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以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進一步升級,造成了數千人死亡。中東這一火藥桶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這次衝突再次證明了中東是世界上最動亂的地區。而該地區矛盾的焦點就是以巴勒斯坦為代表的一眾阿拉伯國家,和猶太國家以色列的矛盾。
阿以矛盾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耶路撒冷的歸屬權。
巴以衝突的核心問題——耶路撒冷(紅點)
耶路撒冷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三個宗教的聖城。
耶路撒冷,三教聖城
根據1947年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巴勒斯坦地區領土一分為二,1.4萬平方公里劃給猶太人建以色列國,1.16萬平方公里劃給阿拉伯人建立阿拉伯國。並將耶路撒冷暫定為「國際城市」,歸屬未定。
該決議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反對,因此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遲遲沒有建立。
但猶太國則如約成立。1948年1月,以色列獨立時,首都是特拉維夫,耶路撒冷被聯合國託管。但以色列一直視自己的聖城耶路撒冷為其首都。
最初劃分的巴勒斯坦地區,特拉維夫是猶太國家以色列首都
由於阿拉伯人反對「兩國方案」。從1948年到1967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爆發三次中東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時期(1948年-1949年),以色列占據了耶路撒冷城市的西部。
1950年,以色列的議會等核心國家機關都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西部)。耶路撒冷(西)成為了以色列事實上的首都。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占領耶路撒冷全城。
以色列總理官邸,設置在耶路撒冷
1980年以色列國會出台《基本法: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以下簡稱基本法),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遠的、不可分割的首都」。
1988年,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組織(阿拉伯人國家,聯合國觀察員國)成立。巴勒斯坦宣稱耶路撒冷也是其首都。
然而,巴勒斯坦的首都卻在以色列手裡,因此臨時首都設置在拉姆安拉。
拉姆安拉的位置
以色列的基本法未得到全世界的普遍承認。目前,除了美國、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等少數國家之外,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把以色列的實際首都標為特拉維夫。
包括中國在內多數和以色列建交的國家駐以色列大使館、領事館都設置在特拉維夫。
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位於特拉維夫
以色列成為了事實上「兩個首都」並立的國家。
那麼,以色列為什麼同時擁有兩個首都?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到底哪個是以色列首都呢?
一、耶路撒冷:三教聖城
以色列現在的兩個「首都」中 ,耶路撒冷的建城歷史和文化底蘊都遠遠早於特拉維夫。
以色列所在的迦南(巴勒斯坦地區)最早誕生的單一神教宗教是猶太教。
根據人類學歷史的研究和猶太教的教義的信息,猶太人原本居住在北非地區。傳說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猶太人的國王大衛王率領猶太人越過西奈半島來到巴勒斯坦地區定居,結束了遊牧生活。
猶太人出埃及記
這座城市在希伯來語(猶太人語言)叫做「Yerushalayim(耶路撒冷)」,即和平之城。耶路撒冷雖距海遠,但它地處高地,極其適合定都。
耶路撒冷的地形,四周是山地,該地區是高原
此後幾個世紀裡,耶路撒冷一直都是猶太國家的首都。
猶太教是在猶太人遊牧時期產生 。猶太人在迦南(巴勒斯坦)定居的第一座城市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猶太教的聖城。
此後幾個世紀裡,耶路撒冷一直都是猶太國家的首都。
鼎盛時期的猶太國
猶太國家創造的文明持續了近千年,在世界歷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第一聖殿時期的耶路撒冷(電腦復原圖)
今天的特拉維夫是一座沿海的港口城市。但古代巴勒斯坦地區並沒有特拉維夫這座城市。
而是在特拉維夫的南部30公里處沿海地區有一座海港城市——雅法。
特拉維夫和雅法的位置
