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證50狂飆!私募策略早已布局這一板塊?

2023-11-28   雪球

原標題:北證50狂飆!私募策略早已布局這一板塊?

北證50狂飆!私募策略早已布局這一板塊?

風險提示:本文為轉載文章,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風雲君的研究筆記

來源:雪球

昨天北證50繼續大漲逾9%,創年內新高!過去一段時間,市場最熱的主題,大概就是它了。勢頭之猛,似乎連「華為智駕」、「微短爽劇」也難及十一。

作為代表的北證50,自底部一馬平川、毫無壓力地反彈了50%+。而同期的中證1000隻有3%左右的收益,創業板指和滬深300更只是一個負收益的狀態。

北交所的狂飆,直接的原因大概有這麼幾個: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首批北證主題基金開放申贖」。2021年11月19日,易方達等多家基金旗下共計8隻北交所主題基金開啟募資,這8隻產品均採取兩年定開的形式,最近正是其第一個2年的開放期。而截至上個月月底的北證50,在過去一年半里的走勢卻是下圖這樣的,與其掛鉤的產品表現自然也……可以說,相關資金有著非常強的拉升訴求。

與此相配合的政策當然也是非常必要的,包括證監會收緊主板的IPO條件、放寬北交所的准入、以及啟動新的號碼段以增強北交所股票的辨識度等,都是非常好的點燃情緒的引子。

有人說,北交所的狂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此前市場小微市值風格的延續和強化!而小微盤的風格,正是對漫長熊市的一種「無聲控訴」——既然不看經濟基本面,不看政策導向,那就亂炒嘍?

這種說法看似邏輯非常絲滑,但深入看下就會察覺其中的問題。

的確,北交所的股票在市值上都非常地小,平均市值只有10億多一些,甚至比我們傳統理解的小市值還要小很多。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飆升的北證50和小微市值(以wind小市值為例),還是有非常大的差異的。

首先成分股數量而言,二者有量級上的差異,成分股少使得資金的共識更易達成;再者,從總市值來看,北證50隻有萬得小市值的1%,過去一個月的日均成交額甚至1%都不到。更重要的是,北交所當下的投資門檻遠遠高於主板,所以散戶資金比較有限,這使得北交所的參與者結構和主板的差異非常大。

以上因素,都使得北交所的投資機會和小微板塊的投資機會不可同日而語:沒有資金容量、沒有超額環境,也就沒有可持續的盈利貢獻。

所以,要說我們個人投資人在做私募布局時,如何抓住這個機會?答案很可能就是:很難抓,風雲君也建議大夥不要去抓。至少就的當下而言,沒有哪家管理人明言有大倉位的北交所股票。主觀沒有,量化也沒有。

這裡就量化策略展開說一句,這兩年的小市值指增,的確超額明顯。其中的核心超額來源乃是「投資廣度」以及「錯誤定價」的程度。可投股票越多,對量化越有利;而機構資金越少、散戶資金越多,對量化越有利。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北交所滿足哪個呢?顯然都不滿足。所以,要說北證的狂飆是小市值風格的延續、強化、乃至高潮,表面看似有道理,但於私募投資並無意義。還是回歸到基本邏輯,相信管理人,相信超額來源,紮實選品吧!

對於選品方面,風雲君所在的厚雪長坡俱樂部一定能夠滿足你的需求。想要解鎖私募精品課程,學習私募核心策略,提升對私募策略的基礎認知,做好資產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