氣資源,也讓該地區產生了一大堆「土豪國家」。
波斯灣地區
杜拜無疑是海灣知名度最高的地區,世界唯一的七星級酒店、全球最高樓哈利法塔、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的朱美拉棕櫚島,一座座地標性建築、豪車遍地的街道、流光溢彩的生活,杜拜儼然成為財富與奢華的象徵。
朱美拉棕櫚島
杜拜是阿聯第一大城市,很多人誤將杜拜認為是和卡達、科威特一樣的主權國家,或者錯把杜拜當做某個國家的首都。
放眼全球,杜拜可能是少有的「城市比國家知名度高N倍」的案例。
杜拜的世界第一高樓
實際上,杜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第一大城市卻並非首都。
阿聯首都阿布達比坐擁全國95%的油氣資源,政治地位和經濟體量都大於杜拜,但名氣卻遠沒有杜拜大。不得不說阿布達比在杜拜對比下,缺乏存在感更丟了本應屬於自己的面子。
曾經是沿海漁村的杜拜,為何風頭能蓋過身旁一眾「石油土豪」?擁有首都地位、財大氣粗的阿布達比,為何在杜拜面前「暗淡無光」?
杜拜在阿聯的位置
一、馬克圖姆家族
阿聯是一個年輕的國家,1971年由七個從屬英國的酋長國聯合而成,杜拜酋長國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在國際舞台阿聯以統一形象出現,但在國內各個酋長國擁有較大權限。
阿聯的7個酋長國
在古代,七個酋長國的歷史與阿曼深度綁定。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隨著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也傳播到西亞北非地區。
阿拉伯帝國
9世紀後,阿拉伯帝國陷入分裂。阿曼地方政權在割據自立的同時,向西擴張控制了包括杜拜在內的今阿聯大片土地。當時這裡經濟落後,僅有少量部落。
阿曼的統治重心在面向阿拉伯海的一側,對於今阿聯一帶,阿曼僅滿足擁有當地宗主權,部落酋長負責當地統治。
阿拉伯帝國分裂
阿拉伯帝國滅亡後,伊朗的封建王朝和後來崛起的鄂圖曼帝國都曾試圖染指阿拉伯半島東南部,但由於當地環境惡劣且遠離大國的政治中心,因而波斯、鄂圖曼等國的影響有限。阿曼與杜拜周邊部族的宗主-臣屬關係,一直平穩保持到16世紀。
1507年,探索新航路的葡萄牙人來到阿曼,前者憑藉武力迫使阿曼交出了海灣-阿拉伯海的貿易主導權。此後一個世紀中,英荷法等國接踵而至。
新航路開闢
英國先是通過三次英荷戰爭削弱荷蘭,進而與阿曼蘇丹合作將法國勢力逐出海灣。到18世紀末,英國已在海灣一家獨大,阿曼則因為內部權力鬥爭,對杜拜等地的控制力大幅下降,當地酋長開始割據自立。
1760年代,布法拉哈部落遷居至今阿布達比內陸地區。後在政治動亂中,該部落遷徙至今阿布達比市區一帶,形成今日統治阿布達比的納哈揚家族。
納哈揚家族統治阿布達比及內陸大片區域
通過與內陸的貝尼亞斯等部落合作,阿布達比酋長的控制力向內陸延伸,連同杜拜在內的大片區域都在納哈揚家族統治下。
與此同時,面對貿易利益的誘惑,英國加強對阿曼的政治影響,同時把手伸向海灣深處。英國對當地酋長的影響力逐漸超過了阿曼蘇丹。
杜拜位於英國本土與英屬印度之間
18世紀,英國與印度洋地區貿易量的不斷增大,滿載貨物的商船吸引了周邊海盜的注意,經濟落後的杜拜、阿布達比等地成為海盜老巢。
英國商船愈發頻繁的遭受阿拉伯海盜的威脅。以商業立國的英國決不允許通向印度的航線遭受威脅。
182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遠征部落地區,與阿布達比、烏姆蓋萬、哈伊馬角等部落酋長簽訂《總和平條約》,依據條約這些酋長在英國約束下停止互相征伐並清繳境內海盜。
