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洲,巴西和阿根廷是面積最大的兩個國家,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兩個國家。
巴拉圭,只是夾在阿根廷、巴西兩個大國之間的內陸小國。
南美洲地圖
然而,巴拉圭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國,卻在1864年和1865年先後向巴西和阿根廷開戰。巴拉圭戰爭。
1870年,宣布發動戰爭的巴拉圭總統小洛佩斯被巴西軍隊擊斃,巴拉圭戰敗。
巴拉圭戰爭繪畫
戰後,巴拉圭割讓大約1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給阿根廷和巴西,占巴拉圭原國土面積的30%。領土損失使得巴拉圭首都亞松森淪為邊境城市。
戰爭使得巴拉圭國運的一落千丈。
戰前巴拉圭全國人有40萬,戰爭造成了巴拉圭人口損失20萬至25萬之間,占據巴拉圭全國人口的50%。戰後,巴拉圭全國男性人口只有2萬左右。
戰後巴拉圭的難民
直到20世紀20年代,巴拉圭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才從混亂和人口損失中恢復到戰前數量。
那麼,巴拉圭為什麼如此不自量力,同時硬剛阿根廷和巴西兩個南美洲大國呢?
一、錯綜複雜的領土爭議
巴拉圭與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之間的戰爭,歸根於拉普拉塔河的爭端。
拉普拉塔河全長4000多公里,起源於巴西高原,中游地區主要是海拔低於500米的平原。流經今天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
該地區下游地區地勢平坦,可通航里程長達3000多公里,將巴拉圭首都亞松森、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和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連接起來,是南美航運價值最高的河流。
拉普拉塔河流域
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的矛盾早在殖民時期就已經埋下。
從16世紀到18世紀,西班牙、葡萄牙開啟了瓜分南美大陸的歷程。西班牙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土地。葡萄牙占據了南美洲東南部,也就是今天的巴西。
西班牙、葡萄牙瓜分南美殖民地
西班牙、葡萄牙兩國都對於南美洲爭議的焦點是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流域地區。
1776年,西班牙殖民者將拉普拉塔河流域劃歸拉普拉塔總督轄區管轄,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拉普拉塔河下游地區是總督轄區的核心地區,人口主要是西班牙殖民者的後裔(土生白人)為主。
拉普拉塔總督轄區主要分為核心區、東岸地區、巴拉圭和上秘魯幾個省。
拉普拉塔總督轄區
巴拉圭所在的省地處熱帶,不是西班牙殖民者重點開發的地區。
因此,除了首府亞松森之外,其餘地區以瓜拉尼人(印第安人的一支)和梅斯蒂索人(西班牙人和瓜拉尼人的混血)為主。說西班牙語和瓜拉尼語。
巴拉圭球星聖克魯斯,長相更像梅斯蒂索人(西班牙和瓜拉尼人混血)
巴拉圭地區對於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核心的拉普拉塔總督轄區的認同感不高。這為日後阿根廷和巴拉圭的關係不佳埋下隱患。
