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比亞迪推出了9.98萬的秦L和海豹06以後,各家車企大佬紛紛跳出來號召「反內卷。」
雖然大家都沒有點明要指責誰,但各種說法都不難讓人猜到是比亞迪。
此外,有媒體連續兩周透露,比亞迪當周新增訂單突破10萬輛,月銷40萬似乎就在眼前。
如此一來,大家都能想到秦L和海豹06的市場破壞力了吧。
面對著比亞迪的強勢,價位相近、且是純電代表的小鵬MONA M03即將登場應戰。
此外,新車還頂著「年銷10萬輛」的目標。
這一局,小鵬能有把握嗎?
MONA M03,不是100%小鵬的產物。
去年小鵬用總股本3.25%的A類普通股,買下了滴滴的「達文西」造車部門。
MONA,就這樣被小鵬接手過來了。
何小鵬透露,「MONA花了50億元去研發,其實滴滴的完成度非常高,這已經是一台准量產的轎車了。」
如此一來,實際小鵬能做的也不多,例如在造型方面。
在MONA M03公布外觀圖以後,不少人都聯想到了埃安S。
其中,兩者的箭型大燈和側面造型都有著一定相似之處。
結合滴滴2021年的造車節點,及其網約車業務屬性之後,大概可以這麼推測——
MONA計劃的對標對象,正是埃安S。
此前,何小鵬一直以「高顏值」來形容直面MONA。
能夠體現這點的,離不開MONA M03的轎跑車身姿態。
新車尺寸為4780x1896x1445mm,軸距2815mm。
作為參照,埃安S對應的尺寸是4805x1880x1545mm,軸距2750mm。
就車身高度一環,MONA M03就較之埃安S低了100mm,這也更加突顯出其運動造型及低風阻係數。
Cd0.194,小鵬直接亮明了MONA M03作為「全球NO.1低風阻量產純電掀背轎車」的賣點。
而在頭部空間有所擠壓後,想必MONA M03將藉助其長軸距優勢,儘可能為後排靠背提供不錯的傾角。
值得一提的是,MONA M03的軸距還比秦L長了25mm、較之小鵬P5多出47mm。
後排大空間,已然是MONA M03的明牌。
注重家庭用車的MONA M03,清楚「大空間」是熱銷的絕對保證。
而放眼當前的純電緊湊型轎車領域,數得上熱銷的代表沒幾個。
埃安S,可以說是MONA M03的唯一對手。
去年埃安S賣出了超過22萬輛,成績應該說是相當突出。
如此看來,何小鵬給MONA M03提出的「目標年銷10萬輛」,實際不算過分。
只要做到埃安S的一半體量,這更是MONA M03的真實想法。
更重要的是,跟埃安S通吃B端和C端市場一樣,MONA M03也將面向B端市場。
何小鵬說過,「MONA會先在C端渠道推出,幾個月後才會推向B端市場。」
按計劃,MONA M03將部分返銷給滴滴這位老東家。
難怪何小鵬有底氣說到,「首款車會是A級車裡的爆款,月銷目標1萬台,產能不是問題。」
之所以認為MONA M03有能力成為爆款,除去因為同級競品少以外,新車實力也是擺在了檯面上。
MONA M03準備了最大功率140kW和160kW的兩個動力版本,據悉續航也將超過500km。
如此搭配,跟指導價售14.98萬起的埃安S Plus基本相當。
但要知道的是,MONA M03的定位僅是「10-15萬級。」
換言之,MONA M03將拿出其價格殺器,捅破埃安S在15萬級純電轎車市場的領先屏障。
而參照今年前5個月,埃安累計銷量同比下滑13.4%的表現。
看來,小鵬MONA M03的機會來了。
在小鵬MONA M03身上,我們不難看到埃安S的一些影子。
在兩者的造型、動力、續航等表現接近之下,只靠性價比來拿下對手,這並非小鵬一貫的作風。
此外,儘管官方早已說了,MONA M03是脫身於滴滴的娘胎,且定位只在10-15萬級別。
但,小鵬並不打算隨便應付了事。
反而,它要讓MONA M03成為主流市場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產品。
何小鵬曾說到,「MONA是一個顛覆創新的全新物種,希望它成為全球AI智駕汽車普及者。」
「M03,是一輛帶有高階智駕功能的A級轎車。」
「小鵬,將成為中國首個將高階智駕能力帶到10-15萬元A級車市場的車企。」
「同時可實現盈利,並將面向全球市場。」
小鵬XNGP,將成為MONA M03打響名堂的關鍵抓手。
