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機構共探硬科技投資機會

2023-12-25   雪球

原標題:多機構共探硬科技投資機會

2023年作為科技板塊投資大年,ChatGPT、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領域陸續帶動了A股科技板塊的投資情緒,明年科技板塊將如何表現?又有哪些細分領域存在投資機會?

12月16日,在「2023年雪球嘉年華」主會場,雪球人氣用戶@郭荊璞 與湘財基金研究部總經理、基金經理徐亦達,國泰基金總經理助理、量化投資部總監梁杏,鵬華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資部總經理蘇俊傑,富國基金量化投資部ETF投資總監王樂樂幾位長期關注大科技投資領域的專業投資者,針對科技板塊的相關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做好硬科技投資,去偽存真是關鍵

郭荊璞:在硬科技賽道里怎麼平衡風險和收益、短期收益和長期價值?

徐亦達:做好硬科技投資,去偽存真是關鍵。首先,硬科技領域的投資,一定要具體、清晰地了解硬科技領域到底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不同發展階段在投資上的處理是非常不同的。

具體而言,當發展階段處於賠率相對合適、下行風險相對可控、上行機會相對更有吸引力的階段,建議可以適當做一些硬科技領域的投資。同時,還需要匹配相對穩健的投資策略,這樣一來或許能夠在硬科技的主動投資上,爭取實現兼顧短期和長期,去偽存真的目標。

國內晶片半導體企業的發展前景

郭荊璞:如何看待中國晶片、半導體的企業未來發展的前景?能出現中國的「英偉達」嗎?

梁杏:當前我國晶片產業在先進位程的領域和世界上最發達的水平還有差距,整個晶片產業鏈分成上游的設備跟材料、中游的設計跟製造還有下游的封裝跟測試。從產業鏈看,我國在封裝測試方面是最強的,能夠排到全世界前5,但是設計和製造可能沒有那麼靠前,而最「卡脖子」的是上游的設備跟材料。

晶片是信息時代的石油,晶片下游有很多行業,比如通信行業、計算機行業、新能源行業等。晶片大約有30%—40%的需求分布在通信領域和計算機領域。現在比較熱門的計算機領域包括數字化、智能駕駛、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的需求占比大約是30%左右。新能源汽車往智能化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大量的晶片,占比約20%左右。當前純粹人工智慧晶片的占比暫時還不高,但是未來人工智慧對晶片的需求占比一定會有大的提升。

我們對照看國內,國內有好幾家做AI晶片的公司,包括上市的和沒有上市的。在國家政策的導向、資金、人才的支持下,國內AI晶片公司最終還是可以突破的,可能不會那麼快,但是我們會有到達終點的那一天,可能是5—10年,也有可能是10—20年,但是我們肯定還是會有到達彼岸的那一天。

未來硬科技在投資中有望發揮更多作用

郭荊璞:如何實現人工智慧和傳統的多因子框架的融合?

蘇俊傑:隨著技術的發展,算力、算法在投資當中也有了更多的應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AI,還是先進的算法、算力,在投資中的都屬於工具範疇。

具體來講有兩個維度,其一:應用一些新的先進算法,接觸到原來沒法處理或者處理起來不是很方便的一些數據,包括一些另類的、非結構化的數據。

其二:AI算力的加持能夠使你在處理信息維度上比別人多一些優勢。隨著行業格局不斷發生變化,市場也越來越有效,競爭也將更加激烈,新的數據、新的方法、新的技術應用或是大勢所趨。

未來科技方向在哪?

郭荊璞:中國過去這些年科技的發展,包括世界級的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究竟是因為科技發展得好,還是因為市場特別大?未來哪些方向會帶來產業發展?

王樂樂:我們在投資的時候在思考,哪些板塊未來有爆發力,主要從需求和供給兩個維度來研究。創新能力是提供的供給能力、是在全球產業鏈提高切分蛋糕比例 能力,需求能力是做大蛋糕的能力。

只有需求起來了,才能帶來產業的發展,通過創新來提升市場份額,他們合在一起決定了板塊或者公司的基本面盈利。

對於投資來說,還需要考慮估值,估值是否把未來過度透支了。過貴的估值會造成風險。

站在今天,我們需要考慮的是: 哪些公司、哪些板塊能實現0到1的突破,同時估值不要太貴。未來哪些方向會帶來產業發展呢?