拉普拉塔河流域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角斗場。下游的烏拉圭河、上游阿帕河的問題是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兩大矛盾。
拉普拉塔河
阿帕河流地區(劃歸巴拉圭省)大部分被西班牙占據,葡萄牙則覬覦該地區的磷酸鹽資源。這為日後巴拉圭、巴西衝突埋下伏筆。
西班牙、葡萄牙競爭的焦點阿帕河(紅色)和烏拉圭河(黃色)
19世紀初,受北美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南美大陸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1810年,拉普拉塔總督轄區的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發動了五月起義,打響了南美南部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第一槍。
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反對西班牙獨立運動
1811年,巴拉圭在拉普拉塔總督轄區整體未獨立的情況下,率先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
巴拉圭獨立的第一任人物:弗朗西斯
巴拉圭的獨立引起了拉普拉塔總督轄區革命者的不滿。此外,在拉普拉塔總督轄區內部,西岸和東岸地區(中央集權和聯邦制)因為建國理念而矛盾重重。
當時的拉普拉塔總督轄區主要面對西班牙殖民者的鬥爭,沒有出兵巴拉圭。
烏拉圭河東岸地區,與葡屬巴西沒有大型山脈、河流的阻擋。拉普拉塔河的獨立運動極易影響到葡屬巴西。這引起了葡萄牙殖民者的不安。
烏拉圭和巴西,之間沒有大山大川阻擋
1816年,葡萄牙出兵幫助西班牙殖民者撲滅了烏拉圭的獨立運動,並順帶占領了烏拉圭。
葡萄牙占領烏拉圭
1816年,布宜諾斯艾利斯為首的西岸地區甩掉東岸地區,自行建國。將拉普拉塔更名為阿根廷。
阿根廷獨立後,一直拒絕承認巴拉圭的獨立。
西屬美洲的運動影響到了葡屬美洲。1822年,巴西宣布脫離葡萄牙獨立。獨立後的巴西繼承了獨立前的疆域(包括占領的烏拉圭領土)。
1822年,巴西獨立後的疆域,包括占領的烏拉圭
巴西獨立後,阿根廷拒不承認烏拉圭是巴西的一部分。阿根廷和巴西因為烏拉圭河東岸前途問題齟齬不斷,兩國甚至擦槍走火。
1828年,在英國的支持下,阿根廷和巴西簽署《蒙得維的亞和約》承認了烏拉圭的獨立。
烏拉圭獨立後,長期作為阿根廷和巴西之間的緩衝國而存在。
1828年,烏拉圭獨立
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問題解決後,拉普拉塔河流域問題主要集中在巴拉圭問題上。
巴西和巴拉圭關於阿帕河邊境問題一直以來是懸在兩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巴拉圭和阿根廷之間主要是獨立的合法性問題上。阿根廷長期不承認巴拉圭是一個獨立國家。
巴拉圭和阿根廷、巴西的爭議
二、巴拉圭向巴西宣戰
巴拉圭與巴西、阿根廷的矛盾使得深處內陸的巴拉圭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困難。獨立之初的巴拉圭是南美唯一的內陸國家(當時的玻利維亞是沿海國)。
拉普拉塔河是巴拉圭對外的主要窗口。巴拉圭地處拉普拉塔河的中游地區,下游的入海口主要掌握在阿根廷和烏拉圭手裡。
拉普拉塔河流域可通航位置(紅色方框)
獨立之初的巴拉圭主要發展農業經濟。1844年,老洛佩斯成為了巴拉圭的總統。
老洛佩斯治下的巴拉圭注重發展和歐美的關係,鼓勵對外貿易,發展巴拉圭經濟。
卡洛斯-洛佩斯(老洛佩斯)
經歷了老洛佩斯十幾年的嘔心瀝血,巴拉圭成為了南美重要的經濟強國。
到1862年老洛佩斯去世前,巴拉圭成為了南美第一個擁有近代化鐵路的國家。
