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新能源銷量:2萬是新的門檻?

2024-07-03     電動湃

7月1日,各家新能源車企銷量成績單如期而至。

在「捲來捲去」的口號中,6月的銷量競爭略顯沉寂了一些,上海的梅雨也難掩銷量的火熱。消費復甦似乎就這樣悄悄復現,沒有太多的預告。

至於,6月的新能源車企銷量究竟有哪些趨勢呢?且聽我們來一一拆解。

根據最新數據,2024年6月中國新勢力汽車市場銷量表現出明顯的分化趨勢。在整體市場持續增長的背景下,部分品牌實現了顯著的同比增長,而一些品牌則面臨銷量下滑的挑戰。

第一梯隊的格局在次次競爭中,有了初定的趨勢。

數據顯示,6月,理想汽車銷量達到47774輛,同比增長46.7%,成為新勢力品牌中的銷量冠軍,但是並未與問界拉開明顯差距。

2024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車交付108581輛,同比增長25.5%。截至2024年6月30日,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達到822345輛,位居中國新勢力品牌總交付量第一。

鴻蒙智行憑藉其多款車型的強勁表現,6月銷量達到46141輛,顯示出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其中,問界M9本月交付近2萬輛。今年1至6月,鴻蒙智行全繫纍計交付194207輛,超越理想拿下上半年銷冠。

6月,蔚來共計交付新車2.12萬輛,同比增長98%,創歷史新高;今年第二季度,蔚來交付新車約5.74萬輛,同比增長143.9%。

從品牌力和單車成交價來看,理想、問界、蔚來形成了前三名的梯隊,並且地位在不斷穩固。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月銷2萬輛似乎成為了新勢力梯隊劃分的重要門檻。

與蔚來相似的是,極氪和零跑汽車在6月實現了銷量的同比增長,極氪首次單月交付破2萬,零跑汽車也首次邁入「兩萬俱樂部」。

其中,極氪6月交付20106輛,同比增長89%。零跑汽車6月交付量為20116輛,同比增長52%。

兩家杭州車企不約而同成為了新勢力第一梯隊的守門員。

而此前更為風光的小鵬汽車,即便在競爭對手大跨步前進的情況下,依舊沒有展現出巨大增長勢能。6月,小鵬汽車共交付新車10668輛,同比增長24%,環比增長5%,剛剛破萬。

與小鵬汽車境地類似的是哪吒汽車,雖然已經開啟了港股IPO之路,並且有紅衣大炮的加持,但是哪吒汽車依舊在C端市場缺少破局的抓手,哪吒汽車6月銷量剛剛破萬,下滑了15.88%。

與其他新勢力不同,哪吒目前的銷量中,有接近一半是出口,它在國內的銷量今年以來相對乏力。

最後還要聊一聊小米汽車的6月銷量,雷軍在5月就開始預熱了——至少交付1萬輛。實際的成績是:超過1萬輛。具體歸入哪個梯隊,還得拉長時間周期來觀察。

另外,比亞迪、特斯拉也算是兩個孤例,兩家車企更像是評估是整體市場和單一車型成敗的標尺。

數據顯示,6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4.17萬輛,同比增長35.2%。特斯拉國內銷量環比持續增長至59261輛,較上月增長7%。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用戶消費提升的雙重驅動下,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新勢力品牌以其靈活的市場策略和創新技術,逐漸在市場中占據重要位置,窺探他們的發展歷程,就會發展每月銷量背後的多樣化趨勢。

頭部第一梯隊的格局初定,其實昭示著兩個發展特點:

一是增程/插電混動車型在2024年,持續受到用戶青睞。比亞迪、理想和問界的銷量增長證明了這一點。

二是純電車型需求穩定。儘管純電車型在某些品牌中表現不如混動車型,但蔚來、小米和極氪等品牌的銷量增長,顯示出純電車型仍然有著穩定的市場需求。

相比此前的市場發展,今年純電車型的轉化難度肯定更大,但是多樣化的市場政策一刺激,每次都有一些銷量增量用想。

從整體市場來看,也有兩個值得觀察的角度。

一是,新勢力品牌在市場競爭中採取了不同的策略,包括服務創新、品牌合作等,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的擠壓中,競爭關係大於合作關係,而新勢力品牌在技術路線上有了一定的趨同,在銷售、服務等部分,也開始了謀求合力,尋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比如蔚來與多個品牌搭建的換電聯盟。

二是價格戰的硝煙雖然並未完全消散,但是一味的內卷,乃至塌方式的價格競爭力度已經有所緩解。

以蔚來、小米等車企為例,固守在既定的市場區間內,只要堅持品牌調性和終端價格,就不會刺激、拉低用戶預期,不會讓用戶持續觀望,從而促進購買。

反倒是一味地調整配置、車型和價格,部分用戶就會形成「再等等,價格會更低」的情緒,甚至在9.98萬元的秦L上市後,也有類似的情況。

當然,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值得分享。

那就是近兩個月來,車企CEO直播已經成為品牌營銷的新「戰場」,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都開始爭奪「流量」。

對車企來說,直播已經成了一項不可或缺的營銷途徑,「不幹就掉隊了」,因為誰掌握了網際網路營銷的玩法,誰就掌握了新的流量密碼。

還有一點我們也需交代,出海找增量,從內卷到外卷漸漸成為新勢力發展的主要路徑。

比如,出海較早的哪吒,已經在東南亞站穩了腳跟。小鵬則在近幾個月進入了澳洲、中亞等多個市場。蔚來表示還會繼續出海,將根據歐盟政策的進展調整商業計劃。

可見,隨著新能源滲透率不斷增高,難度也會越來越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擠壓合資品牌、豪華品牌進入深水區,將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問題,但同時也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解題辦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dd837ce2b8d715c77c6fa1e9d64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