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朝下裝進-196℃液氮罐,超3000個冷凍人等待喚醒,有希望成功嗎?

2022-08-13     環球情報員

原標題:頭朝下裝進-196℃液氮罐,超3000個冷凍人等待喚醒,有希望成功嗎?

頭朝下裝進-196℃的液氮罐中,身體慢慢被冰層覆蓋,變得堅硬。這不是科幻大片裡面的驚人情節,而是現代人體冷凍技術的最後一步。

眾所周知,自然界中熊、蛇等動物可以憑藉冬眠度過長達數月的寒冷冬季;某些溫帶海域的牡蠣等軟體生物,在冬季零下20~30℃的夜晚會凍成冰雕,然而在潮水回漲化凍後,它們依舊存活。

由此,上世紀60年代,美科學家羅伯特·艾汀格在其作品《永生的期盼》中正式提出了「人體冷凍」的假設,即危重人群可以通過類似冰凍手段進入「休眠」,將時間暫停,以求在技術更先進的未來解凍復活。

這個設想至今聽來都非常瘋狂,但在死亡面前,或許是本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很快就有人選擇了嘗試。

1967年,美物理學家詹姆斯·貝德福由於身患肺癌,且已至晚期。面對這種絕症,沒有退路的詹姆斯接受了羅伯特的勸說,在支付了50年冷凍費用後,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冷凍人」。

當心臟停止跳動,醫生宣布其在臨床上已經死亡時,技術人員迅速用特製的「冷凍保護液」取代了他身體中的血液,經過一系列繁複措施後,詹姆斯的身體被正式放入-196℃的液氮罐中,等待50年後的人工喚醒。

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伴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後續嘗試者日益增多。更有甚者將「人體冷凍」視為葬禮的另一種方式,如果手頭有點緊,還能選擇8萬美元的「純大腦」冷凍套餐。相比變成灰燼,他們寄希望於通過這種方式去搏一張永生的船票。

目前全球共有4家人體冷凍機構,分別是美國的Alcor、CI,俄羅斯的KrioRus,以及中國的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迄今為止,已有累計超3000人參與冷凍,提前預約人數更是與日俱增。PayPal聯合創始人、億萬富豪彼得蒂爾就曾表示,他已首付20萬美元在Alcor給自己預定好了「冷凍套餐」。

當然,冷凍人能否被喚醒仍舊是一個未知數。就像原本應該在2017年「甦醒」的詹姆斯,逾期5年仍留在冷凍罐中。如彼得蒂爾等富人只是將其視為人類在生命盡頭進行掙扎的最後手段。相比之下,他們更熱衷於在活著的時候去追求留住歲月的方法,技術與錢結合就能砸出各種各樣的「續命術」。

2013年,哈佛教授辛克萊爾在一項實驗中發現,持續一周外源性補充1號輔酶(「沐艾茵」核心物質)後,長壽蛋白sirtuins活性得到顯著激活,18個月大(相當於人類60歲)的暮年實驗鼠剩餘壽命延長近3成,多項老化指標(肌肉/毛髮/骨骼)顯著逆轉。在後續華盛頓大學、慶應大學等跟進的臨床實驗中,該物質在人體中也表現出明顯效果。

這一發現令人振奮,全球生物科技企迅速推動其轉化落地,面世早期喊出了2萬元1克的價格,成為富人專屬。到2017年,香港生物科技企GeneHarbor研發出全球首款酶法此類補劑「沐艾茵」,即使價格仍舊高達4位數,但相比初期已經堪稱平價,次年上線京東後就收割了不少高端用戶。更有甚者一次性購買幾十瓶,全家人一起服用。

當然,與人體冷凍以待「永生」的追求不同,當前技術手段更多是偏向於改善健康狀況和拉長人類生存期,參考「沐艾茵」超2萬條評價,大眾反饋多集中在「精力充沛」、「睡眠改善」等方面。

儘管如此,雖然依舊無法攻克「永生」這一難題,但生命抗老科技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冷凍人有被喚醒的可能。

此前,俄羅斯科學家在知名期刊《Current Biology》發文表示,他們將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冰封了42000年之久的線蟲重新「喚醒」,並且能夠正常的進食、活動,甚至繁衍後代。生物學家認為,如果能夠進一步揭示其中機制,或許可以將這一幕在冷凍人身上重現。

給人帶來更多希望的則是在2017年和2020年,2個被命名為Molly和Emma的人類胚胎,在冰凍近30年後,藉助人體成功分娩。

或許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如今已經沉睡的那3000多人,在未來能夠等到甦醒的那一天。當然,最終的答案只有時間才能知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427e594439759a2f59d156675d95b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