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新疆,左宗棠抬棺出征鎮住了對手?這才是沙俄「讓步」的原因

2019-07-16     田瑞安

左宗棠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和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其功績和知名度絲毫不在其他三人之下。

20歲鄉試中舉後,左宗棠在會試中屢試不第,但這並沒有讓這位林則徐口中的「絕世奇才」沉淪,從此「涉獵經世致用之學,遍讀群書,悉心鑽研兵法」。

初露崢嶸

1852年,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這一年的左宗棠剛滿40歲。應當時的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左宗棠正式出山,投入到保衛大清江山的「精英陣營」。

此後,左宗棠先後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鎮壓捻軍,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並推動新疆建省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事業中大展拳腳。而在這些可圈可點的功績中,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壯舉無疑成為最大亮點。

受命保衛長沙,在炮火連天的日日夜夜裡,左宗棠殫精竭慮,日夜策劃,「晝夜調軍食,治文書」,苦力支撐大局。湖南巡撫張亮基極為賞識其才能,將全部軍事悉數託付給左宗棠,對他的建議一概採納並立即付諸實施。最終,太平軍圍攻長沙三個月不下,撤圍北去,左宗棠初露崢嶸,一生的功名也從此開始

1859年(咸豐九年),出佐湘幕的左宗棠引起朝野關注,時人有「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語,在群僚競相舉薦下,咸豐帝也對左宗棠給予極大關注。次年,在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左宗棠受命隨同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

1861年(咸豐十一年),在曾國藩力薦下,清廷任左宗棠為浙江巡撫,督辦軍務。1862年(同治元年),左宗棠進軍浙江,在隨後的兩年中先後攻陷金華、紹興等地,次年升任閩浙總督。 1864年(同治三年),左宗棠攻陷杭州,加太子少保銜,賜黃馬褂,論功封二等恪靖伯。

鎮壓太平天國後,左宗棠把培養造船技術和海軍人才視作迫切任務,遂上疏奏請設局監造輪船。同治帝批准後,左宗棠親自在福州馬尾擇址辦船廠,同時創建了船政學堂。一年後,福州船政局正式開工,成為中國第一個新式造船廠

馳騁西北

1862年(同治元年),在陝西的回民趁太平天國和捻軍進入陝西的機會發動叛亂,同時在寧夏也爆發了大規模回民暴動。一時間,捻軍、回軍和當地漢族起義軍的叛亂此起彼伏,陝甘局勢幾近糜爛。

危機關頭,清廷令左宗棠赴陝甘平定回亂。1867年(同治六年),左宗棠以欽差大臣身份督統軍隊,屢次擊敗捻軍,在第二年協助李鴻章消滅了西捻軍。隨後,左宗棠進軍陝北延安、榆林一帶,苦戰一年最終逼降董福祥統領的漢族起義軍。

1869年(同治八年),左宗棠由涇州進駐平涼,接陝甘總督印

左宗棠認定,盤踞在金積堡一帶的馬化龍是回亂的罪魁禍首之一,隨即調集重兵圍攻金積堡。在「左軍」的強大攻勢下,馬化龍父子和當地回軍首領馬占鰲相繼投降被殺。至此,回軍主力被消滅,左宗棠賞加騎都尉世職。

1872年(同治十一年),左宗棠派劉錦棠克復西寧,另派徐占彪進攻肅州,同時在蘭州創辦了甘肅機器製造局。當年8月,左宗棠入駐陝甘總督駐地蘭州。1873年(同治十二年),西寧回民軍首領馬桂源投降。隨後,左宗棠率部大舉圍攻肅州,其後還親往肅州督戰。

隨著肅州克復,歷時11年之久的陝甘回變終於被平定。清廷著左宗棠以陝甘總督協辦大學士,賞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次年8月,左宗棠補授大學士,不久又補為東閣大學士。

收復新疆

大清的內憂外患在1870年代接連不斷,就在左宗棠率部平定陝甘回變的1874年,沙俄和英國趁機作亂,扶植阿古柏勢力侵占烏魯木齊和吐魯番等新疆大部地區,沙俄更是出兵強占了伊犁地區,而這一年又發生了日本侵台事件。由此,清廷展開了「海防」與「塞防」之爭。

李鴻章等力主海防、放棄塞防,以日本為主要假想敵,「停撤之餉,勻作海防之餉」。左宗棠對此給予駁斥,強烈主張海防與塞防並重,提出「不收復新疆,陝甘清軍便會被長期牽制,不僅不能裁減兵餉助益海防,且「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招致英、俄勢力之滲透。」

