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坦克300橫空出世,其持續的加價熱銷,迅速改變了國內越野車的市場生態。
3年後,一堆硬派越野車新品,囊括十萬至上百萬元級別市場,紛紛摩拳擦掌等著上市。
跟隨者層出不窮,同時切換至新能源驅動的變化,加上各品牌在不同價位的組合拳打法,使得長城的SUV戰略,很難再像以往那樣萬眾矚目。
但長城不服,它試圖通過哈弗猛龍,再在市場上給自己正名——哈弗才是真正的「SUV領導者」。
2020年坦克300的出現,確實拿捏了市場空白的絕佳時機。
當時體內流著越野血液的Jeep,已經命懸一線,同時定位更高的一汽豐田普拉多則宣布停產。
一時間,硬派SUV市場出現了極大的「真空帶」。
可以說,坦克300吃到了中國品牌硬派SUV市場崛起的第一波紅利。
但,這也是純燃油硬派SUV市場的最後一波紅利。
不過,新能源坦克300再吸引人,也不可能憑一車之力,抵擋住新能源車崛起的勢頭。
在此其中,哈弗成為了長城新能源SUV軍團的排頭兵。
從2022年9月上市的H6 PHEV開始算起,哈弗後來又加入了梟龍系列、二代大狗PHEV以及最新的猛龍。
留意現時猛龍16-19萬元的預售價,可以發現哈弗有4款插混SUV均聚焦在了「16萬元的起售價」。
另外參照H6 PHEV、二代大狗PHEV和梟龍,這三者還會推出NEDC純電續航50公里左右的小電池版本。
不過從梟龍MAX到猛龍,他們入門純電續航均已在100公里以上,其中後者分為102/145公里兩個版本,續航能力繼續拓展哈弗新能源車系的「天花板」。
除去在電池容量發力,哈弗新能源車系還在發動機的搭配上作出了優化。
較之H6 PHEV和二代大狗PHEV的1.5T發動機選材,梟龍系列用的1.5L發動機多少顯得是降級的做法。
這樣做也有它的原因,梟龍MAX標配Hi4電四驅的做法,需要哈弗在成本間作出取捨。
不過來到猛龍身上,哈弗重新為其搭配了1.5T發動機。
值得一提的是,猛龍這款發動機型號跟H6 PHEV、二代大狗PHEV的並不一樣。
其中,猛龍發動機最大功率123kW,領先於後兩者的113kW,結合電機之後的系統綜合功率高達282kW,破百時間僅為6秒,一舉創出了哈弗新能源車系的「性能新高」。
再者,該1.5T混動專用發動機熱效率達41.5%,助力有著中型SUV尺寸的猛龍,取得了百公里WLTC綜合油耗1.68L/1.15L的表現,籍此達到了哈弗新能源車系的「油耗新低」。
可以看出,在同門兄弟均錨定在16萬元起售價附近的基礎上,猛龍較之以往的哈弗新能源車型都要更為下本。
不破不立,已然是哈弗新能源的必選項。
有機構統計,近一年來哈弗新能源銷量前三的車型分別是梟龍、二代大狗PHEV和H6 PHEV,三者數據對應為2.1萬輛、1.8萬輛和1.3萬輛。
有意思的是,這三款車型的銷量成績排名,都是依照著「越晚上市、賣得越好」的規律來進行排序,應該說市場愈發對哈弗新能源予以了認可的態度。
只是三者合計5.2萬輛的成績,想必哈弗對此不會滿足。
由此,逼出了哈弗猛龍更堆料的功夫。
在此前梟龍MAX首發Hi4電四驅以後,長城喊出了「把中國汽車帶入全民電四驅時代」的口號。
長城首席增長官李瑞峰說過,到2024年底前,長城幾乎所有車型都將標配Hi4,藉此將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從技術戰、價格戰,帶往「價值戰」的方向。
哈弗品牌營銷執行副總經理喬心昱補充說到,「什麼是好?同樣的錢買到更好的東西,不僅要買得好,而且要買得值。」
那麼,Hi4怎麼個好法?