阿曼無力也無心顧及這些荒僻的部落地區,未對英國的行動做出反制。
19世紀上半葉的阿拉伯半島
藉此條約,酋長們獲得英國的保護,使其免遭鄂圖曼帝國的入侵。英國則成功將該地區納入殖民體系,英國統稱簽訂《總和平條約》的酋長國為「停戰諸國」(又稱「特魯西爾酋長國」),這就是今日阿聯的前身。英國在確保這些酋長親英屬性的前提下,不會過多干涉其內政。
19世紀初,杜拜地區仍屬阿布達比酋長國的一部分,當地是人口不足3000人的一片漁村,珍珠採集是當地的經濟支柱。
珍珠支撐起杜拜的經濟命脈
1830年,英國在杜拜的卡豪恩建立珍珠貿易站,推動當地珍珠貿易發展。1833年,阿布達比酋長國發生權力內鬥,阿勒布·法拉薩家族的800餘人在首領馬克圖姆的率領下,從阿布達比來到杜拜地區。
馬克圖姆控制了杜拜周邊約4000平方公里土地,其家族就是至今仍統治杜拜的阿勒馬克圖姆家族(阿勒:Al,意為家族)。
杜拜酋長國從阿布達比分離出來
在英國默許下,馬克圖姆建立的酋長國從阿布達比境內分離出來。因統治中心位於杜拜,整個酋長國也用杜拜命名。
19世紀下半葉,得益於當時海灣地區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大量珍珠商人經杜拜往來於波斯(伊朗)與東非海岸之間,杜拜在地區珍珠貿易的地位與日俱增。
「停戰諸國」最初由英屬印度政府管理,當地與印度次大陸僅隔著一個阿拉伯海,隨著杜拜珍珠貿易的發展,不少南亞人來到這裡,即便19世紀末「停戰諸國」的管轄權變更為英國,仍有大量南亞人前往海灣地區。
南亞裔至今仍是阿聯最大外來族裔
1902年,因波斯帝國提高稅收,大量居住在波斯的阿拉伯遜尼派商人大量移民到杜拜,在馬克圖姆家族統治下,杜拜經濟迎來了第一個繁榮期。
1904年,杜拜廢除了5%的海關稅,成為一個「自由港」。杜拜因此獲得了許多投資,杜拜城逐漸褪去了漁村的模樣。
到20世紀初,杜拜人口突破1萬,河流與海岸將這座規模不大的城鎮分為兩部分,北側為商業區南側為行政和居住區。
杜拜老城區(紅圈內)在今杜拜市區的位置
作為英國的附庸,杜拜自然無法在國際大潮中獨善其身。1914年,一戰的戰火從歐洲燃向中東。龐大的鄂圖曼帝國因戰敗而解體,中東地緣板塊發生劇烈變動。
英法等國從鄂圖曼帝國手中奪取大片領土,哈希姆家族、沙特家族則通過與英法合作,在戰後統治了伊拉克、約旦、阿拉伯半島大部。
一戰后海灣地區地緣局勢重新洗牌
停戰諸國因為是英國的勢力範圍,並未受到戰火波及。但受到日本珍珠養殖業的衝擊,一戰後杜拜的珍珠產業逐步萎縮。
20世紀初的杜拜
1925年,波斯發生權力更迭,動盪的局勢讓許多商人從波斯遷居海灣其他地區,鼓勵商業發展的杜拜是他們的目的地之一。
到19世紀30年代,杜拜的人口突破2萬,超過25%是外來人口。1937年, 杜拜建立了小型飛機場,作為印度與亞歷山大之間的供給站。英屬印度是英國最重要的海外領地,供給站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杜拜在英國殖民體系中的地位。
20世紀初的杜拜
二、強權酋長
早在20世紀初,英國就在伊朗西南部發現了大型油田,緊接著沙特、科威特等地也發現了大量石油儲藏。
到二戰結束後,雖然當地石油資源被歐美公司控制,但沙特等產油國仍獲得了不菲的石油收入,國家實力有了較大提升。
海灣地區油氣資源分布
1953年,杜拜憑藉貿易帶來的發展度,取代鄰近的沙迦成為英國駐「停戰諸國」代辦處駐地。
1958年,46歲的拉希德成為馬克圖姆家族出身的第八代杜拜謝赫(杜拜統治者稱號)。他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但苦於沒有資源換取資金。
拉希德
1960年,杜拜及阿布達比境內終於發現了石油。由英國設計師約翰·亨利主持設計了杜拜第一份總體城市規劃。與此同時,英國勢力即將撤出盤踞了約2個世紀的海灣地區。