最終,左宗棠的意見占了上風。1875年5月,清廷下詔授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全權節制三軍,擇機出塞平叛新疆

雖已年過花甲,左宗棠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準備大幹一場。首先確定了「先北後南」和「緩進急戰」的軍事戰略後,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時間籌措軍餉,積草屯糧,大力整頓軍隊。在地域廣闊的大西北征戰多年他最清楚,後勤對打仗有多麼重要。

在「西征」的經費上,左宗棠極力爭取力求寬裕。幾經波折,清廷最終下詔「准左宗棠自借款彌補缺口」。就這樣,從1874年(同治十三年)至1881年(光緒七年)間,左宗棠先後三次為西征借款,總計向洋商借款1375萬兩,另向華商借款846萬兩。

準備就緒後,1876年(光緒二年)4月,左宗棠在肅州祭旗,分兵兩路率軍出關。經過數月激戰,8月,劉錦棠部順利收復烏魯木齊,北路至此蕩平。在隨後打開南疆的作戰中,劉錦棠按照左宗棠的部署分三路進軍,逐一攻克達坂、托克遜和吐魯番三城,南疆的門戶大開,自知大勢已去的阿古柏倉皇出逃。

1877年8月,左宗棠大軍一路向西挺進,依次收復了南疆東四城。見狀,西四城之敵自亂陣腳,相互攻殺。12月,劉錦棠繼續進軍,先後收復喀什噶爾、葉爾羌和英吉沙爾,阿古柏的長子胡里與白彥虎逃往俄國。

1878年1月,西征軍攻克和田,西四城完全收復。 至此,這場由英俄支持的阿古柏之亂終告平息。僅一年多時間,左宗棠的西征軍就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領土

清廷大喜過望,嘉其功,詔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聲名遠揚,新疆各地大小村鎮紛紛建立「左公祠」,民眾到此燒香禮拜,絡繹不絕。

伊利談判

當年,趁阿古柏侵占新疆之機,沙俄悍然出兵侵占伊犁,蠻橫地宣布「伊犁永遠歸俄國管轄」。但是,因克里米亞戰爭造成的元氣大衰,外厲內荏的沙俄不得不在照會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時說些外交辭令,稱「只因回亂未靖,代為收復伊犁,待關內外肅清,烏魯木齊、瑪納斯各城克服之後,當即交還」。

沙俄顯然不相信清軍有實力平定叛亂,收復城池,豈料左宗棠果真收復了烏魯木齊、瑪納斯等城。於是,被落了口實的沙俄不得不答應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伊犁問題。

1878年(光緒四年),左宗棠數次上書朝廷收復伊犁,同時與俄國交涉,但無果。清廷派遣崇厚為全權大臣出使俄國進行談判,1879年(光緒五年),在沙俄的威逼下,崇厚簽訂《里瓦幾亞條約》,以喪失大片領土和賠款500萬盧布為代價「收回」了九座空城。

消息傳到國內,輿論大嘩,左宗棠怒斥崇厚的賣國行徑,指出「武事不競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此可為嘆息痛恨者矣!」左宗棠還指出,《崇約》未經清廷批准,對中國不生效力,可以推翻

抬棺出征

迫於輿論,清政府將崇厚治罪,並拒絕批准《崇約》。1880年(光緒六年),清廷改派曾紀澤出使俄國重議條約。與此同時,69歲的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進,為收復伊犁誓與沙俄決一死戰,從肅州赴伊犁時,左宗棠下令攜帶棺材出征。

當年6月,左宗棠大軍進抵哈密。沙俄惱羞成怒,一面增兵伊犁,一面調遣軍艦游弋海上。見此情景,清廷不得已召左宗棠回京。虛張聲勢的沙俄不明底細,誤以為左宗棠回京是清廷有「動兵之意」。剛結束了俄土戰爭,沙俄不僅兵力虛弱,財政也幾近涸竭,迫於形勢,沙皇政府不得不決定在談判桌上做出「讓步」。

1881年(光緒七年)2月,曾紀澤與俄方代表訂立了《中俄伊犁條約》,當然,這對於中國仍是一個不平等條約。較之「崇約」,雖賠款由500萬盧布增至900萬盧布,並仍割去了伊犁霍爾果斯河以西之領土,但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帶地方,在領事等問題上也收回一些權利。

當時的一個英國外交官事後評論道:「中國已迫使俄國做出了它從未做過的事,把業已吞下去的領土又吐出來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PM9SGwB8g2yegNDUGz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