雅法誕生於公元前8世紀時期。在古代猶太王國,雅法扮演著港口城市,以及與其他文明交流的角色。
然而,古代猶太國家面積只有5萬平方公里,面積過於狹小,人口較少,實力弱於周邊的亞述、巴比倫等帝國。
此外,迦南(巴勒斯坦)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界處,因此自古以來就是強國覬覦的地區。
從公元前9世紀到公元1世紀時期,亞述帝國、巴比倫、波斯、希臘和羅馬多個列強都曾經涉足迦南,占領猶太人的土地。
因為各列強彼此之間相互爭奪,猶太人總是能夠利用列強矛盾,完成復國。猶太人在迦南地區居住了長達8個世紀。
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了地中海地區的霸主。逐漸發展壯大的羅馬帝國把擴張的目標放到了地中海東岸地區。
公元前63年,羅馬滅亡猶太國家,把這裡變成了羅馬的一個行省,猶太國家淪入了羅馬人之手。
羅馬軍隊占領耶路撒冷
公元30年,一個叫做耶穌的人物在猶太教基礎上創立了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宗教——基督教。
基督教是在猶太教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創立的見證者,因此,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聖城。
耶穌像。傳說耶穌誕生在耶路撒冷
羅馬人占領巴勒斯坦後,猶太人的反抗從未停止過。
公元70年,猶太人起義失敗之後,羅馬軍隊攻破耶路撒冷,驅逐了這裡的猶太人。從此,猶太人開啟了全世界各地流亡。
猶太人被驅逐出耶路撒冷
雖然猶太人離開了耶路撒冷長達近1900年。但猶太人從未忘記光復自己的聖城。
基督教的傳播雖然早期也受到羅馬帝國的打壓。但他們憑藉著積累廣大教徒,勢力發展壯大,成為影響歐洲近代史的宗教。
公元301年,亞美尼亞率先宣布皈依基督教,成為了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亞美尼亞人雖然主要信仰基督教,但其教派和歐洲各國的兩大教派天主教和東正教差異巨大,自稱一派。
亞美尼亞教會的會徽
大批亞美尼亞人遷居聖城耶路撒冷,占據耶路撒冷城西南角。這是現在耶路撒冷西南角的亞美尼亞區的由來。
公元4世紀時期,基督教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基督教的創立地耶路撒冷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聖城。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東羅馬帝國占據了耶路撒冷。
東羅馬帝國時期的耶路撒冷
東羅馬帝國對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的統治長達300多年。基督教分區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西北角,就是現在耶路撒冷基督徒區的前身。
東羅馬統治時期,奉行宗教寬容政策,允許部分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作為西方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其它民族來此朝聖,包括阿拉伯人。
公元570年,來自麥加的哈希姆家族的穆罕默德誕生。父母早亡的穆罕默德早年跟隨叔父來到巴勒斯坦經商。接觸了基督教和猶太教。
公元620年,穆罕默德在吸收猶太教和基督教教義的基礎上,創立了伊斯蘭教。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地區的各個部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帝國——阿拉伯帝國。
公元7世紀後期,阿拉伯帝國占據了巴勒斯坦地區。根據阿拉伯的傳說,真主命令大天使帶著神獸將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穆德從麥加接到了耶路撒冷。
因此,耶路撒冷成為了伊斯蘭的第三大聖城(前兩大為麥加、麥地那)。
傳說耶路撒冷是穆罕默德面見真主的地區
耶路撒冷一城成為三個宗教的聖城,一定程度上因為三個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就註定了未來耶路撒冷被基督教勢力和伊斯蘭教勢力反覆爭奪。
公元7世紀之後,阿拉伯人(伊斯蘭教)大批遷入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地區,成為了這裡的主要居民。
此後,阿拉伯帝國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受阿拉伯人的影響,中亞的突厥人、波斯人皈依了伊斯蘭教。
阿拉伯帝國占據耶路撒冷
從公元7世紀到19世紀初的1000多年裡,除了11-13世紀時期基督教十字軍短暫奪回了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國之外,耶路撒冷長期被被伊斯蘭勢力以及阿拉伯人占據。
第一次十字軍占領耶路撒冷