從地緣角度考慮,英國不想撤出海灣。但二戰中英國實力遭受重創,大片英屬殖民地獨立。而60年代接連三次英鎊危機,讓英國財政捉襟見肘,無力負擔海灣地區的駐軍支出。
1968年2月,「停戰諸國」中實力最強的阿布達比和杜拜宣布建立聯邦。試圖在英國撤出後維護「共同的尊嚴與利益」。
1969年的酋長會議
在阿布達比和杜拜酋長國的推動下,「停戰諸國」的7個酋長國,以及同為英國保護國的卡達和巴林展開建立聯邦的談判。
手握大量油氣資源的卡達與巴林存在領土爭端,美國等域外勢力想將他們作為涉足地區政治的踏板,巴卡兩國決定不參加聯邦。
阿聯獨立後的海灣格局
1971年7月,阿布達比、杜拜等6個酋長國宣布建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哈伊馬角酋長國在不久後加入,「停戰諸國」正式變身阿聯。
七個酋長組成最高委員會,負責選出總統、制定憲法等工作。阿布達比面積占阿聯總面積的85%,境內油氣儲量占阿聯總儲量的90%以上。
杜拜面積僅占阿聯的4.8%,但1971年其人口8萬,占當時阿聯總人口的23%,是人口最多的酋長國。
阿布達比與杜拜兩家獨大
從綜合實力來看,阿布達比擁有碾壓其他所有酋長國的綜合實力,阿布達比控制著阿聯95%的石油資源,經濟總量和人均GDP均位居阿聯各酋長國首位。
憑藉體量優勢,阿布達比酋長坐穩了阿聯總統的位置,阿布達比酋長還是阿聯武裝力量的總司令,阿聯軍方二把手則由阿布達比王儲擔任。
從綜合實力來看,杜拜的各項指標中僅人口多於阿布達比,杜拜酋長獲得副總統兼總理兼國防部長的職務。阿布達比和杜拜也是最高委員會中唯二有最終否決權的酋長。
阿聯總統府
縱使阿布達比的政治、經濟地位高於杜拜,但阿布達比沒能成為阿聯的「耀眼明星」,反倒是體量小、油氣少的杜拜搶去了所有風頭。
阿聯建國後,時任杜拜酋長的拉希德意識到杜拜油氣資源儲量僅占阿聯的5%,為了防止後輩坐吃山空,拉希德制訂了龐雜的杜拜發展規劃。
除了儘快開發油氣以換取發展資金,1979年,杜拜疏浚杜拜河並擴建了拉希德港,是西亞北非數一數二的深水港,既然無法成為像阿布達比那樣石油土豪,杜拜決定在貿易上贏回一局。
石油收入給杜拜提供了發展資金
在拉希德的主持下,遠離杜拜市區的傑貝·阿里沙漠地帶,於1979年建成了當時全球最大的人工深水港。
依託港口的傑貝·阿里自貿區在拉希德的規划下,減免稅收並取消了外匯管制,大量資金和人才湧入這片曾經的不毛之地,跨國公司雲集的傑貝·阿里成為杜拜經濟新引擎。
傑貝·阿里港
除此之外,穿越杜拜河,連接兩大市區的辛達哈隧道、184米的杜拜貿易中心、相繼在70年代落成。
在杜拜的城市規劃中,杜拜貿易中心無疑是第一代城市地標建築。為了提高杜拜的影響力,杜拜統治者追求在城市中建造顯眼的地標建築。在城市的核心區建造世界級摩天大樓,成為未來杜拜城市建設的一大特點。
氛圍寬鬆的自貿區+「國家級網紅地標」,杜拜的一套組合拳讓外國人看到了一個「標新立異」的阿拉伯城市。
建於1979年的杜拜貿易中心
反觀阿布達比,雖然經濟總量大於杜拜,但阿布達比城區的建築顯然沒有杜拜那般「高大上」。
縱使阿布達比建造了一批高樓和購物中心,但這類建築遠不能和杜拜的世界級高樓群相比。阿布達比的普通高樓外國遊客完全可以在美國、日本的任何一座大城市裡看到,沒有去阿布達比「高樓打卡」的衝動。
直到20世紀末,油氣出口仍是阿布達比的經濟支柱。去阿布達比跟去沙特、科威特等國首都一樣,無非是感受下石油土豪的發展成就,並無新意可言。
1970-2015阿布達比城市變化
1990年,78歲的拉希德因病去世,其子馬克圖姆繼任杜拜謝赫及阿聯總理職務。此時的杜拜人口突破50萬,市區已建起座座摩天大樓,傑貝·阿里自貿區欣欣向榮。
馬克圖姆家族的後人將在摸索中引領杜拜實現華麗轉身,用一座座世界級地標建築將杜拜推向世界級城市的行列。
