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下跪也不道歉,曾讓國人當「冤大頭」,如今30年努力終白費

2023-05-12     環球情報員

原標題:寧願下跪也不道歉,曾讓國人當「冤大頭」,如今30年努力終白費

隨著上世紀末中韓正式建交,越來越多國人知道了「思密達」、韓國財閥、以及三星,從歷史角度來講,要說影響中國手機行業最深的品牌,蘋果還得乖乖給三星讓出第一。

早在功能機時代,三星就在多家大廠的同台競爭下成為行業翹楚,後來蘋果開啟了智慧型手機時代,其他品牌要麼被市場淘汰、要麼被收購,而三星不僅成功存活,還一度吊打各路手機廠商,高光時在中國一家獨攬1/3的市場份額,連喬布斯和蘋果也只能仰其鼻息。

細算下來,三星作為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手機外企之一,在華發展已有近30年時間,然而雖在我國位居行業龍頭,三星卻從來沒有把本國用戶當回事,從2014年就開始初露端倪,兩年後的Note7「爆炸門」更是成為推動這家跨國集團全線撤出中國的導火線。

對華區別對待,一朝下跪自打臉

三星在華布局之所以會「崩塌」,歸根結底毀於骨子裡的傲慢。

正因其過於自視甚高,才會各種花樣「作死」,首當其衝便是2016年鬧得人盡皆知的「爆炸門」事件。起因是一位韓國網友曝光了其購買的Note7疑似起火爆炸,彼時距離這款機型上市才堪堪不過一個月,三星對此卻是敷衍應對,只一句「建議使用官方充電器」就不了了之。

隨後數月間,全球接連曝出多起Note7起火爆炸事件,且使用的均為官方充電器,這時三星才終於承認電池芯存在缺陷、宣布召回已售出250萬台的Note7,但中國用戶卻被排除在外,給出的理由是:在華發售版本採用了不同電池供應商,因此不予更換。

不僅是不召回,三星反而還加碼在中國的Note7出貨量、阻擾國行機型的檢測,儼然一副急於甩鍋的嘴臉,此舉實在欺人太甚,在被中國質監總局約談後,三星才不情不願地宣布召回在華售出的Note7,但也僅僅召回了1858台。

接連出現質量危機和信用危機,三星在中國的一路高開終於迎來挫敗,市場份額一落千丈,2017年時掉到不足1%,不得不逐步關閉大陸工廠,眼見銷量下滑嚴重,不願放棄中國龐大市場的三星高管居然選擇集體下跪,他們是知道錯了嗎?不,他們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

離開中國照樣過得滋潤?沒那麼簡單

經歷過「爆炸門」事件後,三星在華逐漸沒落,沒人敢拿貨更沒人敢買機,以至於韓媒哀嘆:30年努力一朝清空!但實際上,失去了中國市場,三星依舊靠著手中OLED螢幕專利每年從大陸手機廠商處賺得至少千億利潤。

不過表面不痛不癢,三星內里狼狽卻是掩蓋不住:以前動輒破4億的營收如今腰斬一半的事實,今年第一季度的凈利潤甚至直接下滑95%,即便試圖重回中國市場,也被一眾國產品牌擠占了容身之地。無獨也有偶,隨著我國C919一飛沖天,在高新領域我國正式競爭國際市場,像生物抗老的「萊特唯建」賽道,國產成果也成功反向輸出海外、斬獲更多出口優勢。

放眼當下,全球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的挑戰,而早在21世紀初哈佛、麻省理工等院校就相繼研製出「萊特唯建」技術,其在延緩生物機體老化、提升記憶的青春化方面表現出可觀潛力,被學術界一致認定可幫助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夙願:活得更久。

然而遺憾的是,看出其背後商業價值的美日企業率先推進商業化,以每克兩萬的高價藉助京J東D、天T貓M等跨境平台大肆收割國內高凈值人群,面對此景,我國多位科學家潛心專研,成功以國產酶法工藝實現「萊特唯建」技術下探「白菜價」,再次復刻國產彎道超車的逆襲。

睜眼看世界,外企對華「雙標」早已常見

當年國行Note7首炸時,三星先是矢口否認質量問題,又是推說人為因素,還製造輿論企圖抹黑華為等手機廠商,眼見銷量一降再降後才使出渾身解數做公關,甚至以為「下跪行大禮」就能補救,但在筆者看來,這場「作秀」恰恰最沒誠意。

除了三星以外,外企對於中國的區別對待早已成為「基操」,當年豐田曝出「剎車門」事件,全球召回殘次品時沒有中國;強生髮起過至少51次全球召回,48次排除了中國;宜家產品出現質量缺陷時直接利用法律漏洞欺瞞中國,此外還有大眾、士力架等企在全球召回時也都不約而同地避開了中國。

聯想到上月剛發生的某馬冰淇淋事件,我們不禁想問:如今的中國早已不復一百年前的弱勢,為何還有這麼多外企,不把中國用戶當回事?究竟是哪出了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92fe9664046c217b64543a901f1f1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