公元16世紀時期,由塞爾柱突厥人(土耳其人祖先,信仰伊斯蘭教)建立的鄂圖曼帝國占據了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地區等鄂圖曼統治區的阿拉伯人成為了鄂圖曼的臣民。
鄂圖曼帝國占據耶路撒冷
鄂圖曼帝國是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帝國。為了穩固境內穆斯林的需要,鄂圖曼帝國其境內將聖城耶路撒冷和麥加、麥地那都交給了阿拉伯人管理。
鄂圖曼帝國是一個囊括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為了鞏固對龐大帝國的統治,鄂圖曼帝國採取了宗教寬容政策,允許猶太人、亞美尼亞人以及其他基督教民族在耶路撒冷聖城建立自己的教區,耶路撒冷城裡逐漸形成了四個教區並立的局面。
鄂圖曼帝國時期的耶路撒冷
二、以色列臨時定都特拉維夫
鄂圖曼帝國時期,猶太人散居亞歐的諸多地區。因為信仰猶太教,在基督教大本營的歐洲和伊斯蘭教為主的鄂圖曼帝國都被視為異類。
因此,猶太人在亞歐的國家擁有很少的土地。為了生存,猶太人多數從事商業和放貸活動。
鄂圖曼帝國境內的猶太人
鄂圖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堡占據著土耳其海峽這一要道,壟斷著歐亞商路。
鄂圖曼帝國占據著亞歐貿易通道
為了打破鄂圖曼帝國壟斷,歐洲各國開闢海上航路,打破鄂圖曼帝國的壟斷。
與此同時,歐洲各國通過器物改革和近代化軍事改革,完成了對鄂圖曼的反超。鄂圖曼帝國在戰爭中失利,逐漸衰落。鄂圖曼帝國龐大的領土成為了歐陸列強覬覦的目標。
19世紀,鄂圖曼帝國最後一次使用木質帆船海戰
19世紀50-60年代,英法通過武力逼迫鄂圖曼帝國下轄的埃及獨立。埃及成為了英國的「保護國」。
隨著埃及等地的「獨立」,鄂圖曼帝國名義上占據著巴勒斯坦等阿拉伯人聚居地區,實際上對這裡的管控越來越弱。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巴勒斯坦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成為了英法殖民列強覬覦的目標。
巴勒斯坦地區地處蘇伊士運河的通道
19世紀50-60年代,歐洲各國出現了經濟危機。一些民族主義者把矛頭直指猶太人,認為是猶太人擠占了本民族的工作崗位。歐洲各國掀起了反猶主義浪潮。
法國的諷刺猶太人漫畫
多數歐洲國家採取了驅逐猶太人的政策。猶太人面臨著成為難民的境地。一些猶太人離開歐洲前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越來越多的猶太人渴望回到祖居之地——迦南,重新建立猶太國家。
當時的巴勒斯坦已經成為英法勢力範圍,已經脫離鄂圖曼的控制。英國為實現控制巴勒斯坦的需要,不失時機鼓吹猶太復國主義,支持猶太人回到祖居地迦南(巴勒斯坦)地區。
1897年,瑞士巴塞爾召開的猶太復古主義會議
隨著鄂圖曼帝國的衰敗,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控制減弱,默認了猶太人回歸迦南。
公元19世紀時期,大批猶太人回到了迦南地區。猶太人古代建立的港口城市雅法成為了諸多人回歸的重要一站。
1876年,雅法人口已經到達1.7萬人。隨著此後猶太人的大批回歸,雅法城區難以容納更多的人口。
為了緩解雅法城市壓力的需要,1870年代猶太人在雅法的北郊建立定居點。這就是特拉維夫的前身。
1877年的雅法
20世紀初,雅法北郊地區人口規模逐漸擴大,猶太居民在雅法的北郊建立新城。1910年,猶太人將這裡命名為特拉維夫,意為春天的山丘。
20世紀初的特拉維夫設計圖
一戰時期,鄂圖曼帝國因為和英國的矛盾,加入了德國主導的同盟國陣營作戰。戰後,戰敗的鄂圖曼帝國被肢解。
原屬於鄂圖曼的阿拉伯地區被英法瓜分。成立了四個委任統治地——法屬的敘利亞、黎巴嫩,和英屬的約旦和巴勒斯坦(外約旦)。
其中,巴勒斯坦地區比較特殊。
其他三個地區都是阿拉伯人為主體,但巴勒斯坦地區卻有不少新移居的猶太人。
一戰時期,巴勒斯坦成為英國託管地
一戰後的英國為了防止阿拉伯人發展壯大,威脅自己在中東利益,延續了此前鼓勵猶太人遷入巴勒斯坦的政策。通過外交造勢、資金支持的方式讓猶太人遷入巴勒斯坦(外約旦)。
但耶路撒冷作為聖城,英國卻依然保持了原有的政策,允許四個教區形成自己的勢力範圍。英國規定所有建築都應採用當地的石料,形成了如今古樸莊重的老城風貌。
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之後,驅逐這裡的阿拉伯人建立,猶太人定居點,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愈加尖銳。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設立的猶太定居點
1921年,雅法爆發了阿拉伯人對猶太人的小規模衝突。數十名猶太人被阿拉伯人刺殺。部分猶居猶在雅法的太人離開雅法,遷移到北郊的特拉維夫。
北郊特拉維夫的人口逐漸超越雅法的人口,成為猶太人回歸後在迦南(巴勒斯坦)建立的第一座大城市。
20世紀30年代的特拉維夫
1930年代的歐洲政局的變化使得越來越多的猶太人遷居巴勒斯坦。1933年,納粹在德國取得執政地位後,大肆迫害猶太人。
1939年,德國發動二戰後,對德國以及其占領區的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政策。有大約600萬猶太人慘遭納粹毒手。
