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持華為的深藍,能起飛嗎?

2024-07-11     電動湃

「華為」,已經成為了汽車行業里的熱銷符號。

問界持續的量價齊升,充分展現了華為遙遙領先的實力。

至於余承東一言一行的足夠吸睛,更為華為系產品帶來了潑天流量。

這樣下來,似乎車企只要和華為合作,就能走上逆天改命的全新征程。

但眾所周知,華為汽車業務分為兩大板塊,一個是智選車,另一個是車BU。

深藍,作為長安系的一員,同樣也是車BU合作對象之一。

所以,它能改命嗎?

深藍,野心不小。

『2025年銷量突破80萬輛,成為世界一線主流的中國電動車品牌。』

這,就是深藍的「陽謀」。

80萬輛,這看起來有點遙不可及。

不過,深藍也沒有想著一步登天。

去年,深藍CEO鄧承浩就先提出了2個目標——

1、2023年要賣20萬輛;

2、把深藍SL03和S7都推成爆款產品。

他當時還透露,「在2025年之前,深藍共計推出6款產品。」

車型數量和銷量目標都要翻倍,深藍早已對此立定了決心。

於是,鄧承浩在2024年初再提出,「今年深藍全球銷量目標達45萬輛。」

不能否認的是,深藍的口氣有點大。

2023年,深藍累計交付13.7萬輛。

今年上半年,深藍累計交付8.4萬輛,同比增長96%。

可以看到,深藍要想完成45萬輛的年銷量目標,難度並不小。

但又值得慶賀的是,作為新勢力的一員,深藍是少數能做到成績同比大幅增長的代表。

深藍的後勁,仍不容小覷。

值得一提的是,深藍原計劃在6月交付2萬輛,但後來只有1.67萬輛。

箇中原因,在於深藍G318隻交了2000多台。

他們原以為,深藍G318的中低配車型會更加走量,結果初期訂單幾乎都是頂配,因而導致供應不足。

官方指出,未來深藍G318的目標,是要守住月銷5000輛的水平。

在此基礎上,鄧承浩預計,今年四季度深藍將能做到月銷3萬輛。

「深藍目標是在今年底實現利潤盈虧平衡,成為國企里首個實現規模和利潤雙突破的新能源企業。」

深藍,還在提出更高的志向。

從月銷1字頭,到邁上3萬輛關口,深藍除了要解決好G318的交付問題,它還計劃開啟新一輪的產品投放。

深藍L07、S07和S05,目前均已蓄勢待發。

加上已推出的SL03、S7和G318以外,2025年前深藍計劃集合的6款產品將全部到位。

需要留意的是,除去緊湊型SUV的深藍S05以外,L07和S07均不是全新車型。

它倆,實際分別是深藍SL03和S7的改款產品。

之所以要改名,一個是為了重新做命名梳理,另一個則是要出海作打算。

鄧承浩指出,「S是深藍SUV的序列,L是深藍轎車的序列。」

因此,才有了轎車方面新的「L07」。

至於轎車版和SUV版同樣命名為「07」,則是為了重新梳理好尺寸級別問題。

再者,原來的深藍S7更名為「S07」,原因在於要避開奧迪S7的命名商標。

此前,德國法院已經判決,蔚來不得在當地以「ES+數字」的商標銷售電動車。

有見及此,深藍此次更名,也是為了防患於未然。

此外,更名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同堂銷售」。

官方坦承,在深藍L07和S07上市以後,深藍SL03和S7依舊繼續銷售。

而這樣做的底氣,在於深藍L07和S07都將迎來產品力革新,例如用上華為干崑智能駕駛方案。

鄧承浩強調,「相比SL03,L07是全新外觀、全新內飾、全新動力、全新配置。」

新老車型拉開產品力和價格帶,已是明牌。

叫人好奇的是,插上華為翅膀的深藍,真能做到月銷3萬輛嗎?