第一是汽車的智能化,未來汽車智能化是硬科技發展裡面比較明確的一個賽道。汽車行業的競爭,上半場電動化的競爭,下半場就是智能化的競爭,目前汽車智能化、娛樂化的零部件滲透率還非常低,隨著華為造車、小米造車等等,汽車智能化的升級可能成為市場投入力度比較大的方向。

第二是方向可就是數據產業的發展、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我們國家把數據要素作為生產要素來理解,數據的交易確權、數據資產計入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以及國家設立數據交易所等,都是圍繞著數據的使用、數據對經濟效率的提升等方向,數據產業有可能會帶來滲透率的全面提升,這也是一個0到1的階段。

第三是比較重要的方向是央企創新能力帶來市場超預期的可能,最近央企創新ETF被一些機構投資者大量增持,或許就有這方面的考慮。當前我國大力增強國有企業的創新能力,我們藉助研發投入來衡量創新投入的過程、通過行業專利數量來衡量創新投入的結果,通過ROE來衡量創新的實際效益。通過這三個維度來篩選出創新能力比較強的央企創新公司,構成了央企創新ETF的成分股。

總結來說,硬科技的投資和創新伴隨著需求的提升,伴隨著產業邏輯的變化,而不同產業的邏輯是不一樣的。

新能源車是主動權益不可錯過的賽道

郭荊璞:您怎麼看汽車智能化、電子化?

徐亦達:硬科技行業,既要看我們有沒有較高性價比、較高規模規模的供給,也要看需求。我國在製造業方面處於世界領先位置,汽車製造業在全球來看都是有比較優勢的,無論是從質量還是從體量、效率等層面。

從全球來看,我們現在也在逐步從出口走向全球,中國的新能源車的製造能力正在向全球輸出。而從供需角度來看,整個新能源車作為當下全市場中仍然保持景氣上行的行業,這是非常稀缺的。

是整車好還是零部件好?從主動權益來看,是各有特點的。從整車來講,首先是要篩選現存體量、生產效率、綜合製造成本有較明顯優勢的優質車企,另外也可以看一些新勢力的車企,以及成長速度相對較快的企業。

從零部件來講,平台化的車企、零部件的企業是值得關注的,另外在智能化這個方向有突出特色,有較高壁壘的企業也是值得關注的。

還有新能源產業鏈中,有很多跟未來3-5年後的機器人產業鏈是有共通的生產環節。在零部件裡面,未來在機器人賽道也能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樣的企業也都是值得去關注的。總體來說,新能源車是主動權益里不容錯過的一個賽道。

看好科創板的未來前景

郭荊璞:您怎麼看科創板的投資機會?

梁杏:當前還是蠻看好科創板或者科創板100方向的未來的。

先來簡單說一下科創50和科創100的區別。科創板100指數的市值要更小一些,大約是科創板的第51到第150個股票的集合,平均市值差不多是150億元左右。但是科創板50的市值是500多億左右,因此市值的差異應該還是比較大的。

科創板100因為市值更小,彈性相對來說也就更大,業績表現或者業績增速的預期也非常高。行業分布方面,科創50更偏重晶片或者電子行業更多,但是科創板100指數相對來說比較均衡,醫藥、電子、機械是前三大行業。

我們認為晶片當前處於底部向上的周期,明年電子產品的消費可能會重新回到上行周期,也會帶動整個晶片產業的需求拉升。

醫藥行業用四個底部總結,包括集采政策周期的底部、估值的底部、基本面的底部、創新周期爆發的底部。

明年我們既看好晶片行業的發展,也看好醫藥行業的發展和表現,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很可能是崎嶇向上的。所以我們也比較看好科創板100指數的表現。可以說,選擇科創板就是跟國家戰略站在一起,選擇科創板100這個指數就是跟市場的彈性站在一起。

指數基金是中小投資者的好選擇

郭荊璞:指數基金和指數增強基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它們分別適合什麼樣的投資者?

蘇俊傑:指數基金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講就是好選擇。這兩類基金的區別一個是有Alpha,一個是沒有Alpha。

當下指增的產品還是有吸引力的,從過去十年整個歷史業績的情況來看,還是有比較穩定的Alpha,但是拉長周期來看,尤其是涉及到喜歡做一些交易的投資者,ETF是或是較好的選擇。

從風格的角度講,科創100第一是「小盤+科技」,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第一個重點任務就是以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的產業體系,而第二個方向是小市值。對於指數基金的選擇,短期、中期、長期可能有不同的方向,紅利期選Alpha,追求彈性的選科創100,偏好長期持有的,所有的寬基指數都是可以選擇的,它們代表著整個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

未來投資方向在哪裡?

郭荊璞:我國未來有哪些發展方向值得投資?

王樂樂:一個標的能不能掙錢是核心,只有具備堅實的商業模式,它的股價才能相對比較穩健,或者投資的價值才能比較突出。所以建議大家關注,一個是產業是不是改善的方向;其次,方向改善之後這個產業能不能穩得住,能不能變大。

除此之外,我們需要考慮的是現在資本市場面臨的背景是什麼?是宏觀經濟穩健、有大量的流動性,在流動性寬鬆的背景之下,和宏觀經濟聯動性較弱的小微盤往往表現活躍,從市場來上說,北證50作為小微盤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政策催化下,容易成為進攻的方向。

催化劑是判斷一個板塊的重要驅動因素,比如:華為造車與小米造車,催化了智能汽車ETF;如果春節前後、CPI回升的話,農業可能也會成為催化的方向。

風險提示: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基金資產投資於科創板和創業板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板塊/基金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為文章分析觀點之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保證。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