不堪忍受迫害的猶太人紛紛前往祖居之地。特拉維夫接收了最多的猶太人,成為了當時規模最大的猶太人定居點。
到二戰結束時,巴勒斯坦猶太人數量達到當地的1/3。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因為土地、聖城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矛盾衝突不斷。
一戰時期到二戰期間,阿拉伯人襲擊猶太人的車輛
二戰後,英國決定放棄迦南。與此同時,原英法委任統治的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均取得獨立。
然而,巴勒斯坦地區卻十分棘手。因為這裡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矛盾不斷,在這裡如何劃分猶太人國家和阿拉伯國家的範圍,聖城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更是中東地區一塊燙手山芋。
巴勒斯坦的土地劃分以及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交由聯合國解決。
1947年,根據聯合國巴勒斯坦分治計劃,猶太國家獲得了52%的土地,阿拉伯人獲得了約47%的領地。猶太國家主要分布在沿海的肥沃土地。耶路撒冷是聯合國託管的特殊地區。
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分治巴勒斯坦
阿拉伯人認為該協議偏袒猶太人,反對該劃分計劃。猶太人則贊成該協議的劃分。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則遲遲沒有建立。
1948年1月,猶太國家以色列在特拉維夫宣布成立。以色列成立之初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國家機關都在特拉維夫。
因此,特拉維夫成為了猶太人國家以色列的臨時首都。
以色列在特拉維夫宣告成立
以色列獨立之初和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土耳其、伊朗除外)之外的多數國家建立外交關係。都把領事館和大使館設置在特拉維夫。
三、 以色列宣布定都耶路撒冷
阿拉伯國家拒絕承認以色列的獨立使得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矛盾越來越激化。1948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
第一次中東戰爭
第一次中東戰爭的爆發,使得聯合國託管耶路撒冷的計劃落空。
戰前的耶路撒冷是一座有著16.5萬人口的城市。第一次中東戰爭以以色列的勝利告終。戰後,耶路撒冷被分為東西兩部分。
以色列占據了城市西部,城市東部被阿拉伯國家約旦占領。
耶路撒冷名義上是託管,實際上被以色列和約旦(阿拉伯人國家)分區占領。
約旦占據的東耶路撒冷
此後,大批猶太人遷居至耶路撒冷。這是猶太人離開該城近2000年後,再次回到這裡。
1949年4月,相距約30公里的特拉維夫和雅法合併,成立特拉維夫-雅法市,周邊一些在戰爭中人口減少的村莊也被併入該市。特拉維夫依然是以色列的首都。
耶路撒冷是猶太教的聖城,在以色列人心中地位十分重要。奪回了耶路撒冷西部之後,以色列迫不及待地在其占領區進行建設。
1950年,以色列的絕大多數部門——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包括總統府和總理府——均設在耶路撒冷市內。
以色列國會,位於耶路撒冷
此後,以色列全力加強耶路撒冷西部地區的城市建設。在以色列的建設下,耶路撒冷的西部人口數量逐漸超越特拉維夫,海法等一系列城市。
為了進一步稀釋阿拉伯人、穆斯林的比重。以色列在耶路撒冷遷入了不少猶太人。
當時耶路撒冷城東部依然在阿拉伯國家約旦的手裡。此外,以色列對於耶路撒冷西部的占領,沒有得到很多國家的承認。很多國家都把以色列首都寫作特拉維夫。
第一次中東戰爭使得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以色列更是藉機發動戰爭,恢復故都耶路撒冷。
1967年,以色列發動了第三次中東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
戰後,以色列占領了耶路撒冷全境。以色列對於新占領區境內的阿拉伯人採取軟硬兼施的方式。
一些阿拉伯人不堪忍受以色列的壓迫,被迫離開了耶路撒冷。
隨著大批猶太人的遷入和阿拉伯人的遷出。猶太人占據了耶路撒冷人口的多數。
以色列發行的占領耶路撒冷的郵票
1967年時期,耶路撒冷全市人口26萬。其中,猶太人占據74%,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占據約15%的比重。
此時的民族解放運動席捲全球,越來越多的亞非國家支持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運動,譴責以色列。
聯合國雖然多次譴責以色列侵占阿拉伯領土的行動,卻沒有出台相關制裁措施。
1980年,以色列出台了《基本法》,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遠的與不可分割的首都」。
1980年,以色列出台的《基本法》