深藍,身處在了競爭激烈的價格帶當中。

憑藉著不俗的設計能力,以及更早布局增程版本,深藍獲得了較之其它對手更好的發展機遇。

直至當下,今年上半年深藍也交出了累計銷量同比增長96%的表現。

但換個角度,這半年累計銷售8.4萬輛的水平,跟極氪、蔚來、零跑基本相當。

至於頭部銷量的兩家——理想和問界,則雙雙交出了超18萬輛的表現。

身處在第二梯隊的深藍沒有破圈,這點不得不要重視起來。

與此同時,如今深藍所面臨的挑戰也在增加。

今年前5個月,領克08和深藍S7的銷量分別為2.9萬輛和3萬輛,兩者表現已不分伯仲。

此外,上半年領克新能源家族累計賣出6.4萬輛,追趕之勢不容小覷。

更何況,隨著領克07的爬坡上量,領克新能源或許還會拿出更多讓人驚喜的成績。

再者,還不能忽視的是,領克較之深藍的優勢,也包括了品牌高度。

能體現這般底蘊差距的一點,離不開設計表達。

領克表示,其每款車型的設計投入,都是「以億為單位」。

正因如此,領克得以在品牌成立僅7年多的時間,順利累計賣出了過百萬輛。

有見及此,深藍還需抱以審慎態度來看待對手。

除了身處高位的領克以外,在深藍之下的位置,實際也隱藏了殺機。

其中,9.98萬起售的秦L和海豹06,已捲起了「掃蕩式」的市場旋風。

比亞迪,因此成為了「反內卷」當中的眾矢之的。

但在言語上的指責,絲毫不減比亞迪的市場增長之勢——單月訂單破40萬輛。

在第五代DM混動技術的加持下,比亞迪註定將搶走不少插混陣營的市場份額。

除此以外,作為新勢力的零跑和哪吒也在躍躍欲試。

兩者同在10萬元出頭,打出「大電池+增程」的組合拳,加上還有冰箱沙發大彩電的配置。

憑藉這樣的組合拳,零跑和哪吒均呈現了不錯的上升面貌。

在這樣被夾擊之下,深藍可能有點難了。

不能否認的是,當下深藍的品牌標籤有些許模糊。

可以看到,領克給到大家輕奢潮流的印象,至於零跑、哪吒和比亞迪則是以高性價比自居。

深藍,似乎在兩邊都沒有占得絕對優勢。

鄧承浩坦承,「一開始,我們希望深藍打上「智能」的標籤。」

「但這兩年發展下來,我們發現「智能」的烙印沒有達成,達成的烙印是「年輕和科技」。」

怎麼在「年輕和科技」身上做出多些亮點,這正是深藍L07和S07要回答的問題。

對此,深藍給出的答案是——「左手深藍超級增程,右手華為干崑智能。」

在深藍G318身上,深藍已經首發了超級增程技術。

其中,深藍超級增程2.0集合了原力超集電驅2.0、原力智能增程2.0、金鐘罩電池2.0於一身。

1L油發3.63度電,深藍有底氣向外界展示其實力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鄧承浩說到,「深藍是主流增程品牌中,唯一深入掌握髮動機技術的品牌。」

「深藍在電驅總成功率密度上,要領先於華為、小米、特斯拉和比亞迪。」

此外,這次深藍L07和S07還將用上充電速率更高的3C電池。

顯然,深藍不想再低調了。

除去在驅動技術方面發力以外,深藍對於發力智駕亦早有籌備。

去年,深藍與華為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

彼時,深藍指出其有兩大戰略,一個是電動平權,另一個是智能平權。

華為智駕方案下放,早已在計劃當中。

鄧承浩透露,今年8月底深藍與華為聯合開發的智駕技術將正式落地,S07等新產品將搭載干崑智能方案陸續上市。

華為智駕正式走進20萬以內,深藍將率先擔起這份開疆拓土的使命。

據悉,深藍S07搭載的這套ADS SE華為干崑智駕方案,跟智界S7入門版的相當。

主打視覺能力、支持高速NOA和代客泊車,沒有城市智駕,這就是ADS SE的能力高度。

車BU CEO靳玉志曾經指出,15萬元左右提供輔助駕駛,能力只是L2級的高度。

「它的城區體驗上會比高級智駕的弱一點,但在高速成快上的體驗非常好。」

「有些人說15萬以下的也具備部分這種駕駛能力,這更應該說是非常初級的L2級能力。」

有見及此,對於深藍S07配備的這套ADS SE方案,大家也該有合理的能力預期。

不過,據說深藍和華為的智駕合作也有雷射雷達版本,但預計只用在定價更高的產品身上。

如此一來,深藍大概會跟自家大哥的阿維塔要有所博弈了。

在目前品牌標籤不算突出下,深藍主動綁定華為,這無疑能帶來更多正向效果。

但問題是,目前華為系裡能火的,都是鴻蒙智行旗下產品,而非車BU。

更進一步說,是鴻蒙智行里的問界能火,至於其它「界」則仍需時間去證明。

再者,在深藍之上的阿維塔,也沒有呈現出加持華為之後的銷量擴張。

「華為」,這真的是個百試百靈的熱銷符號嗎?

還是說,這當中也有病急亂投醫的成分?

華為智駕帶來的作用,到底是賦能還是祛魅,深藍終會交出自己的答案。

深藍預估,S07後面可做到穩態月銷10000台,並有機會衝刺月銷15000台。

事實上,去年在深藍S7剛上市那會兒,它已做到了差不多的水平。

這樣看來,實際深藍的預期不算太高。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今年市場競爭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無論是價格戰的持續,還是相近價位的新品湧現,都加大了深藍S07月銷破萬的難度。

正因為這樣難,這才突顯了加持華為成色的重要性。

這是深藍緊迫的需求,也是一次不小的豪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e53886410654cc95f52a496b2535b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