建設中的全球最大購物中心——杜拜購物中心
三、杜拜的轉身
馬克圖姆上台後,繼續用超前的思路引領杜拜發展。
杜拜憑藉寬鬆的發展環境和優惠的稅收政策,外加高樓遍地的市區圖景,吸引人才和遊客的能力高於阿布達比。巨量的人口流動進一步提高了杜拜的知名度。
杜拜在1985年搶注名稱,讓杜拜機隊搖身一變成了阿聯航空(總部機場位於杜拜),阿布達比作為阿聯的首都,在2003年才擁有阿提哈德航空與阿聯航空競爭。
阿聯航空
杜拜機場客流量一度高居世界機場前三,達9000萬人次,而阿布達比機場的客流量僅為1000多萬人次。阿布達比在航空運輸上與杜拜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杜拜機場客流量高居全球第三
從建築高度到機場吞吐量,杜拜永遠在追求最大、最高的目標,這也是提升杜拜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手段。
杜拜空港
依託海港與空港建設,杜拜對外貿易額不斷提升。進入21世紀,杜拜進出口貿易額均占阿聯總額的70%以上,阿聯其他六個酋長國在這一方面均難望其項背。
馬克圖姆任內,杜拜成功實現了經濟轉型,石油收入被壓縮到杜拜財政收入的10%以內,作為新興經濟板塊的旅遊業、地產業蓬勃發展。
馬克圖姆
以貨物吞吐量計算,到2005年杜拜港已躍居海灣地區第一大港口。作為全球重要的轉口貿易港,其轉口貨物總量僅次於新加坡和香港,位列全球第三位。
2006年,馬克圖姆突發疾病在澳大利亞去世,他的弟弟穆罕默德繼位為杜拜謝赫,就是現任杜拜統治者。
穆罕默德繼承並拓展了哥哥的經濟政策,大力推動旅遊、地產、會展、交通運輸等服務行業發展。
在社會風氣上,杜拜比阿布達比更為開放。杜拜允許外國遊客在大街上穿著短衣短褲,禁酒令也變得彈性靈活。
杜拜街頭
為吸引遊客,杜拜在市區內建設大量大型購物中心及酒店,杜拜延續「最大」「最好」的標準。
杜拜購物中心是全球最大的購物廣場之一,包含有大約1200個商店和160家餐飲店,商場內有超大型的水族館、音樂噴泉水和室內黃金交易市場,還建有奧運場館級別的溜冰場和一個擁有22個放映廳的大型影院等多個特色場所。
杜拜購物中心的水族館
1999年時杜拜擁有266家星級酒店,提供1.8萬間客房。這一數據在2017年增加到676家星級酒店,10.5萬間客房。
杜拜的酒店數量在不斷增加,且入住率常年保持在75%以上,說明杜拜接待的遊客數量每年都在增加。全球第一家七星級酒店杜拜帆船酒店更是長時間一屋難求。截至2022年,杜拜旅遊收入達294億美元,居全球城市首位。
帆船酒店
寬鬆的發展環境與開放的經濟政策,為杜拜吸引了大量外來移民。其中既有歐美地區的技術人才,也有來自南亞和阿拉伯國家的富豪,這推動了杜拜地產業的發展。
1990至2004年,杜拜房價增長了三倍,而2004至2010年,超過3000億美元資金被投入杜拜土地開發。杜拜還修改法律允許非阿聯公民在杜拜擁有地產,杜拜的房地產甚至不需要出售許可證,僅一份被政府批准的建築圖紙就能作為售樓依據。
杜拜人口增長
作為地產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杜拜在2004年開啟了全球第一高樓的建築工程。大樓預計高度超過800米,配備57部高速電梯。耗資超過15億美元。
世界級工程的建設吸引大量熱錢流向杜拜。與此同時,阿布達比的經濟總量和人均GDP均高於杜拜,但阿布達比的城市規劃並非杜拜那樣追求「高大上」。
杜拜將宏偉的會展中心、世界500強企業總部、世界頂尖的奢侈商務酒店、超級購物中心等建築物,密集地分布在扎耶德高速路周邊的狹小三角區域,瞬間指數級炒高周邊地價。
杜拜核心區