1862年,巴拉圭的GDP為110萬美元,高居南美第二。當時的巴拉圭經濟規模高於阿根廷,僅次於人口數量龐大的巴西。
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的火車站
1862年,老洛佩斯去世後,他的兒子小洛佩斯繼承了位置。當時巴拉圭和阿根廷、巴西的關係依舊緊張。小洛佩斯繼位前主要在巴拉圭軍工部門工作。
他希望發展強大的軍工業,打破阿根廷和巴西對巴拉圭的封鎖。
小洛佩斯發展軍工業引起了巴西和阿根廷的強烈不安。因為巴西和阿根廷希望把巴拉圭變成兩國之間的緩衝國。
因此,巴西和阿根廷屢次通過妖魔化巴拉圭的方式,達到備戰的目的。
弗朗西斯·洛佩斯
拉普拉塔河的最佳入海口在烏拉圭境內。然而,巴拉圭和烏拉圭並不接壤。巴拉圭希望將自己的觸手伸向烏拉圭。
烏拉圭從1828年獨立後,處於長期的內亂之中。其中代表自由派的紅黨和代表保守派的白黨是當時烏拉圭政壇的兩大政黨。
當時,烏拉圭紅黨掌握了政權。巴拉圭在烏拉圭扶持烏拉圭白黨,對抗巴西支持的紅黨。
烏拉圭獨立後的政變
巴拉圭在烏拉圭扶持反對派的做法,引起了巴西的不滿。
1864年4月,巴西在烏拉圭全面扶持紅黨上台。巴西與巴拉圭關於阿帕河問題浮出水面,這使得巴西和巴拉圭的關係逐漸惡化。
巴拉圭總統小洛佩斯認為自己有強大的軍隊,可以藉助攻打巴西,占據巴西西南部領土的方式,打開進入烏拉圭的陸路通道。
戰前的地圖:巴拉圭希望占領巴西西南土地,打通烏拉圭
1864年11月,巴拉圭總統小洛佩斯警告巴西不要干涉烏拉圭事務無果後,向巴西宣戰。巴拉圭和巴西戰爭爆發。
小洛佩斯希望通過戰爭,逼迫巴西割讓領土,實現巴拉圭和烏拉圭的接壤。
戰爭之初,巴拉圭軍隊一度推進到巴西境內。然而,巴拉圭全國人口只有50萬,巴西有1000多萬人口。
雖然巴拉圭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但面對人口數量多於自己的巴西軍隊,巴拉圭軍隊始終難以占到便宜。
巴拉圭·巴西海戰
巴西短時間內組織起大約5萬黑奴參軍。到1864年年底,巴拉圭的軍隊被巴西軍隊打回本土。巴拉圭通過占領巴西領土,直通烏拉圭的計劃就此破產。
三、阿根廷加入戰營
巴西和巴拉圭戰爭之初,阿根廷希望巴西、巴拉圭相互鬥爭以至於兩國相互削弱。因此,阿根廷原本選擇了保持中立,坐山觀虎鬥的策略。
然而,小洛佩斯卻把阿根廷直接推向了敵方陣營。占領巴西領土進軍烏拉圭的計劃失敗後,小洛佩斯把目光瞄向了阿根廷。
阿根廷的科連特斯省是巴拉圭進出烏拉圭最近的通道。1865年4月,小洛佩斯向阿根廷提出借道科連特斯省,進軍烏拉圭的要求。
阿根廷科連特斯省的地圖
阿根廷原本不承認巴拉圭獨立,兩國關係一直以來很難有好轉。巴拉圭提出的借道要求,極有可能變相將科連特斯省據為己有,進而吞併阿根廷其它領土。
阿根廷拒絕了巴拉圭借道科連特斯省進軍烏拉圭的無理要求。
1865年4月底,巴拉圭強行將軍隊進入阿根廷的科連特斯省。此舉激怒了阿根廷。
1865年5月1日,阿根廷同巴西和烏拉圭(紅黨政府)建立了同盟,簽署秘密協定,決定占領巴拉圭並瓜分其領土。
三國同盟的確立,意味著巴拉圭陷入了三面作戰危機。
四、巴拉圭遭遇肢解
三國同盟戰爭初期,巴西和阿根廷協助烏拉圭紅黨政府對付白黨勢力的叛亂。巴拉圭總統小洛佩斯希望攻占阿根廷、巴西的領土,幫助烏拉圭白黨政府。
然而,巴拉圭總人口常備軍隊約2.8萬人。對比之下,巴西常備軍隊有1.5-2萬(不包括國民警衛隊),阿根廷常備軍隊有2-3萬。烏拉圭常備軍力有5000人。
三國同盟軍隊無論是人口數量還是軍備人口都優於巴拉圭。這使得巴拉圭的速勝願望走向破滅。
1865年6月,巴拉圭海軍與巴西海軍在拉普拉塔河沿岸里亞丘埃洛附近水域的激戰中遭遇慘敗。巴拉圭對外水上交通被阿根廷和巴西堵死。
巴西 -巴拉圭里亞丘埃洛戰爭
1866年5月爆發的圖尤蒂戰役成為了巴拉圭戰爭的轉折點。此役巴拉圭軍隊傷亡1萬多人,損失大半。
此役過後,巴拉圭不僅無法進攻阿根廷和巴西,控制烏拉圭,還要防止阿根廷、巴西軍隊進入巴拉圭。