結合近來小鵬的端到端方案已經上車,不排除MONA M03或將打出「首款10萬級應用端到端車型」的旗號。
值得留意的是,不久前何小鵬還指出,「論全國都能開,我們肯定排頭名。」
如此表態,不難看出是在反擊華為智駕的「遙遙領先」。
在去年的「AEB比武」當中,華為憑藉著更出色的表現,使其「全國都能開」的主張一下占據了領先實力的標籤。
這一仗,多少讓小鵬跌落了神壇。
而隨著MONA的將至,小鵬很快就提出了,將智駕戰場轉移到10多萬元級別。
反之另一邊的余承東,當下則在對外「訴苦」,「低於30萬的華為智駕都是虧錢的。」
這一高一低的主張,不難看出兩者地位的分化。
再者,近來車BU CEO靳玉志指出——
「有些人說15萬以下車型也具備高階智駕能力,這更應該說是非常初級的L2級能力。」
MONA M03,是時候用實力去證明自己了。
何小鵬,向來對MONA M03充滿了信心。
他認為,價格在10-20萬之間,既漂亮、空間又不錯,還有智能,這都是MONA的優勢。
何小鵬強調,MONA的市場需求是巨大的,將是現在同類車型的2-4倍。
正因為這樣,小鵬曾不惜為MONA投入更多資源,給到它「新品牌」的發展定位。
何小鵬在一開始指出,MONA只是小鵬第二品牌,甚至是第三品牌的開始。
因此,MONA還打算之後將有「數百家獨立的經銷門店。」
大幹一場,原本已經寫在了小鵬的計劃事項當中。
後來,何小鵬親自道出,「MONA是小鵬的一個產品系列。」
定位更迭,已然說明了MONA的拓展難題。
今年前5個月,小鵬累計交付新車共4.1萬台,同比增長26%。
反之5月特斯拉在國內賣出超過5.5萬輛,其單月成績已然超過了小鵬今年的累計表現。
外界信心不足,這大概是MONA沒能實現自立門戶的攔路虎。
此前何小鵬提到,「2024-2027年的中國智能電動車淘汰賽已經開始。」
隨著淘汰賽進程的深入,資金、資源都將成為企業至為關鍵的底牌。
正因如此,基於小鵬品牌還沒完全站穩,且市場已然充斥了足夠多的新品牌。
如今MONA選擇回歸小鵬品牌,這未嘗不是件好事。
但要注意的是,過去小鵬提到了,15-35萬元是其主銷區間。
並且何小鵬還說過,「在MONA品牌推出以後,母品牌的下限定位會往上一點。」
而鑒於這次MONA的調整,小鵬的價格體系難免也要重新再部署。
MONA,提出了10-15萬元的價格定位。
換言之,MONA M03將突破原來小鵬的價格底線。
這,固然可以解讀為「小鵬下決心發力拚決戰」。
但同時,也基本框住了小鵬品牌的價格天花板。
說直接點,35.98萬起售的小鵬X9,大機率已是小鵬品牌車型序列的頂尖了。
這般決策,沒有絕對好壞。
而結合這些年小鵬的發展來看,選擇向下走,也許比起向上拓展要更容易些。
如此一來,M03及之後的MONA系列車型,註定要承擔起小鵬基本盤的主力。
何小鵬提過,目前MONA規劃了3個車型,且每個車的規劃量級都很大。
他指出,第2款車也定位在15萬級以內。
「10-20萬級市場的空間夠大,這是頭部車企的必爭之地。」
「這個價位的銷量要求,比起20萬級別的要多很多。」
何小鵬清楚,未來小鵬的主要發力空間在哪。
也因為這樣,小鵬輸不起MONA M03的市場首戰。
近來,各車企老大「反內卷」的表態都火出了圈。
而在「卷與被卷」之中,一些謠言也隨之出現了。
有傳言指,王鳳英向何小鵬提交了辭職信,不過前者很快作出了澄清——
「中國汽車行業越來越卷,從卷技術,卷配置,卷價格,一直到今天開始卷輿論。」
「各種亂象,各種造謠,作為30年的老汽車人,我感到特別痛心。」
後來,何小鵬也下場闢謠,表示傳言純屬子虛烏有。
話雖如此,汽車行業的動靜,向來是無風不起浪。
尤其是,該傳言的出現節點,正值MONA M03的首發之際,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小鵬MONA M03,這一把是不成功便成仁了。
向上還是向下,處於夾縫中的小鵬終究是作出了決定。
作為過去頭部新勢力的代表,小鵬的地位多少要高於哪吒和零跑。
但隨著理想的銷量突圍,加上華為、小米的強勢崛起,此前的新勢力三巨頭也到了要解體的階段。
找準定位,這時候對於小鵬來說尤其重要。
比起小鵬有過的糾結,哪吒和零跑則要乾脆得多,而它們果斷選擇的「下探」,如今都換來了不俗表現。
遲來的小鵬,這下該發力追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