以色列此舉不僅是對於阿拉伯世界的挑釁,更是對聯合國權威的挑釁。為此,聯合國安理會出台了第478號決議,譴責以色列占據東耶路撒冷。該決議得到諸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
以色列強硬表示拒絕接受該提案:「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的事實不可改變。」
1988年,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組織宣布成立,成為了聯合國的觀察員國,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終於成立,阿拉伯國家也定都耶路撒冷。
但該城一直被以色列占據。巴勒斯坦的臨時首都則設置在拉姆安拉。
巴勒斯坦臨時首都拉姆安拉
耶路撒冷成為了巴勒斯坦人遙不可及的夢想。
目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邊境大約集中在加沙以及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的國土被以色列分割為兩個不相鄰部分。
而耶路撒冷則處於以色列、巴勒斯坦的邊境地區。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的大致邊境
耶路撒冷依然被以色列牢牢控制。以色列行政區劃包括六個區,耶路撒冷是其中的一個區。
以色列的行政區,耶路撒冷屬於一個區
以色列雖然通過了《基本法》,但該法令沒有得到大多數國家的支持。
目前,除土耳其 (非阿拉伯國家) 、中亞五國(非阿拉伯國家)、約旦、埃及、摩洛哥等這幾個為伊斯蘭教為主 (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和以色列斷交) 的國家外,大多數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均拒絕承認以色列。
承認以色列並和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有165個。絕大多數國家的駐以色列大使館設立在特拉維夫而非耶路撒冷。
美國作為以色列的傳統盟友,最初把總領事館設在特拉維夫。特朗普擔任總統後,出於加強和以色列關係,控制中東的需要,特朗普做出了驚人決定。
2017年12月6日,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在白宮外交廳宣布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2017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訪問耶路撒冷
2019年,美國直接把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美國成為了第一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的大國。此後,有少數國家也承認以色列首都為耶路撒冷。
然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多數國家以及聯合國依然把特拉維夫寫成以色列首都。
以色列除了國防部門設置在特拉維夫之外,包括總統府,總理辦公室、國會在內的其餘政府部門已經全部遷至耶路撒冷。
以色列國防部,位於特拉維夫
以色列雖然多年打仗,但他們憑藉著西方國家的武器支持以及本身具有強大的科技實力發展工農業,成為了中東唯一的已開發國家。
目前,以色列共有15個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包括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雅法。
以色列的法定首都耶路撒冷有70多萬人口,在以色列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
如今的耶路撒冷被分為基督徒區,亞美尼亞區,猶太區和穆斯林區。基督徒區,亞美尼亞區和猶太區位於西部 ,穆斯林區位於城市東北部。
耶路撒冷城市分區
截止2010年,耶路撒冷有70萬人口。其中,猶太人占據62.5%,33%為穆斯林。猶太人比重比1967年下降了9%。
耶路撒冷地處敏感位置,時常容易遭遇極端組織的襲擊。因此,耶路撒冷,尤其是東部地區都有荷槍實彈的以色列警察把持。
以色列占據耶路撒冷。遠處的清真寺一直是巴以的敏感神經
耶路撒冷猶太人比重下降,是因為這座城市的宗教氣氛過於濃重,很多猶太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被保守教義束縛,也不希望生活在與阿拉伯人衝突前沿。
因此,許多年輕的猶太人遷往特拉維夫、海法等相對自由開放的沿海發達城市。
與之相比,特拉維夫-雅法人口達到38萬,猶太人占據91%的絕對優勢。
以色列建立了發達的鐵路、公路和航空將的土地連接起來。特拉維夫擁有以色列最大的國際機場——本·古里安國際機場。特拉維夫憑藉著遠離是非之地的優勢,成為了以色列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特拉維夫夜景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