圖尤蒂戰役
此時,拉普拉塔河沿線聯軍已經封鎖河道,巴拉圭海軍也全軍覆沒,巴拉圭國內的工業不僅停止了,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巴拉圭戰爭中,巴拉圭軍隊被困死
此役過後,小洛佩斯動員全國青壯年參軍,保衛國家。
為了對付巴拉圭,巴西更是以參軍獲得自由為口號,號召國內黑奴參軍。一時間,14萬黑奴組成了的巴西軍隊。盟軍的數量已經數十倍於巴拉圭軍隊。
戰爭來到1868年,巴拉圭總統小洛佩斯為了彌補兵源不足,把徵兵年齡調低至12歲。這加速了巴拉圭的滅亡。
1869年1月,巴拉圭首都亞松森被三國同盟軍隊攻陷。
巴拉圭軍隊被全殲
小洛佩斯帶著1萬人的游擊隊進入巴拉圭的叢林,騷擾三國同盟軍隊。這一招雖然傷亡敵軍,但此時巴拉圭兵力已經越來越成為問題。
此後,小洛佩斯甚至讓8歲男孩帶上假鬍子與敵人作戰。
巴拉圭軍隊徵兵,面向孩子
1870年3月,彈盡糧絕的小洛佩斯被巴西軍隊擊斃。巴拉圭戰爭以巴拉圭的慘痛失利告終。
小洛佩斯,被巴西軍隊擊斃
戰後,巴拉圭首都亞松森被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三國占領。小洛佩斯的反對者里瓦羅拉擔任巴拉圭總統。
里瓦羅拉和三國同盟簽署了和平條約,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巴拉圭與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的關係。
戰敗的巴拉圭也遭遇了領土損失。巴拉圭南部割讓給阿根廷,成為了阿根廷的福莫薩省。巴拉圭首都亞松森成為了邊境城市。
阿根廷的擴張
巴拉圭東北部部領土割讓給巴西,成為了巴西南馬托格羅索州的一部分。巴拉圭共損失了1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占據當時巴拉圭領土的30%。
戰後,巴拉圭喪失的領土
巴拉圭賠償高達13億比索(約合680萬美元)的戰爭賠款,這筆賠款相當於戰前巴拉圭6年的國民生產總值,衝垮了國民經濟。
戰後,巴拉圭的人口從戰前的40萬銳減至20萬。成年男子只有2萬。大批成年男性人口損失使得巴拉圭戰後遭遇嚴重的入口危機。
戰後巴拉圭的難民,以孩子為主
這是一場由小洛佩斯為實現個人野心發動的戰爭。戰爭打斷了巴拉圭的近代化進程。巴拉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恢復人口、發展經濟。
為了恢復人口,巴拉圭政府通過鼓勵義大利、德意志戰亂移民,默許偷情(主要方式)等方式恢復人口數量。直到20世紀20年代,巴拉圭人口恢復到戰爭之前的水平。
從巴拉圭戰爭後到二戰前,巴拉圭修復和阿根廷、巴西的關係,把這兩國作為自己在南美的主要貿易夥伴。
巴拉圭通過修復關係,獲得了經濟上的好處。巴拉圭船隻獲得了進出拉普拉塔河、進出大西洋的機會。
1979年,巴拉圭和巴西修建了伊泰普水電站(巴西、巴拉圭邊境),每年從水電站獲得了重大收益。
巴拉圭和巴西修建的伊泰普水電站
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4國總統在巴拉圭首都簽署《亞松森條約》,宣布建立南方共同市場(簡稱「南共市」)。該條約於當年11月29日正式生效。
1995年1月1日南共市正式運行。該經濟組織的運行使得巴拉圭和阿根廷、巴西、烏拉圭等拉普拉塔河沿岸國家連在一起,帶動了巴拉圭經濟的發展。
四國組成南方共同體市場
雖然巴拉圭如今和阿根廷、巴西、烏拉圭的關係已經恢復。但受制於地處內陸的影響,巴拉圭的經濟發展程度依然低於上述國家。
2022年,巴拉圭人均GDP為5600美元,目前仍低於烏拉圭(1.8萬美元)、阿根廷(1.2萬美元)和巴西(9600美元)。
長期作者|雄鷹
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