相較於杜拜,阿布達比直到2010年後才著手建設大批摩天大樓,但數量遠少於杜拜。截至2020年,杜拜100米以上建築428座,而阿布達比僅有156座。
地產業發展助推杜拜經濟發展,但因為缺乏有效監管,也給杜拜經濟帶來巨大隱患。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並波及全球。杜拜地產業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利用國際借貸進行的超前開發,經濟危機迅速刺破了杜拜地產業泡沫。
2009年11月,杜拜政府請求推遲6個月償還杜拜世界590億美元債務,並宣布重組它旗下這一最大的實體企業,杜拜世界旗下棕櫚島集團35億美元的到期債券也將延後償還。
朱美拉棕櫚島和世界島
杜拜償債危機的消息一公布,在國際投資者中引發不小的振動。關鍵時刻常年在阿聯扮演「政治核心」的阿布達比向「經濟中心」杜拜伸出援手。
前者以債權形式向杜拜提供100億美元支持。為表示感謝,杜拜將當時正在修建的全球最高建築杜拜塔更名為哈利法塔(阿布達比酋長的名字)。
阿布達比謝赫——哈利法
金融危機並沒有打碎杜拜的發展決心,地產業適當收縮後繼續發展。例如總部位於杜拜的伊瑪爾地產公司(杜拜政府控股32%),至今仍是海灣地區最大的地產開發商,哈利法塔就是該公司資產。
位於杜拜的世界第一高樓,高度828米
杜拜政府還整合資源成立了三家資產規模龐大的官方企業,杜拜環球、杜拜控股和杜拜投資。
三者中以杜拜環球資產規模最為龐大,雇員超過3萬人,涉足地產、物流、商業投資等板塊。其子公司杜拜環球港務運營著全球40餘個碼頭,其中包括中國香港、青島、煙台、天津的5處碼頭。
青島前灣碼頭
建設中東金融中心是杜拜的發展目標之一,自2004年杜拜國際金融中心正式運營後,德意志銀行、瑞士信貸、摩根史坦利、渣打、華爾街組織、AON保險等400家公司入駐,並運作了商品期貨交易所、證券交易所等多個交易市場,杜拜儼然建設出「沙漠華爾街」。
杜拜還投資建設網絡城、媒體城、生物科技中心,吸引大量科技類和文化企業入駐。
截至2022年,杜拜人口約340萬,是獨立時的43倍,經濟總量約1100億美元,人均GDP 3.2萬美元。
2021年,杜拜在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編制的全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7,是中東地區唯一進入Alpha+級別的城市。
杜拜無人駕駛地鐵
阿布達比作為阿聯的首都,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均高於杜拜,但在「標新立異」上卻沒有杜拜那般用腦筋。
截至2022年人口150萬,僅為杜拜人口的45%。杜拜每年接待的遊客超過1200萬,是阿布達比的十倍以上。這更壓低了阿聯其他城市的知名度,杜拜的名頭甚至蓋過了阿聯本身。
阿布達比才是硬實力「王者」
除阿布達比和杜拜,阿聯其他酋長國也取得了較好的發展。哈伊馬角和烏姆蓋萬人口總計15萬(2020年),少量的油氣資源足夠當地發展。
富查伊拉是唯一臨阿拉伯海的酋長國,當地傳統的城市風情吸引著不不少遊客。沙迦和阿治曼鄰近杜拜市區,已逐步與其組成杜拜大都市區。
沙迦市區
阿布達比也在奮起直追,建成阿提哈德塔、阿布達比羅浮宮、沿海度假區等地標建築,不斷增強城市軟實力。
獨立至今短短半個多世紀,杜拜實現了一場華麗的蛻變。從國際金融中心到世界級轉口貿易港;從遍布城區的摩天高樓建築群到海陸空全方位交通中心建設,杜拜的發展成就讓她具備了極高的知名度。
未來,完成經濟轉型的杜拜還將繼續書寫財富的奇蹟。
杜拜夜景
長期作者|碧落清遙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