和大多數插混SUV一樣,Hi4同樣主打「1個發動機+2個電機」的動力結構。
但以往插混SUV想要實現四驅能力,需要再額外增加1個電機,然而,Hi4卻不用,這得益於後者的前電機既能作為驅動電機,又可以作為發電機。
在動力需求不高時,Hi4車輛將由後軸電機單獨驅動,這時前電機主要充當發電機的角色。
至於面對急加速超車場景,Hi4車輛的前後雙電機可以共同發力,一起提升動力性能。
而要更上一級的話,發動機還能進一步參與到驅動環節,使得整車能夠變身為「性能怪獸」。
總體而言,Hi4車輛在不用多增加一個電機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前電機的角色轉換,在動力及經濟性之間取得不錯的平衡,此舉對用戶的好處還是顯而易見的。
難怪哈弗品牌技術總經理呂文斌認為,「Hi4是現時全世界最好的電四驅」。
在梟龍MAX標配了Hi4電四驅之後,猛龍對此亦沒有客氣。
在此基礎上,哈弗猛龍還跟二代大狗一樣提供了1.5T發動機和後橋電控差速鎖,可以說哈弗最看家的本領都一一應用了。
有意思的是,繼哈弗大狗、二代大狗之後,猛龍一樣提供了24°接近角和30°離去角。
結合與二代大狗完全一致的前/後輪距以後,猛龍的身世故事不言而喻。
至於猛龍的170-200mm離地間隙、560mm最大涉水深度、60%最大爬坡角度等參數,也跟二代大狗大差不差。
如果再比照猛龍和二代大狗的內飾設計,兩者的相似度更是達到了9成以上,這當中包括了帶遮擋的儀錶盤、中控大屏設計、飛機式擋把等等。
當然,以上這些設計都是融合了哈弗300、坦克300、坦克500的不同特點,藉此拼湊出了猛龍的座艙樣式。
如此手法,同樣可見於外觀層面。
猛龍吸納了大狗的圓潤大燈,外加坦克300橫型格柵特點,輔以整車的「方盒子」造型以及外掛式備胎以後,猛龍既可以形容為「三代大狗」,也可以說是「小坦克」。
事實上,猛龍確實立心於定位在二代大狗和坦克300之間。
對比二代大狗的20352Nm/deg車身扭轉剛度,猛龍取得了26000Nm/deg的更高指標。
另外,在跟二代大狗同為中型SUV之下,猛龍的4800x1916x1822mm三圍尺寸也要力壓前者,只是2738mm的軸距,比起二代大狗的2810mm有了一定距離。
再參照定位為緊湊型級別的坦克300,該車的4760x1930x1903mm車身尺寸及2750mm軸距,對比猛龍亦相差不大。
好在坦克300有著非承載式車身結構和「三把鎖」,其越野性能的硬核程度始終占得優勢。
這樣看下來,坦克「入門版車型」和哈弗品牌「天花板產品」的差距,大概也只剩越野性能的區別。
基於猛龍16-19萬元的預售價,該車基本延續了H6 PHEV、二代大狗PHEV、梟龍MAX的定價模式,此舉實際上是猛龍對哈弗自家兄弟的一次革命。
如果再參照坦克300的19.88-30.28萬元售價,猛龍亦可以說是對坦克的「動刀子」了。
顯然,長城試圖在15-20萬區間市場上推倒重來。
3年前,17.58萬起售的坦克300重塑了國內越野車市場。
3年後,哈弗營銷副總經理張福志指出,「猛龍將填補20萬內新能源越野SUV市場。」
言下之意,猛龍要接替坦克300,成為20萬內長城銷量最能打的SUV。
從產品力塑造來說,哈弗已經給猛龍用上「最頂」的車身尺寸、電池、發動機等配置。
這結合16萬元的預售起步價,猛龍所釋放出來的誠意無可挑剔。
而放眼同級市場,產品力如此硬核的硬派新能源SUV,目前也只有猛龍一款。
因此猛龍要想在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這點大概不難。
但難的是,猛龍能否成為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爆款,這多少還是有著不確定性。
在剖析猛龍賣點時不難發現,近期哈弗還是以「融合拼湊」的組合法來推出不同車型,雖說產品競爭力在持續提升,但過度細化的賣點能否對用戶形成吸引力,這點仍有待商榷。
至少從大狗到二代大狗,梟龍到梟龍MAX,還看不出來所轉化的市場效果。
實際上,在後續新品只是在細緻部分不斷優化以後,這其實是某種程度上的「自己卷自己」。
而當如今哈弗猛龍也走上「小坦克」的路徑,多少能看出長城是陷入了「創新者的窘境」。
更可怕的是,當比亞迪和奇瑞在硬派SUV環節上均採取了跟隨策略之後,長城的SUV領導地位已然面臨著不小挑戰。
準確來說,長城的牌已被人看透,它很難再帶來「出其不意」的驚喜。
長城多少也察覺到了這一點。
為此,哈弗制定了5個1策略,喬心昱總結為:
1、有一個新的平台或者新的產品系列;
2、有獨立的渠道(年底要建設700家);
3、有全新的技術;
4、有一套全新產品序列;
5、有一個新造型。
值得一提的是,哈弗將推出一款小型純電SUV。
它能否參照一下寶駿悅也,多加入些年輕人的玩法,乃至換一副更偏向可愛的模樣,而非一味主張成熟和硬核特點,這對於哈弗乃至整個長城品牌的形象革新都很重要。
長城,是時候給點讓大家「想不到」的產品了。
中國市場不缺車型,甚至不缺主動打價格戰、突出高性價比的產品。
缺的是,能讓市場為之一振的獨特性,正如3年前的坦克300,又如3個月前上市、20萬級帶800V的小鵬G6。
儘管這樣一份獨特性,在強大的中國汽車產業下,註定只能獨享一小段的保鮮期。
但對於品牌來說,這一步「破局」的走法依然值得去嘗試。
長城的越野基因,本身也該有這份冒險精神。